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言职,在教言教。任职高中,即使白头,也永远不会出现因缺乏新鲜话题而“闲坐说玄宗”的场景。每年的高考如潮守信,总会带来大量“海鲜”,够得上一年半载闲嗑。今年的高考虽有疫情影响,河南却爆出高分井喷的现象,令人生羨、令人愁,羨他人耀眼成绩,愁自家局面艰难。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10842/5bcf5b8653a944d6.jpg)
今日听完课,评课时一致感慨授课老师辞色“甚厉”,效果良好。时间有余,又由另外一位老师分享了今年的高考阅卷心得,他特别提出了我们的教学中存在的“矫枉过正”现象。
也许是偶然。因为牵扯到高考,当然就谈到了考题,组内的一位达人分享了一段特殊的经历。
他喜欢用“风口”这个词。他叙述的是前些年的“风口”期,自己有幸受百度邀请去北京的公司总部答高考题。
他排除了工作上的难处,坐高铁,是人生第一次坐享高铁去北京。六月6号下午到了百度公司,住处安排好、吃完饭后,从全国各省来的“答题人”聚齐,每人一个红色T恤,一个贵宾牌,进入百度公司参观。他说,这是进入恐龙腹中的感觉,大开眼界。
7号开始,不同省份的各科老师按本省所用试题分为几个组,全国乙卷当然人数最多,每个人只做一道题,并且你不是孤军奋战,有战友同答,有组长把关。
关键之处是速度,是新闻效应,是流量。
每场考完,当考生还在考场中等待老师收卷时,试题的图片已经传到百度“答题人”手中。
做,快!
商量答案,快!
把关,快!
发布。
百度公司的巨型大屏上,可以看见,几分钟内,学科网的当年高考题答案获得点击量呈百万级增长。
千里跋涉,只打了一下靶。
他领了薪酬,坐了一等座返回。
我知道,他是本世纪初刚毕业就“啃”了老人一台电脑的人,他也是喜欢在网上“游猎”的八零后的人。
“风口”吹起得应该是有准备的人。
他在等下一个“风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