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故事散文
赖辉东《论语史鉴》16.3制度一旦破坏,就会大乱!

赖辉东《论语史鉴》16.3制度一旦破坏,就会大乱!

作者: 冬晖 | 来源:发表于2021-08-02 17:26 被阅读0次

    第3章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禄:福也,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的“禄”就像一个钻木取火的器具,表示福气。后加义符“示”突出福由神赐。

        禄的原义就是福气、福运,如《诗经》:“其胤维何?天被尔禄”。延伸指官吏的薪禄。如《汉书》:“恽幸有余禄,方籴贱贩贵,遂什一之利”。

        禄也指禄位,如“禄荫”,也指俸禄,如《荀子》:“故上贤禄天下,次贤禄一国,下贤禄田邑”。

        也有一说:禄最初指一种动物,状如麒麟,头一角,背有双翅,善辨声,明是非。

        禄也是一种中华姓氏,源于让纣王之子武庾(字禄父)。

    逮:及也。从辵(chuò)声。金文从又(手),像手抓一条尾巴的样子。会抓住之意。本义:赶上;追及;抓到。如“力所不逮”,意为能力无法达到。又如《公羊传·成公二年》:“逮于袁娄而与之盟。”

          后延伸指捉,捉住等意,如《汉书·王莽传》:“逮治党与”。

        逮也指逮捕,指根据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实施的一种严厉的强制措施。由司法机关为防止人犯逃跑、串供、伪造证据、毁灭罪证和继续犯罪等,依法剥夺人犯的人身自由,将其押解到一定场所羁押,以便于侦查、起诉和审判的行为。

          如明· 高启《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逮也指“到了”,如《左传》:“逮夜,至于齐,国人皆知”。其中的逮夜指到了夜里。本文的逮就是“落到了”的意思。

    三桓:即鲁国的“三卿”,季孙氏,叔孙氏,孟孙(仲孙)氏。也是鲁国三个实际掌权家族,因为他们都是鲁桓公之后,故称“三桓”。

    微:隐行也。从彳、从攵(pu)、从岂,攵岂结合,表示用手梳理头发,头发细小,攵之则断,所以攵岂结合也指细微。再加上彳,表示隐蔽、隐匿。如《左传·哀公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

            微引申有秘密地、侦察等意,如《晋语》:“公子重耳过曹,曹共公闻其骈胁,谍其将浴,设微薄而观之”。

          微也指昏暗不明,如《诗·小雅》:“彼月而微,此日而微。”

          微也有细小、少,如“防微杜渐”,又如“卑微”、“低微”等。

          微也指衰落、无等意思。如《诗·小雅》:“式微式微。”又如《书·大禹谟》:“道心惟微。”

          微也指精妙深奥,如《礼·礼运》:“德产之致也精微。”

          微也指侦察,如《前汉·郭解传》:“使人微知贼处。”

          微也表示程度,如稍微、略微,如欧阳修的《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微也表示假设性的否定,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也指星宿名,如紫微,太微,少微等。

          中华姓氏中有一稀有姓氏:微生,是周文王的后人。如《论语》中提到的微生高,今辽宁、山西等地有微生姓氏分布。

          中华姓氏中也有姓微的,是宋微仲的后人。

          文字的含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如现在由于社交软件微信的普及,有人用“微”表示用微信联系,如“有空微我”。

    全文理解为:

          孔子说:“鲁国君主失去权力已经五代了,政权落到季氏大夫手里已经四代了,所以鲁国国君子孙也衰微了。”

          本章内容记录孔子谈制度被破坏、天下无道的后果,当统治无道、政治失序之时,就会发生权力下移现象。中央丧失权威,必然会形成其他权势集团。

          起初,中央权力可能还名存实亡,后来就会变得名义上也不存在了,照此发展下去,这个政权就消亡了。更可怕的是,如果对这种情况不加遏制,还容易形成恶性循环,致使悲剧不断发生。

          基于这种认识,孔子做出了“三桓之子孙微矣”的预言,后来的历史充分证明了孔子的前瞻性与历史发展的眼光。

          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企业等其他组织,都要重视制度的严肃性。制度被破坏要及时弥补,不能让破坏制度带来的危害蔓延开来,更不能让它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否则,再伟大的事业,也会最终走向败亡。

