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飞山,位于东嘉西郊戍浦江流域之荒山野岭中,其山拔地而起,巍然高耸,好像从远处飞奔而来、戛然而止,故名飞山。
山脚有一无名湖,其水清澈透明、气味甘甜,因在飞山下,所以当地人称之为飞山湖。湖边有一座古庙,占地不过一亩,形制也颇为简单,但其供奉的龙母娘娘却是当地名声最为显赫的神灵之一。
话说太平兴国年间,戍浦江两岸土地肥美、环境清幽,沿岸散落着十数个村庄,村民们忙时劳作、闲时读书,以耕读传家,小日子过得平平淡淡、与世无争。
某村有个周老汉,膝下一子一女,儿子高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女儿年方二八,待字闺中。周老汉奋斗了几十年,田地和家产都有所置办,而且儿子在京为官,所以日子过得宽裕富足、逍遥自在,村民因此尊称其为员外爷。
但周老汉毕竟是农民出身,劳作惯了,不会因为别人尊称其为员外,而放弃劳作,每日依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侍弄着田地里的庄稼。
其女祝瑞呢,受周员外影响,也全无富家女的样子,每日家里家外忙前忙后,比一般贫苦人家的孩子更为勤劳。古时候没有洗衣机,所以家家户户都去江边洗衣浣纱,祝瑞怕老母辛苦,所以每日都是抢着去洗衣浣纱。
古有西施浣纱,浦阳江一片沉鱼。概因西施天生丽质、婀娜多姿之故。而祝瑞在戍浦江浣纱呢,也同样是“秀色掩古今,荷花羞玉颜”,虽然戍浦江的鱼儿没有沉入江底,但十里八村的帅小伙们却个个被祝瑞的美貌所打动,往往以一睹芳容为幸。所以,每当祝瑞到江边洗衣浣纱时,周边村里的小伙们便蜂拥而出,来江边放鸢、捉鱼、弄荷,不一而足,目的无非是亲近美人,并引起注意。
但这些登徒子们不仅没有引起祝瑞的注意,还让她觉得厌烦。因为祝瑞从小跟着哥哥读四书五经,略识诗书礼乐,对于登徒子们的小把戏自是无感,而且觉得无趣,少年不读书老来又何为?祝瑞为他们感到可惜。
只是登徒子们并不知道祝瑞姑娘为他们感到可惜,每日依然蜜蜂般飘忽前后、环绕左右。祝瑞觉得厌烦,就心生一计,决定提前一个时辰来江边洗衣浣纱。
这戍浦江边的人,一般都是辰时来江边洗衣,因为太阳出来水暖光线也好,祝瑞平时也是这个时辰来,那些登徒子们也每日准时来。现在祝瑞提前到卯时来江边洗衣,则整个江边只有流水潺潺、虫鸟唧唧,而空无一人。
没人围观,乐得清静。但是,就在祝瑞安安静静洗了几天衣服后,又有了新的情况出现。
那日,祝瑞一大早背着衣服去江边洗涤,清风微企,杨柳依依,除了平日的流水声和虫鸟声,江边居然还有读书声: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忽而又换作:“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祝瑞寻声望去,却是一位身材高挑、青衣飘飘的少年郎,只是距离略远,不知其相貌几何。但是有他诗歌作伴,洗衣服也是快乐很多。
因喜欢听着诗歌洗衣浣纱,祝瑞更是养成了卯时来江边洗衣的习惯。而那青衣少年,亦是每日准时在江边诵读古诗。祝瑞和青衣,虽然打过几次照面,却并未说过话,但每日卯时读书声和浣纱声相映成趣,成了戍浦江的一道风景。
如此半年,忽然有一天早上,祝瑞拿着衣服来到江边时,却见青衣少年没有像往常那样用诗歌迎接她,而是张口欲言又止,似乎想对祝瑞说话。祝瑞克制着内心的激动,站到青衣面前,用眼神鼓励青衣说话。
青衣终于开口了:“姑娘,感谢你半年来伴我读书,明日我将启程赴京赶考,自此别过,不知何时再见,且以五彩石卵相赠,留作纪念。”说完,青衣就将一枚鸽子蛋大小的五彩石卵递给祝瑞,祝瑞顺手接过。然而未等开口,青衣已然转身离去,渐渐消失在江岸的杨柳树中。
祝瑞拿着五彩石卵,一脸不舍,本以为青衣会表白呢,哪知道却是道别。从此,戍浦江边再无读书声了,一人浣纱将多孤独?祝瑞坐在江边,看着江水发呆。
不觉,卯时已过,太阳升起,十里八村的妇人们都来江边洗衣服了。她们看到发呆的祝瑞,继而看到惊艳的五彩石卵。
