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很多失去都是真的失去了,你只可能怀念,却永不会再拥有。
-1-
高考前一个月的时候,我读的那所高中有一个高三男生,因为种种原因从教学楼的五楼跳楼自杀。那一天我们家那边的群沸腾了,他躺在地上的那个视频传到的北京,传到了长沙,传到了南京,传到了沈阳。
那一天,他成了我们这些陌路人最热的话题,我们不清楚他是谁,却都不由分说地说着自己的看法。
我想起曾经看到的一句话,大意是:
死后,是一个人最无力争辩的时期,人们不可能并且永远不可能了解一个人,他们以为发现了你的痛苦,以为自己感同身受,但他们根本不知道你痛苦的根源。他们肆无忌惮地对这个生命体下定义,而你根本无法辩驳。
我始终认为,这比死亡更可怕。
那天晚上同样高三的表妹在夜里十一点多给我发消息。她说:在么,跟你聊十五分钟,千万别告诉我妈,我需要释放释放。
然后她不顾我回不回复,一段又一段文字发了过来,以她的视角描述了那天中午那个男孩让全校沸腾的经过。
她说:4点医院宣布死讯。今天中午没忍住哭了,一条人命啊。
我说她心太软,让她调节情绪,好好面对两个多月后的高考,她说她知道,只是感慨,生命再怎么说也是一种信仰啊。
你看,生命那么重要,自己的,别人的,都只有那么一回,她作为一个毫无关系的人,却也哭红了双眼
在我长达20年的生命里,我目睹和经历地与我有关的死亡,有三次。有无可奈何的,也有遗憾的。
-2-
第一次。
那是我第一次那么近距离地靠近一个死掉了的人,棺材打开的时候,我看见那个曾经给我压岁钱的大外公,安安静静地躺在黑漆漆的黑木棺里。
那年我还是一个七八岁左右的孩子,我甚至没什么伤心的情愫,只是跟着妈妈,一圈又一圈地绕棺,然后吃饭回家上学。
生活没什么改变,一个人的离世对我没什么影响。那个时候不清楚死亡是永远离开,是再也见不到。
-3-
第二次。
在那时,我第一次知道,身边看似阳光乐观的少年,也会有伤心到过不下去的时候,那之后我开始注重观察每个人的情绪,开始感觉到生命的脆弱。
那一年他16岁,我们高二,从五年级就认识,算是很好的朋友,很多话我都愿意和他说,从家庭到年少的感情。
高二那一年,我因为成绩让自己失望,刚入班的那一个多月,基本没说话,只是认真地学习,不去交朋友,也不和他说一句话。
他会在轮到我值日的时候,看我一个人在算题,然后去帮我做值日。
后来的某一个中午,我听到消息,大抵是一个女生追了他一个多月,身边的人都劝他接受。
然而我还是在低头算题。
再不久,他开始谈恋爱,然后在一个下午突然消失,班里的人在第二天开始出去找他,老师和警察全部出动了。
那个时候打死我也想不到他会选择离世,毕竟他和我说过的他的梦想都没完成,他说过还有好多远方想要去。
可是那个消息已经成了事实。
他经历了什么我不清楚,后来也无从考证。
那是我第一次因为一个人哭到控制不了情绪,第一次那么近距离的接近死亡。
我开始害怕,我们这个年纪很容易将悲伤放大化,遇到一些在后来看来没那么痛苦和难堪的事情,就以为再也过不去,只有死了。
把所有痛苦留给活着的人。
后来老师说,我们这个年纪是最容易冲动的时候,熬过那冲动的一两秒就好了,显然他太冲动。
于是我每次遇到自以为过不去的坎,我都生生熬过了。
-4-
第三次。
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再强大的生命也敌不过年老和病魔,纵使曾经俯瞰天下,也有离去的一天。
那一年我高三,高考快一个月的时候,生病那么久的他在一个中午悄然离去。所有的亲戚都说太突然,因为明明各项指标都在变好,明明我们都以为他快好起来了,然而他还是走了。
那一年他72,我再也没了爷爷。
那是我最靠近的一次葬礼。我看见他的棺材被放进那个提前挖好的坑里,定义为他的坟墓。因为我那个时候已经高三,于是我就在他的棺材被放入的时候坐车回了县城。
后来再见,是那一年过年,我们回乡下过年给他上坟。
那时我清晰的意识到,生命离去之后就真的什么也没有了,根本就没有什么来世,我们本就只有这一生,所以要好好过。
-5-
后来,我问过很多人是否想过死,她们说,在极度悲伤的时候想过,不过幸好挺过来了;他们说,有,后来想来都是自己太脆弱。
柴静在《看见》里说过一句话:人们声称最美好的岁月,其实在当时都是痛苦的,只是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才觉得那么幸福。
可是很多人就在这个当下做了错误的决定。
有些死亡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像是病魔和年老,那我们就接受,这无可厚非。
可是有些死亡明明不必要,明明可以避免,这才需要特别特别注意。
-5-
说真的我也想过死。
高二那年我觉得成绩已经不是我的资本了,我觉得过不下去了,后来还是欣然接受高考。想在想来都觉得好笑,也觉得庆幸。
初恋结束的时候,我也觉得过不下去了,我习惯了有他的日子,好难习惯他突然地离开。我想我可能真的要选择极端了,我在很多个夜里哭到抽泣,然后第二天还是好好生活,毕竟我不是为自己一个人而活。
当然我们所有人都有活着的理由,生来就有。
因为大多数人真的不是单单为自己而活的。
-6-
这个世界的痛苦的事情很多很多,我们经历的压根不算什么。在人生的大悲中,很多事情不值一提,更不能成为选择死亡的理由。
更何况世界上那么多有残缺的人,都拼命地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而我们有什么理由说过不下去了。
去年去智障残疾儿童院做志愿者的时候,看见很多孩子明明一出生就遭遇了不幸,却还是很努力地学习,很努力地过好自己的生活,却还是笑对世界。
作为一个还算幸运的人,哪来的资格轻生,更没资格浪费上帝的偏爱。
后来我和好友说,我总觉得我们从出生就是幸运的。
世界上那么多疾病,我们一个也没有遇到;
世界上那么多种残缺,我们也一个没遇到;
世界上那么多人受伤,遭遇着非人的痛苦,而我们还是过着还算过得去的生活。
催泪又励志的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是一部是以墨西哥亡灵节为背景,讲述主人公小男孩追寻梦想和亲情的故事。里面有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真正的死亡,是世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
小时候我们很多人的梦想都是留名千古,害怕死去之后就像一阵风吹过,什么也没有留下。
所以不管怎样,还是要好好活着,无论经历着什么,又经历过什么,都只有这一世,至少把想做的事都做了。
一辈子就只有一次,你只可能怀念,却永不会再拥有。
作者简介:忘川,文艺女学生,我有很多想去的地方,有一个关于流浪的梦想,喜欢三毛。
简书专题推荐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