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起来,打开手机,把昨日写好的文章《我如果写作家蒋坤元》发表了。昨天听说发表不了的,今天居然发表了,很高兴。
由于我写蒋坤元,不是写他今日的辉煌,而是写他在人生路上的奋斗,可以让人们看见作家艰苦朴素的一面,看见他的顽强拼搏的奋斗史,所以我特别高兴。
我看简书创作者网红作家蒋坤元的《长篇小说|慈悲21》,我不知道作家怎么会懂得给别人做媒的,但我看见他写老木匠富于聪明睿智,善于捕捉人的心理,成功地说得固执己见的老婆婆松了口,貌似小寡妇巧玲有望重新找到幸福,我就不得不说作家把这章小说写成了一本说媒的葵花宝典。
作家在这章小说里,通过对老木匠重承诺去为来民做媒到巧玲家里入赘,成功地刻画出农村里的一个德高望重、聪明睿智的老人的形象。
这章小说可圈可点的地方多了去了,譬如,写老木匠到巧玲家说媒前的心理活动,旨在暗示我们明白,老木匠人品高尚,重承诺,守信用,祖母跟白妹托他早点儿去巧玲家说媒,他就早点儿去说,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干,真是不错。
还有写老婆婆看见老木匠来了,心里很忐忑,因为她借过老木匠一百元钱,她现在家里冇得钱。那种身上没钱,遇到债主上门时,她心里着急的心理活动描写得非常清晰,心里怕怕的心情,写得纤毫毕现。
所以,接着写老婆婆一味地讨好老木匠,边倒白开水边说她老父亲,她老父亲有病,没钱买药,就只能是喝白开水,婉转地向老木匠表示暂时没钱。
谁知老木匠却巧妙地把她的注意力引到祖母跟白妹身上,在跟老婆婆博弈时,巧妙地暗示她说,对于她儿媳妇,他也认为很好。
但他却直奔主题地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她儿媳妇真地跟人跑了,那可就人财两空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老木匠善于抓住人的心理要害,对老婆婆作说服动员工作。
老木匠有过借钱给老婆婆的事情,但他没有拿催讨要钱来要挟老婆婆,他知道要钱就怕真没得,老婆婆暂时没钱,要了也是白搭,甚至会让他此行的目的泡汤。
因此,老木匠闭口不提借钱事,却在无声中对老婆婆形成一种无形的威慑,接着他再乘胜追击,对老婆婆作着同意巧玲再嫁的思想动员工作,真是富有聪明睿智的老木匠啊。
而作家在小说中,作家没有写巧玲同意不同意再嫁,而是写老木匠在说到他外甥女白妹和祖母,来为巧玲说媒再嫁时,可能老婆婆说的皇帝不急太监急,引起了房间里的巧玲的注意。
在这时候,作家写巧玲从房间里走出来,跟老木匠打了声招呼。这就写出了巧玲是渴望得到幸福的,因为毕竟丈夫刚去世,尸骨未寒,怕人说闲话,所以她只能忍着不说出来,这就导致了她婆婆误以为她不急着再嫁新夫婿,而适逢老木匠来说媒,她就走出来打招呼,很含蓄委婉地表达了她渴望幸福的愿望。
作家能够把这样的细节都写出来,说明他对农村里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是多么熟悉。这跟那些不深入生活,闭门造车地写出一些矫揉造作和无病呻吟的文章的人,形成了截然相反的鲜明的对照。什么是好小说,作家用他的注重细节描写的小说,已经再清楚不过地告诉了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