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之厚

作者: 清欢悠悠 | 来源:发表于2020-12-21 20:42 被阅读0次

生命是宝贵的。 重视生命的养护是人之常情,现代人尤其注重养生,生活条件好了嘛!但物极必反,极端的重视就难免有过分的行动,可能带来负面的作用。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道德经》第50章

出生入死,现在多指冒着极大的风险,随时有牺牲的可能。这里是指从出生到老死的人生过程。《韩非子·解老》:“人始于生而卒于死。始之谓出,卒之谓入,故曰‘出生入死’。”

每个人的基因不同,体质各异。天生能长寿的有十分之三,天生就短命的也占十分之三,剩下的十分之三本来也能长寿,但却因妄为而将自己置于死地。为什么会这样?生生之厚,因为他们过分地追求奉养自己以求生。

古代的皇帝为了求长生不老而服用丹药的,可能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知的秦始皇,还有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等等。丹药的毒性其实是加速了他们的死亡。

现代人重视营养保健,市面上的保健品层出不穷,商家为了迎合人们的心理,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产品。但是真正有多少人是吃了保健品而长寿的?这就不好说了吧。

人们有时求生太迫切了,想延长自己的寿命,担心营养不够,却忘了也可能导致营养过剩。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等各类疾病层出不穷,也就是常说的富贵病。

老子真是太伟大啊,这可是两千五百多年前的预见!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道德经》第50章

善于养生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兕、虎,在战场上不会被兵器所伤。兕的角无处可用,虎的爪也没了用处,兵器的刃也用不上。

兕(sì),上古瑞兽,状如犀牛不是犀牛,最著名的兕是太上老君的坐骑,独角的,也称板角青牛。

我认为这段话用了夸张的手法,虎是凶猛的动物,兕角非常锋利尖锐,兵器的杀伤力极强。在这些面前,人是渺小的,生命是脆弱的,为了求生,估计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躲避。

无死地,就是不把自己置于死地。反之,俗语有言“作死”,不知轻重,不顾危险,自寻死路。比如在野生动物园下车徒步行走,显耀自己胆大勇敢,比如做下违法犯罪的勾当,触碰法律底线,后果只能自己承担。

人的生存本来就是一件很有风险的事情,谁说生活中不是处处兕虎、甲兵!

一切顺其自然,不去过分的求生。正确的对待生命,不去冒无谓的风险,才是明智之举啊!

相关文章

  • 生生之厚

    生命是宝贵的。 重视生命的养护是人之常情,现代人尤其注重养生,生活条件好了嘛!但物极必反,极端的重视就难免有过分的...

  • 为什么说有的人是自己糟蹋了生命?以其生生之厚

    老子曰:“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意思...

  • 我的《道德经》五十章认知

    老子: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

  • 《道德悟》连载——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

  • 道德经解读:出生入死,没有死亡的危险?“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原文】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

  • 心读《老子》| 50. 即生即死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 死之徒,十有三; 人之生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

  • 50今日阅读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

  • 意译道德经第五十章

    原文: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

  • 《道德经》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原文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

  • 《道德经》杂谈:生死之间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生之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jbr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