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 | 那年,那月,那碗面……

作者: 雅馨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19-01-14 17:38 被阅读189次
(图片来自网络)儿时的年味 | 那年,那月,那碗面……

小的时候,一放寒假,我们三姊妹就有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找苜蓿。因为,母亲会在每年正月初一的早晨,给我们做滋味十足的苜蓿面。那不仅是我们盼望已久的美食,也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刻。

那时候,村里实际并没有大片大片的苜蓿栽种。听母亲说过,大集体时,曾经在一些地边荒坡撒过苜蓿种子。只是,成活得不多。所以我们找苜蓿的地方一般都是在山坡上的角角落落,那里有顽强生存的零零星星的苜蓿。当时,村里的小孩挺多,有孩子的家庭差不多都是两三个孩子。所以,找苜蓿的队伍很庞大,不过主力军还是女孩子。关系好的孩子会相约一起上山,在腊月的下午。而早晨是没办法上山的,毕竟是冬天,太冷了。

下午写完作业后,一帮小孩子就会三五成群的上山。在漫山遍野的地边田头,仔细寻找着苜蓿的身影。只要是在荒草里发现了想找的绿色,就会大声疾呼:“快,来这里!”伙伴们就会迅速蹿过来,大家一起嘻嘻哈哈地掐。苜蓿总是会一丛一丛地生长,所以,一个人找到一丛也不会藏着掖着。大家一起掐,快乐会翻天。欢快的笑声,让冬日的荒山也充满活力。家长没有一个担心,在山上我们会有什么危险,而我们也从没有因为找苜蓿出过什么事。现在想来,那时掐的苜蓿其实是藏在草丛中、刺跟下,没有冻死的老苜蓿。要是放到这会,估计是没有人能吃得下的。

(原创作品)儿时的年味 | 那年,那月,那碗面……

因为找的人多,而且苜蓿的数量实在有限,所以每天的收获其实很是微小。有时候,跑了一下午冻得脸蛋通红,小手僵硬也就只能找到一小撮。好在,我们家有三个女孩子,一人一点,积攒起来也还让人较为满意。等到将每天的收获归拢在竹子编制的筐子以后,我们就会在上面轻轻地洒一些清水。这样,第二天早晨看时,你就会发现苜蓿能变多。看到活生生、翠茵茵的苜蓿,就会喜滋滋的。

下午再出去找苜蓿时,劲头更足。偶尔,相互之间还会攀比一下。这个说:“我们家的苜蓿都够吃一顿了……”那个说:“我们家的已经快够半筐子了……”比不过的,心里就会暗暗发誓:今天一定要多找一些,明天再和你们比!会羡慕苜蓿多的,但却从没发生过嫉妒伤害事件。放假后到过年前的这半个多月,找苜蓿就是村里小孩的主旋律。那时的我们,简简单单地寻找,快快乐乐地期待。

就这样,积攒得差不多够一家人吃两顿时,也就到年关了。二十九,要蒸馍。三十,要在中午时吃团圆饭。团圆饭,菜比平时绝对多,但却不是最兴奋的,因为那些成果似乎与我们关系不大。初一早晨的苜蓿面,才是最开心的。因为,全家人吃的都是我们小孩子的“杰作”。

我们这里平时早晨的食物就是苞谷珍,三十的早晨都不会有变化。面条,那只能是中午的主食,而且一般都是两和面(两和面:将玉米面和麦面掺和起来的面。)一天只吃两顿饭。也就只有在初一的早晨可以吃面,而且还是纯麦面做成的苜蓿面。

母亲做苜蓿面用的是自己擀的面条。通常会在前一天晚上和好面,第二天早晨起床后还会把面再揉几遍。别看母亲长得瘦弱,但揉面时的力道却会让案板都承受不住的吱吱呀呀。只要听见案板的吱呀声,我们就会马上起床。在母亲揉面擀面时,我和妹妹会认认真真地挑拣苜蓿里混的些许杂草,姐姐会去准备煮面用的柴火。

然后,开心地拿着拣干净的苜蓿去村口的水管那里洗。在那里,常常会碰到和我们一样准备洗苜蓿的伙伴。冬天的早晨,用冰冷的水清洗苜蓿,还会边洗边比,看看谁的苜蓿多,谁的苜蓿胖。手冻得一会就得放到嘴边哈几口气,再搓一搓,脸上的笑容却灿烂得晃人眼。

等我们洗好苜蓿,母亲的面也就擀好了。母亲擀的面条很有韧劲,切的宽细整齐得象是用尺子量过的。而且,她做苜蓿面和其他人有些不同。别人家大多会把苜蓿用油炒熟再下面,我们家苜蓿不用油翻炒,是直接清下锅的。因为母亲说,这样既可以省油,又可以保持苜蓿的本来味道。

