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之行有所思

作者: 上官清婉 | 来源:发表于2019-08-03 07:05 被阅读4次
    博物馆之行有所思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

    我带着几个孩子一起去市区游玩,想他们长点见识,学点东西。由于路途偏远,我们得坐公交车才可以到达目的地——市区的博物馆。

    一下公交车,孩子们便飞奔到博物馆,孩子们像从鸟笼里出来似得,嗖的就人没影了,他们开始放飞自我,脸上都洋溢着欣喜的笑容,丝毫不顾及周围的车辆。我的心里可是忐忑不安,七上八下的,这要是出了事情可怎么办?没办法,顾不了那么多,只能扯着嗓子吼两声:赶紧都过来,不要乱跑,我们几个聚在一起,我有话要说,注意看车辆……此时,感觉自己身边有六只可爱的小猴子,蹦蹦跳跳来回跑,欢天喜地看景色。

    “你们安静,不要很叽叽喳喳的说话,这里不是游乐场,是博物馆……”一位中年男子工作人员对孩子们说道。

    我在一旁偷笑,孩子们全然没把他的话放在心上,“孩子们,过来过来,我们排好队,不说话,安静进去,你们看里面多静谧,到里面不要乱跑,大声说话……”瞬间,孩子们都自行排好队,整整齐齐的进去。此时,一颗颗好奇心,一双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粒粒梦想的种子……也一同走近历史的长河之中。

    孩子们好奇心特别重,又活泼,故在博物馆里,坚持不了几分钟,就开始疯跑,你追我赶,你打我闹,中间我们曾被多名工作人员提示:注意纪律,保持安静。从他们的口中,我可以感受到他们对孩子的包容,喜爱,虽是严厉批评,心里流露出来的却是关心,开心,更是对孩子们天性的恰到好处的引导。其实,没有谁讨厌孩子们的天真烂漫,只是孩子们的这个特点没有符合某些场合的制度罢了。

    参观四五个主题后,我发现孩子们只顾着玩儿,都没有认真看看周围的文物,我有点生气,他们只看那些好玩儿的,不一样的东西,根本不注意文字的介绍。其实,这也不能怪孩子们,我自己也有责任,因为很多文物我都不懂,更不要说孩子们。我发现自己没有能力给孩子们讲解,没有组织好,没有引导好孩子们欣赏文物,感受历史的魅力,乐趣。

    当孩子们看到几尊佛像时,开始在博物馆中拜佛,结果把我们这些大人搞得哭笑不得,不知如何是好?真是群小可爱们,这也是让我极为深刻的一点。或许孩子们见多了家里的长辈们求神拜佛,耳濡目染形成了条件反射,遇佛便拜,想想甚是可爱。

    看,这里有个小卖部。不得了,六个猴子把人家包围了,欲买好吃的食品。我知道这里卖的食品价格偏贵。赶紧把孩子们,哄过来,聚集到一起,偷偷的告诉孩子们:这里东西贵,不划算,咱一会儿出去买东西吃,你们再坚持下。孩子们便不再去那里购买食品,也不知道那位销售员会不会讨厌我?我硬生生把人家的顾客,给叫走了。

    没多久,我看孩子们也都累了,兴致也没了,坐在凳子上休息,打闹,斗嘴,分享各自的美食儿,想想我们是时候有序的离开这里——回家。

    在这里其实孩子们没有懂得多少东西,没有学到多少知识,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比较注意表象,形象化真实的物体,其抽象逻辑能力较弱,故他们看到真真的图画,物体等,只是走马观花的看看,而不会去关注背后的有趣儿故事,而且他们的注意力也不稳定、不持久,这和他们的兴趣密切相关以及物体本身的所具备的吸引力也有关系。

    我开始反思或许是我起初的教育理念,博物馆之行的初衷有问题,此次参观并不应该让孩子们学习多少知识,而是让他们初步感受历史的魅力,认识会说话的文物,了解我们的文化,让他们充满好奇心的去探究,为以后的学习做准备。况且,我们作为大人都不怎么懂,为什么要求孩子们十分懂得熟悉呢?他们才是十一、二岁的孩子,为何要背负知识的大罐头,压的自己身心俱疲,气喘吁吁呢?

    不禁想到,在孩子们这个年龄段,无论生活中,还是学习中,我们并不应该刻意关注学到多少知识,懂得多少学问,而是应启发他们的兴趣爱好,好奇心,唤醒他们内心深埋的希望,探索的小种子,我们要像一束光,进入孩子们的心田,引领他们看到外面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博物馆之行有所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dxd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