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很重要,量变引起质变,很多事情的质变需要一个契机。
在我24岁之前,我特别封闭和迷茫,不喜欢看书,也没有职业规划。后来经历一些意外和打击,痛定思痛我看书,写文章,健身,做饭——学着规划时间来提升自己。
不知不觉,职业规划,人际关系,思维头脑在我晃过神后发生了一次巨变。
这时我才发觉:原来曾经的我总是高估自己短期内的能力,却低估自己长期能够取得的成就。
当我回想起来我说不出自己具体是哪一天变了,但是我确确实实就是变了。
而让我想改变的那个契机,我也一直牢牢地记着,我想到它就能够更加笃定前行。
二,改变身体就是改变命运。
这句话听着挺玄乎的,但确实在我身上有百分之70的正确性。
我曾经堕落颓废过一段时间,失恋抑郁,熬夜失眠,不按时吃饭暴饮暴食,不仅爆肥十斤,而且整个人的精神面貌都极为悲观,双眼无神,心悸恐惧,那时候我对自己未来的人生是没有自信的。
可后来开始慢慢减肥,看书,调整饮食和睡眠,我的身体状态开始好了起来,连带着我的精神也好了起来,我更加健康,稳定,性格恢复了活泼开朗和自信。
而且我一直相信有一个大V告诉我的一句话:”如果你很难改变灵魂,那就先去雕琢肉体。“
其中的道理我现在想想,一个人变得更健康外在美好,说明他会有一定的自制力,而这种自制力构成了他对掌控自己未来生活的一种自信,自然潜移默化地积极生活,越来越好了。
建议那些觉得自己陷在了人生的某种艰难之中,很难改变自己的人,那就先去从外在和肉体去做起吧。(其实很简单一句话:你连减肥或者变健康都做不到,谈何掌控自己的人生?)
三,不要等什么都准备好了再去做,立刻做,马上做。
我自己深有感悟,一般是有这两种心态。
第一种,属于完美主义强迫症,与其这么说,不如说是不自信带来的不安全感。他们普遍很难接受做一件事情落后与人的感觉,想准备好再做,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自信和自尊。
这种做法在很少的时候是有利的,但大部分时候,没有人可以事先做到完美。花费太多心力在前期的准备上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会让人变得容易沮丧,不能持久,丧失动力。
第二种呢,属于脑海里有特别多的想法。而且他们通常会觉得自己是从现实出发,对于个人的发展机会选择,总是很谨慎地权衡利弊,总是想找最优解。
但是太多的想法选择,反而会让他们忽视了眼前的重点:不是去评估机会,而是先把机会抓住。
其实,很多事情直接去做一点也不难,但你准备得太久,你潜意识里就有一种压力感。启动期越长就越不安,越不自信,也会越发怀疑去做这件事情的价值。
有时候,我们得带着问题去生活,不必走直线,注重生活的及时性,你会在过程中修正自己。
四,只有开放,才能专注。
这一条其实是上一条的延申。
相比能够做到马上去做一件事情,专注做一件事更难。
专注和钻牛角尖不同,他们最大的区别就来自于视野,视野则来自开放。
如果你没有看到更大的世界,就总会想着”也许有更好的可能“,而一旦你看到了全局,就能够回来安心做自己。
我是典型的“试错类型”,我从大学实习以来,经历了客服,健身房销售,游戏文案,直播运营,广告策划,情感编辑,产品策划,最终找到了比较符合自己个性的职业规划。(虽然试错要趁早,但无论什么时候,保持开放和机敏都很重要)
所以如果你真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保持开放的心态,多去经历多去感受。
最后形成你个人的见解和感悟,并在这种摸索中渐渐地找到一条属于你自己的路来。
五,找方法,创造环境,脱离环境。
老话说“天时,地利,人和”。
人的主观能动性,书本知识和思维方式不能代替你被环境所潜移默化影响的部分。
而人无论是处于顺境或是逆境的时候,都要考虑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力。
找方法,创造环境,意味着要创造好的环境:譬如找一个安静的场地看书学习;借助优秀的榜样,同行者和参照物的力量。
而脱离环境,是不被差的环境影响:譬如搬出宿舍,拒绝与不上进的舍友厮混。
当你不能彻底脱离差的环境的影响时,那你也可以通过找方法,去创造更好的环境,或者至少脱离一些差的环境带给你的影响。
(如受到原生家庭不利影响的孩子选择去遥远的城市上学)
最后把五条建议总结一下吧:
1,做很多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量变总会引起质变,耐心等待和把握改变的那个契机;
2,如果你很难改变自己不如先改变身体,身体更健康的人意味着竞争性更强;
3,不必等什么都准备好再做,一旦开始,你总有机会修正;
4,保持开放和机敏,拓展视野并用全局观去看待事情;
5,你可以被好的环境影响,但要尽量避免被差的环境影响。
有更多干货吖
超干净的公众号:我是嘉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