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作者: 道形图 | 来源:发表于2017-03-23 16:38 被阅读69次

第二十一章

[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译文]

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从当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我怎么才能知道万事万物开始的情况呢?是从“道”认识的。

[时空对话]

到本章,老子是第四次论述“道”了,可见“道”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道”的难以理解,老子在循序渐进、从不同的角度和理解层次来讲解“道”。

本章中,老子进一步说明“道”虽然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但是,明确地提出“道”是由极其本真的精华的物质所组成的,虽然看不见,无形无象,但确实存在,万物都是由它产生的,并且可以通过验证获知。

比如可以通过科学实验来验证。

在本章里,老子还对“德”进行了定义和说明。

提出“德”的内容是由“道”决定的,“道”的属性是通过“德”表现出来的,“道”之所显现于物的功能就被称为“德”。

简而言之

“道”产生了万事万物,而且内在于万事万物,在一切事物中表现它的属性,也就是表现了它的“德”,或者可以说“道”是通过“德”来表现和运作的。

所以反过来,通过观察和研究万事万物的“德”,就可以倒推出“道”,从而获知“道”的特性,甚至于可以一直倒推到宇宙的起源。

由此可知,老子所认为的,产生宇宙的根源是“道”,其理论推演就是这么来的。

相关文章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一章 [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二十章

    第二十章 [原文]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原文]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一章

    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一章 [原文]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一章 [原文]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一章 [原文]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译文] 知道自己还有...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二十九章

    第二十九章 [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六章 [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八章 [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bhz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