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小说散文简友广场
老子|第42章 强梁者不得其死

老子|第42章 强梁者不得其死

作者: 龙门村夫 | 来源:发表于2023-05-09 22:04 被阅读0次

【第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人类自古以来就对天、地、人的诞生充满了好奇。在古代科学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通过想象,以神话的方式,试图来解释。在西方,有上帝创世说(《圣经》);在东方,有盘古开天地说。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都认为天地初始,是混沌一片的,然后慢慢有了区分。

老子的时代,盘古开天地的神话大概还没有形成。而老子应当算是第一个讲述宇宙、地球(天地)形成的人。老子认为,大道主宰着时空的运转,道是先天地生的,然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当然,道不能直接产生一、二、三和万物,而是说在这个规律下,慢慢产生了。万物好理解,但老子讲的这个一、二、三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历来众说纷纭。

在老子的时代,已经有了阴、阳、气的概念。如《易传》说:“一阴一阳谓之道。”《易·系辞上》说:“阴阳不测之谓神。”在本章,老子大概也认为,宇宙或许应当是一团混沌之气,即“一”;后来,慢慢有了阴、阳的分野,这两者相互作用,产生了天、地、人和万物。万物本身也包含着阴气和阳气两个对立面,它们相互激荡而得以调和,天、地、人、万物得以发展。儒家思想的《周易·序卦》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儒家思想把天、地、人和万物的认知延伸到了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

即便在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人类对宇宙、地球、万物的产生也没有明确的认识,因此,我们不妨同意老子的认知,或者至少把老子的认识作为一种理论。

但是,不管是道家思想还是儒家思想,调和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其能够存在的最基本的条件。如果不是为人服务,不管什么思想,便没有存在的基础和必要。

因为万物,包括人类,“冲气以为和”,是协调发展的,所以,那些王公虽然拥有财富和权力,却往往以孤、寡、不穀自称,大概也是为了调和与臣下和子民以及万物的关系,而这些称呼却是普通人所讨厌的。怎么说呢?有时候,人们做事情,有时候想增加一些,结果却减少了;想减少一些,结果却增加了。老子想起一句古人的话,叫强悍霸道的人不得好死。老子就把这句话又教给了人们,主要是那些王公们。

其实,老子的本意,仍然是告诫王公们,不要过分干预和管理民众的生活,要采取无为的政策。如果为了财富和权力而发动战争,穷兵黩武,残酷暴虐,破坏了社会的平衡,这样是不好的,是不得好死的。

强梁,一方面有强劲有力、勇武的褒义,也有强横凶暴、粗暴、残忍、凶狠以及欺凌弱小、性情残暴的贬义。强梁者,就是拥有这样性格的人。

《庄子·应帝王》编了一个故事说,一个叫阳子居的人去见老聃,问老聃:“有人于此,向疾强梁,物彻疏明,学道不倦。如是者,可比明王乎?”现在有这样一个人,他办事迅疾敏捷、强悍果决,对待事物洞察准确、了解透彻,学道专心,从不懈怠。象这样的人,可以跟圣明之王相比吗?老聃说:“这样的人在圣人看来,只不过就像那些官吏工匠一样,整天为技能所拘系、使身体劳累,心里担惊受怕。况且虎豹因为毛色美丽而招来猎人围捕,猕猴因为跳跃敏捷、猎狗因为会捉狐狸而招致绳索的拘缚。象这样的人,也可以拿来跟圣明之王相比吗?”阳子居听了这番话脸色顿改,不安地说:“冒昧地请教圣明之王怎么治理天下。”老聃说:“圣明之王治理天下,功盖天下却又像不曾出自自己的努力,教化施及万物而百姓却不觉得有所依赖,有功德却不显露自己的名声而使万物欣然自得,立足于不可测的神妙之境遨游于至虚的境界里。”

还是上一下原文吧,原文精彩:

阳子居见老聃,曰:“有人于此,向疾强梁,物彻疏明,学道不倦。如是者,可比明王乎?”老聃曰:“是于圣人也,胥易技系、劳形怵心者也。且也虎豹之文来田,猨狙之便执斄之狗来藉。如是者,可比明王乎?”阳子居蹴然曰:“敢问明王之治。”老聃曰:“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有莫举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庄子·应帝王》)

老子告诫王公们不要做“强梁者”,而要做“明王”。

不仅是王公们不要做强梁者,就是普通人也尽量不要去做强梁者。在儒家,孔子的弟子仲由(子路)开始的时候就是一个强梁者。子路年轻的时候,“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后来,被孔子收为弟子,性情有了改变,但他骨子里的本性,却是很难改变的。子路在孔子身边的时候,“行行如也”,一幅刚强的样子,不像其他同学那样訚訚如也、侃侃如也,让孔子感到很高兴,但是孔子也说过:“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论语·先进》)你这个样子,恐怕不得好死。果不其然,子路最后在卫国内乱中被杀,是不是算“杀身成仁”,可以讨论。

相关文章

  • 《道德经》初鉴 十一

    引: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南川子曰:强梁者不得其死,天惩之乎?强梁者害人,而弱者莫能挡,欲远其害而不能。...

  • 示弱才是一种高明的做法

    老子说:“人之所教,吾亦教人。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骄横跋扈的人,最终都不会有好的结果。 这个世界很是奇...

  • 天狂有雨,人狂有祸,做人低调没有错

    来源‖南山大叔 老子说: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这是一句老话,意思是说,凶暴强横的人是没有好结果的,争强好...

  • 道德经(一百五十一)> 古人之所教

    古人之所教,亦我而教人,故强梁①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②。 【注释】 ①梁:桥梁 ②父:同“甫”,开始,起初 【...

  • 强大不等于幸福

    “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崇尚暴力强权者得不到善终,争强好胜的人必然会遇到更强的对手。这个观点几乎...

  • 我翻译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3)

    原文: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译文: 别人这样教导我,我也这样去教导别人。强暴的人死...

  • 事实证明,强梁者不得其死

    有的人得势便猖狂,根本不管之后怎么样。他们泯灭人性。祸害人间。但最后自己得到的下场就是自己设的局。 历史上,唐朝武...

  • 新的文化观

    教育的深层是文化,是我们的价值观 强梁者不得其死 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健康人格,重要途径是培养良好习惯,年龄越小,...

  • 强梁者不得其死——《道德经》第42章注解

    #一年读一遍《道德经》# #每日箴言金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

  • 强梁者

    老子曰: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而弗居也。 凡做不到“弗始”、“弗志”、“弗居”者,皆为“强梁者”。 简单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第42章 强梁者不得其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pqd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