她们并没有去安慰祝瑞,却先去拿祝瑞的五彩石卵,祝瑞一下子就惊醒了,抢回五彩石卵,并警告她们,这是我的石卵,你们不能动。妇人本是好奇,经祝瑞这么一说,兴趣就更浓了,一定要抢来看看。而祝瑞还未从离别的悲伤中脱离出来,哪里舍得把石卵给这些妇人,于是便紧紧护着。然而抢夺的妇人众多,祝瑞慢慢不敌,情急之下,就把石卵含在嘴里,防止妇人们抢夺,却一不小心把石卵吞进肚子了。妇人们怕出事,纷纷问祝瑞肚子疼不疼,祝瑞说并不疼,于是妇人们也就放心了,众人洗好衣服各自回家。
祝瑞在思念和纠结中过了五六个月,对青衣的思念还没断掉,肚子却不知何故大了起来。周老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请了大夫为祝瑞把脉,大夫也知道祝瑞未婚,然而脉象却是有孕在身,似乎还是三胞胎,于是便把情况偷偷告诉周老汉。周老汉当场气急败坏,周家从来以礼为本、耕读传家,怎能允许女儿未婚先孕。
周老汉便当面责问祝瑞,这是何故?祝瑞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思来想去,难道是五彩石卵在作怪?周老汉不信,祝瑞就叫那几个妇人作证,确实是吞了五彩石卵。但是,这之间有无联系谁也说不清、道不明的。
事到如今,周老汉也是无可奈何,说是五彩石卵,十里八村除了那几个亲眼见到的妇人,谁还会相信?既然没人相信,那这未婚先孕的事情就不好解决。
万般无奈,周老汉只好飞鸽传书给在礼部就职的儿子,询问有何良策。哪知儿子以传统理学继承人自居,“存天理,灭人欲”,回信不但没出良策,还指责祝瑞:“未婚先孕,败坏门风,有何颜面苟活于世?”周老汉看完书信后不知所措、唉声叹气。
祝瑞见状,于心不忍,就对周老汉说:“父亲,我本是吞了五彩石卵而孕,乡亲们不相信,那我只好以死明志。”话一说完,祝瑞便向边上的柱子撞去,额头出血,当场昏厥。
周老汉内心不忍,再怎么败坏门风,也罪不至死啊,况且还极可能真是误吞五彩石卵所致呢。于是周老汉叫来大夫,为祝瑞对症下药,止血化瘀。
祝瑞醒来后,周老汉说:“我儿啊,事已至此,爹是信你的,但是乡亲们不信,必然闲言四起,而你哥哥却在礼部当差,定会受到影响。但是以死相争,又怎么可以呢,爹只你一个女儿,就算千夫所指,爹也要保你周全。”
祝瑞听后眼泪涟涟:“爹,都怪女儿误吞石卵,愧对父兄啊。”父女俩抱头痛哭,却并无良策。
当天夜里,祝瑞打点行装,不告而别,决定去远方避避,最大限度减少对父亲和兄长的影响。然而世界之大,却鲜有容身之处,因为太平兴国年间讲的是传统理学,没有人家会收留一个来历不明、身怀六甲的妇人。祝瑞在十里八村找不到饭吃,只好向深山老林走去,最后在飞山湖边,被一个好心的老尼收留了。
到了次年正月十五,祝瑞已怀孕十个月,有一天突然肚疼难当,尼姑知道她是要生产了,于是烧好热水帮祝瑞接生。只见祝瑞先后生了三条小青龙,老尼吓得半死,祝瑞也吓得半死,加上生产流血过多,祝瑞竟然气绝身亡,老尼运气好捡回半条命。
弥留之际,祝瑞似乎又听到了青衣的读书声: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而那三条小青龙,则在飞山湖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几年后,三条小青龙长大成人,然后各自飞天而去。捡回半条命的老尼呢,则把祝瑞和小青龙的故事传给十里八村的乡亲们听,大家都啧啧称奇。
而此时,青衣少年已经高中进士,欲回乡明媒正娶祝瑞,但回乡后却见故人已香消玉殒,戍浦江悠悠荡荡写不尽往事如烟。青衣少年去祭拜过祝瑞后,便选择远离这个伤心之地,而去远方做官。
之后有一年,天大旱,半年未雨,庄稼都快枯死了,十里八村的人们到各个庙里求雨,却毫无效果,滴雨未下。
这时,有人想起了祝瑞,想起了她的三个龙儿子。人们想,龙儿子总会关心他母亲吧。于是众人摆坛祭祀祝瑞,尊其为龙母娘娘,请求龙子降雨。不久,便下起大雨,戍浦江两岸的庄稼都得以成活。
当地人为了纪念龙母娘娘祝瑞,并祈求龙子保佑当地风调雨顺,于是在飞山湖边建了龙母宫。
如今,每年的正月十五,飞山龙母宫都会举办盛大的龙母出巡活动,慕名而来的游人多达两万余人,热闹非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