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报道——《家长终于解放了!浙江叫停中小学“家长作业”》。说浙江省出台《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改进与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的指导意见》,规定家长在作业中的参与角色“仅是督促者、支持与鼓励者”,学校和老师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或纠正孩子的作业错误,不得要求家长通过网络下载并打印作业等。该指导意见同时例举了11种容易加重学生和家长负担的作业类型。
对这样的“解放”,这样的作业,我有点好奇,便上网搜了这份指导意见的内容,了解了11种叫停的作业。我除了对第八种作业“让孩子参与投票点赞”持反对意见外,其余的并不反感。甚至不少作业我会点赞。如诵读作业、制作小报、收集资料、浏览景点等,这些作业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质极有帮助。为什么要叫停呢?
仔细分析了一下,我觉得家长的问题不容忽视。孩子的教育家长不能缺席,这是我一贯的主张。不少优秀的教育者也提倡陪伴的教育。如果家长有陪伴意识,认识到陪伴的重要性,就能借力老师布置的这些作业进行有意义的亲子活动。比如听孩子讲故事;听孩子诵读,甚至与孩子一起通读;与孩子一起寻找制作材料、一同制作;与孩子一起了解“博物馆和名人故居”的有关故事,一同出游……如此一来,家长还会抵制这样的作业吗?
另外,家长的功利性不能太强,要学会接受孩子的暂时粗糙,享受孩子成长的过程。比如手抄报,也许孩子的“美编、文字”达不到你的审美标准,但在涂鸦中,孩子就在成长。比如征文,孩子可能文笔还不精妙,角度不够新颖,但练习着,能与着就在提高。为什么要为了得奖、被表扬而代办呢?不着急、不功利就不会过分代办,就没有吐槽中的累了。
当然,这些作业不受欢迎也有教师的原因。比如“有的低段教师布置课文或经典诗文诵读作业,篇目偏多,字数过多,有的还要求家长陪听并签字。”、“有的学校布置低年级孩子讲故事给家长听,并要求家长把故事记下来,孩子讲了十分钟,家长可能要写三四千字。”、“ 有的老师布置的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作业,学校无法提供物品和材料,要求家长自己找器材、找道具、准备物品,家长觉得很为难。”这些都是老师在布置时考虑不周,指导不到位产生的。如果老师能精选诵读篇目,让其更适合孩子;假如老师要求家长把故事记下来,能对家长进行一下指导,让其只记下故事的大意;假如布置综合性作业时,如果无法为每个孩子准备所需物品和材料,考虑下这些东西的易得性;假如老师“要求学生游遍指定的博物馆”时能给学生更长的完成作业的时间……我想这些作业就较易落实,就不会让家长太反感了。
此外,能布置这种作业的教师或学校我觉得应该是想突破、在研究的。对这样的教师或学校不是规定不能做什么,而是指导怎么做会更好。所以,我觉得这些作业本身没错,没必要上纲上线禁止。家长也不要为不用参与孩子的作业大呼解放。孩子小时你解放得越彻底,可能孩子大时后患就越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