等到将擀好的面条下到锅里,煮的有七八分熟时,就把苜蓿洒到锅里。再等两三分钟,面和苜蓿就可以一起出锅。然后,母亲会用提前做好的汤进行勾兑。母亲做的汤,材料简单,味道却很香。主原料是葱花和蒜瓣,再加一点臊子和一点切成菱形的金黄色的鸡蛋皮。熬好的汤浇到白面绿苜蓿上之后,苜蓿的清香和着葱蒜的辛香,就会蹿进我们的鼻孔。我们常常会迫不及待地想端碗,但母亲都会加以阻住。因为,还有一道工序没完成。最后,母亲会再用提前切好的胡萝卜丝再在碗里做个点缀。这样,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苜蓿面才算大功告成。

想吃清汤的,可以直接入口。想味道再重点的,可以再加勺油熟辣子。通常,大人都喜欢吃清汤的,我们三姊妹都会加辣子。

那时的农民家庭,没有什么仪式感概念。一家人,围着火盆,吸着清香无比又颜色鲜美的苜蓿面,开开心心地说说笑笑。三姊妹会争先恐后地和父母唠叨找苜蓿时的锁琐碎碎,父母也会边吃边夸我们掐的苜蓿。这时全家人手里的苜蓿面,会让年幼的我们成就感爆棚。新年第一天,就是从这样一碗简单纯粹的苜蓿面开始。幸福,就是这么简单。

慢慢的,我们越长越大,生活越来越好。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再也没有过在寒冬腊月,漫山遍野的找过苜蓿。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年初一的早晨就变成了各种口味的饺子。也许是在我上师范以后?也许是在新房盖好以后?总之,大年初一的苜蓿面在我的生活中悄悄消失了。

三十的团圆饭,东西越来越丰富;初一早晨的饺子,馅料也越来越多样。可是,听到最多的话却是:“现在的年没一点意思,吃啥都没胃口!”新年的快乐似乎越来越少。

去年年前回家,想和当初一起上山找苜蓿的伙伴再去山上转一圈,却发现,大家都在忙着打牌、抠手机。初一的早晨,端着一碗香味四溢的香菇鱼肉馅饺子,坐在精美的餐桌前,电视里的综艺节目热热闹闹。筷子在碗里翻来搅去,却怎么都滋生不吃的渴望。无奈地给母亲打电话:“妈,我现在好想吃你做的苜蓿面!”母亲笑呵呵地在电话那边一叹:“现在这个时候,找不下苜蓿啊!退耕还林后,坡上都没人去了。自留地里种的苜蓿,冬天全被冻死了。想吃的话,等三四月份你有时间了,回来我给你做!”

记忆中那简简单单的年,那快快乐乐的腊月,那纯纯粹粹的苜蓿面,似乎再也找不回来了……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活动传送门: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

(图片来自网络)儿时的年味 | 那年,那月,那碗面……

相关文章

  • 儿时的年味 | 那年,那月,那碗面……

    小的时候,一放寒假,我们三姊妹就有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找苜蓿。因为,母亲会在每年正月初一的早晨,给我们做滋味十足的苜...

  • 那年那碗面

    当年我们村是有学校的,可以一直上到初中三年级。只是等我育红班毕业准备上小学时,学校就搬到邻村去了。 新学校的后面是...

  • 那年那碗面

    当年我们村是有学校的,可以一直上到初中三年级。只是等我育红班毕业准备上小学时,学校就搬到邻村去了。 新学校的后面是...

  • 那年,那夏,那碗面

    那年那夏,三三两两的人群中,我们坐在长凳上,述说着彼此的愿望。“我想去南方,我想看看那的雨,看看那的天”,“我还是...

  • 儿时的年味|那时那味那年

    年也称春节,对于中国人是有着别样的情感的。古老的文明将中国人对年的认知,刻印在了华夏民族的基因里,与生俱来,...

  • (原创)儿时的年味//那年那味

    灵悦轻歌/文 现在的年味非常淡了,只因时光太匆忙。总还记得小时候的年小时候的味。那时候时光多么慢,如木心说的那样慢...

  • 儿时的年味|那年,那月,那夕阳下的父女

    听妈妈说,我小时候是个爱哭闹的主,我总会在哭的时候抓破自己的脸,为了让我以后能有个朴素端正的相貌,爸妈废了不...

  • 儿时的年味|那年那月,少年不识年味浓

    准备过年 我是70后,小时候的过年,是大人们大显身手的好时候。冬天庄稼地里没有活了,人们把所有的智慧...

  • 那年那月那年味

    过了今天这个周末,明天就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的开始,腊月初一了。网上,各大商场超市,已经铺天盖地的宣传囤年货,买年货...

  • 那年 那月 那年味

    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距离春节是越来越近了。往年这时候,早已开始了各种忙碌,而现在,对过年已经没有了过多的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时的年味 | 那年,那月,那碗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pyj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