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散文心情随笔
《狗十三》:长成了别人想要的样子,只是再也没有了自己

《狗十三》:长成了别人想要的样子,只是再也没有了自己

作者: 相思梧叶影视情感说 | 来源:发表于2019-01-13 14:43 被阅读9次
    图转网,如侵删

    01

    什么是成长?

    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这个问题从来都没有标准答案。

    但我相信,除了少数幸运儿,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经历一场暗无天日的厮杀。有的人战争来得早,有的人来得晚。

    于是,有的人很早就长大了,而有的人,从来都没有长大。

    慢慢的,我们不再放肆,不在任性,因为作为成年人,我们早就失去了放肆任性的资格。

    我们都曾是风马少年,拥有一万个梦想,但到了才发现,所谓梦想,都是用来打碎的。没有了梦想的我们,一直努力生长,长成了社会所需要的样子,长成了别人所需要的样子。

    只是从来没有人知道,这一路走来,有无数的我悄悄死去。

    其实就算我们自己,也没有真正去想过,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了什么,付出了什么。因为我们需要用更多的经历去努力生活,而不是伤春悲秋。

    偶尔丧一下无可厚非,如果长久丧下去,我们就会被自己的丧所杀死,或者变成怨妇。

    02

    对于少女李玩来说,所有成长都是从一条狗开始的。

    那条叫做“爱因斯坦”的狗,是她的父亲送她的,在此之前,他强行改掉了女儿的兴趣小组,这条狗是用来道歉的礼物。

    对于“爱因斯坦”,一开始,李玩很拒绝,相处时间长了之后,她接受了并喜欢上了这条狗。

    阴差阳错,爷爷买菜的时候,把狗给弄丢了。

    对于李玩的疯狂,大人们着实不理解。因为找不回狗,他们只好重新给她买一条狗,打算蒙混过关。

    虽然很像,但毕竟不是。少女李玩心心念念的还是曾经的那条狗。于是,矛盾集中爆发了,李玩推到了爷爷,为了找李玩,从未出门的奶奶在大街上迷了路,也就因为这个,父亲打了李玩,因为她“不懂事”。

    面对家人的苛责与期待,李玩承诺不闹了,选择了投降。

    从此以后,曾经的叛逆少女不见了,活成了大人想要的样子,成了大人们的骄傲。

    有人解读说,这部电影是一群成年人对一个少年的集体谋杀,引起我们对教育的反思,但我想,豆瓣评分如此之高,电影的内涵应该不会只有这么一点点。

    03

    比如那条叫做“爱因斯坦”的狗,一开始,是作为道歉的工具出现的。

    整部电影里,真正在意那条狗的只有少女李玩。

    她会把自己吃的方便面喂给狗吃,会让狗睡在自己床上,在狗丢失了之后,会不顾一切寻找;就算是假的“爱因斯坦”即将被送走的时候,她哭着闹着,也只是要求父亲不要把她送到狗肉店。

    对于其他人来说,这条狗的死活其实没那么重要。

    因为李玩的同父异母弟弟昭昭与狗发生了冲突,他们就要把狗杀死或者送走,却从来没有人去了解,狗为什么会咬昭昭。

    明明是人的过错,却要一个不会说话的畜生去承担所有责任。

    我无意苛责昭昭,他本就是一个蒙昧无知的孩童,如果在他第一次招惹狗的时候,有人告诉他这样做不对,一切都不会发生了。

    只可惜,并没有。他们只顾着夸昭昭聪明。

    无辜而受过,在人类社会都是常态,何况是一条狗,就更加不值一提了。

    04

    李玩不是一个绝对的好孩子,但我想她绝对不是一个坏孩子,充其量是青春期对一切充满好奇且追寻属于自己个性的小姑娘而已。

    这一切与她的成长经历有关——

    父母离异,父亲重组家庭,她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很宠她,她爱吃的爷爷会买给她,她不爱吃的,只要爷爷奶奶认为对她好,也会让她吃下去。

    但是她的感情毕竟是缺失的,因为要忙于生意,要忙着照顾另外一个家,她的父亲给不了她更多的关爱,所以也就出现了电影开始的时候,父亲叫错老师名字的那一幕。

    因为女儿生气了,父亲也会想各种方法去弥补她,给她钱,给她买狗,只是这些,也许并不是李玩所需要的。

    最让人心疼的是昭昭生日的时候,所有人都很开心,李玩被人遗忘了,一个人坐在角落发呆,因为她发现对于这个欢乐的场景,自己根本融不进去。

    对于成人来说也是这样,在很多热闹的场合,无论怎么努力,你都是一个局外人,那些热闹欢笑,与你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05

    与之相应的是李玩的堂姐李棠。

    与李玩相比,李棠要懂事的多——

    她会替所有人考虑,帮李玩找狗,帮李玩的父母圆谎,在李玩的继母送给她礼物之后,总会想着做点什么来回报,李玩因为被大家忽略一个人孤独地坐在一边的时候,只有她注意到了,并走过去安抚李玩……

    然而,在大人看不到的世界里,她却是一个叛逆到极致的姑娘,她会喝酒,她会早恋……

    也许是剧情的需要吧,电影中从来没有出现过李棠父母的影子,她的懂事与成熟就让人不得不深思。

    可以大胆揣测,李棠的父母在李棠成长的过程中,缺失的次数更多。因为心理学家有过分析,家庭关爱确实的孩子,才更容易早恋。

    经历过无数自我的厮杀与现实的折磨,李棠活成了所有人都满意的样子,就算看到李玩送给自己男友高放的手绘橙,她也只是一遍又一遍念着hypocrisy(伪善);面对高放的情感游离,她骄傲地宣布离开……

    没有主角光环,所以我们看不到她的悲伤。

    06

    我不愿意把这部电影看成关于教育的反思。

    我更反对认为这部电影会煽动青少年的叛逆。

    不可否认,李玩父亲对于女儿喝酒问题的双重标准很可笑,但也不难理解,因为自己在场跟自己不在场是一样的。

    电影里的大人们大都可笑:一边宣称着低调,一边炫耀着自己浅薄的学识;一边要孩子好好学习,一边嘲笑着孩子对天文的关注;明明浅薄无知,还要说《时间简史》说的是关于时间的问题,并与孔子的“逝者如斯夫”进行对比。

    但我想,他们也曾是单纯的少年,在社会的大染缸里逐渐变成了现在的样子。不然的话,李玩的爸爸也不会因为女儿的一句话而痛哭流涕。

    他们在社会里摸爬滚打,在社会里奋斗,努力爬得更高,他们的“情感”在社会现实下已经被打磨得迟钝平滑。

    小孩昭昭,少女李娃李棠,他们都会这样成长,和他们的父亲一样。

    最终长成别人所需要的样子,只是再也没有了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狗十三》:长成了别人想要的样子,只是再也没有了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czk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