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文教学语文教学
【回味经典】《道德经》第十六章·守静知常,道法自然

【回味经典】《道德经》第十六章·守静知常,道法自然

作者: 伊水芳草苑 | 来源:发表于2019-11-14 06:03 被阅读0次
守静知常

【原文再现】

        致虚极;守静篤。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全,全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歿身不殆。

【译      文】

        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生命。复归于生命就叫自然,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

【回味经典】《道德经》第十六章·守静知常,道法自然

【课堂解读】

这是一篇有难度的议论文。

开篇提出论论点:心灵需要虚寂到极点,生活需要坚守清静,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身心都需要静。接着老子告诉我们这一道理源自他对自然万物的观察体悟、总结归纳。他从万物生长之中看到了共同规律:返回本根,即“清静”,清静就是“复归于生命”(自然)。也就是一切都归于自然。然后老子把话题转移到“道法自然”的论证中,通过对比论证,告诉我们如果不遵守自然规律,就会遭遇灾难和祸乱。遵守自然规律,就会聪明,进而所不包、坦然公正,做事做人周全,这就是符合自然之道,最终会长久平安。

一生平安、一帆风顺不正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祝福和祈愿吗?只要我们守静知常,怀一颗空杯之心,让生命回归清静,遵从自然规律,就一定能长久平安!

【回味经典】《道德经》第十六章·守静知常,道法自然

【论述要点】

中心论点:做人要身心安静

论述思路:

1.是什么?——做人要身心安静

2.为什么?——万物生长规律如此(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3.怎么办?——知常。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万物生长规律

对比论证——不知常,妄作凶,知常乃容。

结      论:守静知常才能长久平安。

相关文章

  • 【回味经典】《道德经》第十六章·守静知常,道法自然

    【原文再现】 致虚极;守静篤。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覆命。覆命曰常,知常...

  • 致虚极,守静笃

    《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

  • 《道德经》中的智慧之16:有生复命

    《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

  • 虚极静笃——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19)

    道德经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

  • 读写巜道德经》(十六)

    《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

  • 致虚极,守静笃

    【经典原文】 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 选自:《道德经·第十六章》。 【经典大意】 虚和静都是形容人的心境是空明宁...

  • 2017-12-16

    道德经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覌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 共学《道德经》第16天

    共学《道德经》第16天2022年3月3日 第十六章知常曰明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①。万物并作②,吾以观复③。夫...

  • 致虚极,守静笃

    《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

  • 《道德经》与交易者的心态修为

    《道德经》第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回味经典】《道德经》第十六章·守静知常,道法自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cik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