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井”,水井。看卦画,一口井。
吃水不忘挖井人。在工业文明之前,打井、修井都是功德无量的事情,一口井就能活一个百十户的村庄。由于生产力落后,挖井需要调动相当的人力、物力,也就需要智力和财力。由此可见,在农村,挖井、修井是一个上规模的工程,井也成为村落文化的重要象征。很多村里的祠堂和村公所附近都有井,估计是便于灭火和集会。
水风井,井中泉涌,似水下有风状。象曰:君子以劳民劝相。这是古人的政策学,讲如何动员百姓参与大型工程。民众以井为安,改邑不改井,这也是当时朴素的民俗。为了挖井,人民参加政府布置的劳动,没说的。孔子曰:“小人喻于利。”指的是这个。
中男在上处外,长女在下处内。弟弟接班做主,长姐甘当绿叶,因为这符合家族或单位的利益。同样是姐弟恋,长女倒追大男孩,委屈肯定是要受的,周瑜打黄盖,谁让你愿意呢?好好过小日子吧;那个中男,你不成熟这不怪你,但做人要有感恩之心,长女的付出是出于爱,而你是不是能心领,要看你的良心了。懂得感恩,未来的你就是长男“震”,等待你的生活就是雷风恒;不懂得感恩,你还不如趁早拒绝这份爱,不然,你可能就是传说中的陈世美。
【说明】
1、利,知识分子一般都忌讳谈它,源自孟子曾经教训梁惠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再加上孔子的名言:“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就更没人好意思提“利”字了。但其实真正的圣人都没少讨论利。
2、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过这么几句:“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伪弃诈,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今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这才是“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的正确解读。朴素的百姓是懂得感恩的,只要你是真心实意帮大家谋福利;当权者一面嘴上高喊为人民服务,一面又在花言巧语、穷奢极欲,鼓吹所谓成功学和消费经济,这种愚弄百姓的做法怎么能够造福于民,只不过为自己的贪婪找寻所谓的借口罢了。墨子更是非常直接地提出:义,利也。利,所得而喜也。交相利、兼相爱。墨子思想并不违背周易,《易传》中也明确提出:“利者,义之和也。”。圣人们的观点无非就是“义就是让利于民”。
3、质疑者提出疑问:华夏先贤总把道德上纲上线,可现实生活却遵循马太效应,既得利益集团什么时候心甘情愿的交相利、兼相爱啊?易学很朴素,既得利益集团当然不肯做出牺牲,但历史的辩证观告诉我们,得者,德也。缺德的所作所为,最终到底能“得”到什么呢?
4、读“井”卦和“困”卦,需要和师、比、剥、复、姤、夬、鼎、革、蛊、随、家人、睽、归妹、渐等卦互参,最后落脚在“同人”、“大有”,因为他们共同的主题就是构建理想社会组织形态。这也是周易的作者对质疑者的回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