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悱:想说却不能言);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自己说自己的教学态度:不是那种很奋力思索的学生,不是那种已经知道快要说出来答案的学生,不是那种讲一句可以连想好几句的学生,我是不乐意花太多力气去教他的,讲过一遍就算了,因为多说无益,因为他们自己没有强烈的学习动机。
其实孔子肯定是极有教学的耐心的,只要学生想学,有学习的精神态度,他都会教。
但是,一旦是有学习精神态度的学生,肯定是有些地方还没懂很想再问的样子,肯定是有些地方好像懂了却还说处不来的样子,肯定是一旦懂了自己就可以引申发挥的样子。
所以,懂不懂没关系,想认真学才是重点,最后在好的老师带领下,肯定一定会懂的。
孔子教的是人生目的、政治理想以及公共政策之学。
要学好,首先掌握根本价值,其次对现实处境了如指掌,每一个当下都是智慧的判断,所以,根本性的理解是绝对重要的。
因此,学习就是要对谈,要讨论,要清晰,用心寻思道理,自求融会贯通。
过程中肯定会有思而不通之时,那就奋力思索,肯定会有无从表达之际,那就竭尽所能,在这种状况下,做老师的,知道学生就在血脉贯通之际,只要当下一个关键的指点,就领悟了。
有这样学习态度的学生,老师是最乐意教导的。
这类的学生,主动思考,不管课堂上教了什么,自己还能够深入思考,想到更多的面向,学得更为深入彻底,这样的学生,真是好教,老师是最爱教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自己主动用心的事情,不是被动被老师灌输知识答案的事情,被动的学习是效果很少的,主动学习才会有真正的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