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第一次走进茶室,七月夏木茏葱,其叶翳翳。
是两年前夏日,M小姐从俄勒冈至湾区于我家中小住三月,彼时她学茶已逾一年。在俄勒冈时我曾软磨硬泡过她薄茶一碗,她有心做了茶点,四份,大约是和果子一类,具体记不清了。M做的是晚茶,没有全套茶具,凡事只能将就。刷茶时她细细说予我含义步骤,她习的是茶道中里千家(Urasenke)一流,茶沫以细致浓郁为上乘。将茶递予我时,她顺时针将茶碗转九十度。后来才知道,茶道中茶具多分前后,无论主客,但凡将手中之物递出,且记以前方示人。表以尊重。
M来湾区辗转入她老师的老师家学茶,临末,且拉我一同前往。
七月末仍属炎夏,湾区的夏气却一贯清和。第一次见Tauchi sensei,她戴厚镜片,穿天水碧色无地(iromuji)和服。她是全美享誉盛名的茶师。年近八旬的老者精神矍铄,提釜打水皆亲力亲为。她将家中一间辟为茶室,茶室外建有茶庭,庭中高木参天。木旁为一角亭,由角亭入茶室,中途道路为石砌。而石道一侧是洗手钵。每逢正式茶会,茶客初候于亭,后经石道入室赴会,入室前需在洗手钵前洗手漱口,以达清净身心之目的。
除茶之外, Tauchi老师好茶花,至盛时于庭中遍植各式茶花九十六种。而庭之南,两株吉野樱并不引人注目。然每每三月暖日当暄,漫天飞英蕤于昊苍,又是一番盛极的景致。
如今算来,从茫然不知,至几番主持茶会,我习茶已一年半有余。
一年半,于茶师而言,是不足挂齿的时日。学茶如慢火炆心。十年修习,取九尺宽心,抛八面玲珑,舍七情六欲,熙攘兮会五湖四海客,三言,二禅,只为此一期一会。同我学茶的有一日本老太,今年八十二。几年前她拿到茶名,如今却仍做简单的薄茶与浓茶。我见过她做茶的模样,她抚触茶具的手不美,刷茶慢,每每跪久便要挪身,步骤也时有错记。那年夏日,她做茶予我,窗外莺啼初罢,她颤颤递茶的手满盛谦敬之心。我忽然便想,若我至耄耋,是否还能如她久跪茶席,弯身垂眸,去刷一碗涤人清明的抹茶?想到此,我笑着接过她递的盏。她瘦的影,绰绰照上茶室素壁,无意竟成全我这懒人于茶事上善始与善终之心。
想将这茶事字句记下,还因心中一桩难补的遗憾。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光浮光凝碗面。卢仝所写正是宋朝抹(点)茶。
唐宋禅院茶礼繁盛,以宋时杭州径山寺“径山茶宴”为最。彼时僧侣围坐,谈经论佛。大慧宗所建明月堂外千寻翠岭,白柳横坡。茶宴多是郑重,僧侣围坐处有司客按盏奉茶,主持僧人依次注水调茶,后宾主互致意,各自举盏,浅呷半口后缀饮品茗,发出簌簌声响,此动作接连四次,称为“行茶”。茶礼毕,僧侣士林可谈茶,论事,诵经,赋句。此茶宴庄明严谨,冲泡,递接,致意,品饮皆有其既定礼数,茶具亦尽其精致。南宋开庆元年(1259),日僧兰溪道隆门下弟子南浦昭明入宋求法,随师虚堂智愚辗转入径山寺山居五年。咸亨三年(1267),昭明归国,带回宋朝“点茶法”,茶台子,茶典七部与扬名天下的“径山茶宴”。由昭明肇始,禅院茶礼完整传入日本。时隔300年,千利休铺叙新,提出“和,敬,清,寂”之思想,终成日本茶道集大成者。
于我而言,学茶,便是重温那段被遗弃的文化与时光。以至每每与人说起,都有语尽意犹之感。既如此,索性便将这茶事慢慢写来,一桩一事,一事一情。
如今三月,已近春分。而简猫茶事纪,却只是刚刚开始。
--------------------------------------------------------
简猫注:就这样开了茶道文集的第一篇,也不知道此类文是不是简书上见光死的节奏。日本茶道极讲求与时令相应和,每月有每月花事,和叶子,茶铭。此文集希望能写满12月,每月三篇,暗和时令,写的是茶事,也是人情。希望能有更多人喜欢并了解这一遗失在日本的宋代文化。
随文附赠茶点:推荐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宋代点茶法动画
另:文中径山茶宴参考资料来自 【径山茶宴与日本茶道】,特此注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