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我有幸在互加计划教室参加国家级课题《信息化促进新时代基础教育公平研究》的结题线上分享会。
各种成果视频的展示,真的很有震撼力。看来课题的结题除了文字,现在还应该加入图片和视频。比如把视频上传后做成二维码放在结题文档里。
听了闫寒冰教授的分享,我大致了解了这个课题的一些结构。这是一个国家级的大课题,底下还有20多个各校及个人申请的子课题。研究者有华东师大的专家,有各区各局各校的领导者,还有众多一线的教师。
这种研究模式是我最喜欢的,我觉得这样的结构容易出真正的研究成果,很完美。我一直觉得一个理想的研究,应该有专家的引领,确保理论高度;有中层领导的加持,后勤有保障,也更容易组成核心团队;有一线教师的参与,这样血肉才能更丰满。在研究中这三者缺乏任意一方都容易带来更大的困难,产生遗憾。三者结合后,研究就会更立体更丰满。
闫教授提到的核心问题中:"具体运作机制尚未得到理论性提炼。"这是很多一线教师研究的一个问题。有了专家教授的加盟,理论性的指引及跟前沿理论的链接便多了一个桥梁。这个问题更容易解决。而一线教师的实践,接地气的案例又是专家所缺少的。我相信这次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所有参与的专家看到这么接地气的案例,一定会欣喜的。
三组圆桌会议我也特别喜欢。
首先是被cctalk平台这次的技术升级所震撼。主持人和4个嘉宾居然可以同时打开视频,实现真正的圆桌讨论。
这次三组圆桌会议,各有侧重,彼此链接。
第1场基于专递课堂的学生成长。是从学生成长方面进行对话。学生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对象,也是我们研究的一个主体。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我们教育成功的标志。4位老师成功案例的分享,让我们看到了鲜活生命的绽放。
第2场是基于名师课堂的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是教育教学的执行者,一个优秀的教师,受益的是众多的学生,众多的家庭。特别是有了网络,教学信息化后,一个优秀教师所带来的,受益的学生面更为广阔。几位老师的分享让我们看到了一些教师,一些团队的成长。
第3场是基于名校网络课堂的区县整体推动。这是更高层次的推广。那种强大的资源与超强的辐射力,有了更强的推力。
每一场分享过后都有专家的点评。听专家的点评,其实就是一种抓取与提炼的过程。因为他能让你更清楚的知道好在哪里,后期努力的方向在哪里?
今晚,很多优秀者进行了分享,他们各自对自己的研究,对自己团队的研究总结后又开启了新的畅想,新的期待。
相信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受益的教师和学生会越来越多。
作为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又得益于教育行走、N师学院等公益团体的培养。我也应该力所能及地做点事。要埋头苦干也要学会抬头看天。是的,努力很重要,而思考也很重要。不断实践,不断复盘,更容易抵达想要的彼岸。带着思考的努力才能结出良好的果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