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来好动,好发展,好创造。能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不动,不发展,不创造,便是摧残生机,便不免感觉烦恼。
我们感觉快乐时说“舒畅”,感觉不快乐时说“抑郁”。这两个字样可以用作形容词,也可以用作动词。用作形容词时,它描写快或不快的状态;用作动词时,它说明快或不快的原因。
你感觉烦恼,因为你的生机被抑郁;你要想快乐,须得使你的生机能舒畅,能宣泄。
有个词语叫“闲愁”,闲人大半易于发愁,就因为闲时生机静止而不舒畅。青年人比老年人易于发愁些,因为青年人的生机比较强旺。小孩们的生机也很强旺,然而不知道愁苦,因为他们时时刻刻在游戏,所以他们的生机不至于被抑郁。小孩们偶尔不很乐意,便放声大哭,哭过了气就消去。成人们感觉烦恼时却还要拘礼节,哪能由你放声大哭呢?黄连苦在心头,所以愈觉其苦。
总之,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动。
从前儒家讲心性的话,从近代心理学眼光看,都很粗疏,只有孟子的“尽性”一个主张,含义非常深广。如果不从“尽性”的基点出发,一切道德学说都不免肤浅。
——《人间至美》阅读笔记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