    东门氏与三桓之争

          公元前723年,鲁惠公去世,接班人公子允年幼,由其庶兄鲁隐公摄政。

          鲁隐公十一年(前712),羽父(公子翚huī)劝鲁隐公杀死公子允,鲁隐公不同意,羽父担心此事泄密后对自己不利,就污蔑鲁隐公欲对公子允不利,劝公子允杀鲁隐公,十一月,羽父派人杀死鲁隐公,立公子允为君,是为鲁桓公。

          鲁桓公三年(前709年),娶齐襄公妹妹文姜为夫人。

        公元前694年,鲁桓公携夫人文姜出访齐国,鲁桓公发现文姜与其兄长齐襄公乱伦私通,并斥责文姜,最终齐襄公派人将妹夫鲁桓公杀死,鲁桓公长子姬同继任鲁国国君,是为鲁庄公,在位时间为前693年-前662年。

          鲁庄公有三位兄弟庆父、叔牙、季友,他们的后代在鲁国政坛世代承袭执政之位,势力逐渐大过国君,控制鲁国,被称作三桓。

          庄公继位后也娶了齐国公主,名叫哀姜,同时还带上了妹妹叔姜陪嫁。

          前662年,庄公卒,季友按照庄公的命令,立公子斑为君,两个月后,和庄公夫人哀姜私通的庆父使圉人(负责养马放牧的官)荦(luò)杀鲁公子斑于党氏。

          庆父遂立庄公与叔姜所生之子启,是为闵公。前660年,庆父欲自立,与哀姜密谋,使大夫卜齮(yǐ)袭杀闵公于武闱(宫里的小门),闵公在位仅2年。

          前659年,叔牙、公子般、闵公、庆父先后身死,最后是季友辅佐年少的姬申即位,是为鲁僖公(前659-前627年在位)。

          鲁僖公有个弟弟,也就是鲁庄公的小儿子叫公子遂,因住在鲁国东门,所以又称为东门遂、仲遂,谥号襄,也叫襄仲。

          鲁僖公死后,文公即位。襄仲担任要职,权倾朝野。他多次代表鲁国出使齐、晋等强国,为鲁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凭借着这些功绩,襄仲逐渐掌握了实权。

          另外,他还与鲁文公的宠姬敬嬴关系非同一般。敬嬴请求襄仲协助自己,立自己所生的儿子公子馁(něi)为储君。

        公元前609年,鲁文公去世,襄仲杀死了文公正妻所生的公子恶与公子视,强行立庶出的公子馁为鲁侯,这就是鲁宣公。东门氏专权,鲁国进入“禄之去公室”的时代。

          三桓是鲁国公族,势力也很强大,与东门氏之间从未停止过对权力的争夺。但是,孟氏和叔孙氏的争夺之战都以失败而告终,季氏当时的实力与襄仲相比,悬殊很大。

          季文子为了防止被襄仲迫害,采取了缓兵之计,表面上依附于东门氏,暗中壮大自己的实力。

          宣公八年,襄仲将死,安排儿子公孙归父执掌鲁国政权。这时,以季文子为代表的三桓实力已经非常强大了,而东门氏则日渐衰微。

          鲁宣公开始依靠三桓的力量,比如听从季文子的建议,推行初税亩,开垦私田。这些制度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很多百姓都自愿依附于季氏,甚至出现了民不知君而只知季氏的现象。

          鲁宣公感到公室受到威胁了,决意借晋国之力去三桓,于是派公孙归父出访晋国。但公孙归父还没有回到鲁国,宣公就死了。

          季文子趁机把持国政,揭批当年襄仲杀嫡立庶之罪,朝中大臣也纷纷附和。公孙归父在回国路上听闻此事,吓得逃到齐国去了。

          此后,季文子执鲁国政,三桓随之雄起。鲁国进入了“政逮于大夫”的时代。

          不管是东门氏还是以季氏为代表的三桓,他们的行为都是对制度的巨大破坏。一旦制度被破坏了,有没有引起相应的注意,就会引发恶性循环。

          孔子所推崇的三代时期,权力的转移是通过禅让实现的,这是一种制度。三代之后,中央集权,权力是世袭的,这也是一种制度。

          不管是何种制度,都需要大家共同维持,不然就会出大乱子。

          东门氏破坏制度,季氏效法夺其权;季氏藐视君主,家臣阳虎效法,对季氏发难作乱。

          中华五千年历史,破坏制度引发的恶果,不断循环上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赖辉东《论语史鉴》16.3制度一旦破坏,就会大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vvk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