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写《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垃圾还是宝贝,我们来认真谈谈一文后,引起一些对于传统儒家人性论及道德学说的讨论。其中,逍遥少年是主要的对手,他从儒家出发维护儒家及老子的一些看法,我则扮演了一个质疑与批评的角色。当然结果是我认为他逻辑混乱,他认为我偷换概念,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
在简书这种环境里,经常讨论还没开始就被压下去,且往往沦为无聊的骂战,我想我们的讨论还没有堕落到这个层面上,虽然不一定深刻,却可能揭示一些矛盾,或者表现出我们自己的一些矛盾,无论如何,矛盾是有意义的,因为只有展现矛盾才有可能解决矛盾。
所以我在征求“逍遥少年”的同意之后,改正讨论中的一些错字和标点,发布于此,希望引起更多有益的讨论。
我们的讨论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我的文章中出现儒家是“单向性价值”这样的说法,逍遥少年提出批评,这是一条线,如下:
逍遥少年:
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指的是,君待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父待子以慈,子事父以孝。我不知道你是从哪里看出来这是单方面的?
磨牛沙:
臣事君是前提,还是君待臣为前提?“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说“孝悌”是本,没说“慈爱”是本。所谓“单向价值”,是以下对上为根本,为前提的一套道德论说。
逍遥少年:
君子是风,小人是草,风往哪边吹,草往哪边倒,关于上下谁先谁后的问题这句话就可以回答你。
孝悌指的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妹,一个孝悌的人必然会关爱自己的子女。至于你所说的慈爱为本,这个就太笼统了,是对子女慈爱?还是对天下人慈爱?对天下人慈爱你能做到吗?所以孔子这么说是有道理的。
磨牛沙: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是絜矩之道,是道德的实践法则。这和孝悌为本完全是两个范畴。这个问题都不懂,你跟我谈儒家?
我说慈爱当然是家庭内的父母对子女的伦理,对天下人怎么可以说”慈爱“,你不要把我的话和墨子的话混淆。
逍遥少年:
这句话很明显就说出了:君待臣以礼,臣才会事君以忠。孔子说过“少者怀之”就已经表达了长者要关爱幼者。
磨牛沙:
长者要关怀幼者,这没问题,我是说那个是本?那个是末?你要推翻“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的说法?
我问你,道德实践上是君待臣以礼,臣才事君以忠吗?孔子说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犯颜直谏,是孔子不干的。在这个问题上,孔子的理想和现实有紧张关系,所以无可无不可。
另外,孔子孟子是有很大区别的,在君臣这样的伦理上,孔子的原则无疑是有很大的弹性的,相比孟子就刚性得多。
逍遥少年:孔子说“孝悌也者”是对的,我何德何能能去推翻孔子。举个简单的例子,老板对你不好,你会忠心的跟他干?老板引领员工变好人,不是员工引领老板变好人,这就是本末。只不过孝悌是天经地义的,因为父母给了生命,所以孝悌也首,但是员工忠于老板却不是天经地义的。
这段话里出现了一点知识性错误,“孝悌也者”是论语里面,有子的话,不是孔子的话。
第二个问题开始于,对儒家人性论的讨论,我坚持无所谓善恶,倾向告子的看法,他则站在性善论的儒家主流观点。
逍遥少年:
至于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当然是性本善了,不单儒家有这样的观点,道家也有这样的观点,道家说要绝圣弃智,说明人的本性就是最淳朴的。
磨牛沙:
为什么都来搞人海战术呢?孔子以为是性善,或者老子也认为是性善,这和是否真是性善,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你要懂什么是逻辑。
性善性恶的讨论,我已经说过,你要认真思考我在说什么。
逍遥的少年:
哦,你的意思就是说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都是在毫无依据的说空话喽?孩子没有人关心,他会哭,被人关心就会亲别人,这就是善,渴求爱,与爱人,并且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出来,没有心机,没有伤害。
磨牛沙:
孔子并没有说性善,孔子只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对于是否有善恶的绝对性质,这种本质主义的人性观,孔子是没有的。孟子和荀子的不同,你们搞人海战术就打败荀子了吗?我要的是理由。基本上讲我是赞同告子的说法。
那他为什么会抓人呢,为什么把她母亲的脸抓花也没有任何恻隐之心呢?(是说小孩抓人)
逻辑上很明白嘛,善恶是后起的观念,是社会的规范,根本不是先验的存在,怎么可能有什么性善性恶的分别呢
逍遥少年:
你说的把母亲脸抓花,不知道你见过没有,我是没见过的,即便是真有,也是万分之一,不要以偏概全了。
磨牛沙:
这没见过?我的天哪。
逍遥少年:
婴儿抓母亲,这“抓”是成年人的理解,婴儿可不知道什么是“抓”,什么是“抓花”,什么是流血,流血会疼,他只知道抚摸,只是手法不对而已。
磨牛沙:
所以他只是摸他的母亲,是爱的表示?你太会编了。
他不知道什么是摸,什么是抓,难道会知道什么是善恶?
我不是说他坏,我是说他只是表达自己的生命冲动和愿望以及情绪,很少能对他人的感受产生同情,这不是是性善也不是性恶。这是人性的自然性质。
逍遥少年:
墨迹了半天,问题的根本就是你没有搞清楚道是什么,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善就是道,人的天性是道的一部分,人呱呱坠地之时,都是符合道的,所以说性相近,然而被人间的欺诈诡计所污染,所以就习相远了,被污染得少的讲仁义,被污染多点的,讲礼,被污染透了的,完全没有羞耻,就是这样。
“逍遥少年”对我的“道德”用法的批评,我把“道德”作更一般性意义的理解,而他则希望在儒家伦理和老子伦理的框架内加以解释
“道德”以及“天人关系”诸问题有关联到上面讲的人性论,故宜对照来看:
逍遥少年:
还有就是,你有必要对“道德”二字有更深入的理解,为什么说只有中国人讲道德,在你深入学习以后就会明白。
磨牛沙:
如果你认为,你对道德的理解比我高明,至少也该指教一二。
逍遥少年:
古人说的道德,和现在人说的道德完全不是一码事,道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无道而后有德,无德而后有仁,无仁而后有义,无义而后有礼。现在的人连礼都不懂,还能跟他们讲道德?
磨牛沙:
你是见其异未见其同。把”道德“二字推到他们在孔老的伦理框架就能说明问题吗?康德说的道德律,是所有道德法则的基础,孔老的道德原则也是建立在这个人性的基本面上的。
李泽厚说宗教性道德,和社会性道德,这就是中西的分异。明白吗?
逍遥少年:
还宗教道德,社会道德,我只能说这两位砖家没有看过《道德经》。道根本就不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天的基础上,如,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人能控制的吗?
磨牛沙:
你简直以为自己是《道德经》专家了,说实话你的理解肤浅之极。不过能看到孔子和老子的一致性,还是不错。
问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性善还是性恶?自然的本性是朴素的不错,可是就是善的?
你所谓建立在“天”的基础上的说法,正好说明“道德”的普遍性。
所谓“天”是指“自然”,这是包括“人”的,和“人”不是对立的,你是讲“天人合一”还是讲“天人对立”?
逍遥少年: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现在的人就是在违背天道在做事,富的人越富,穷的人越穷,你有不同意见?说道德普遍人间,这真是个笑话。
再者不要偷换概念,我在讲人的本性,没有讲天的本性,你要是想知道天的本性,你可以去问天,没必要问我这个人。
磨牛沙:
这是最后一条了。真不愿意和逻辑不清的人争论。
我们讲的就是人性,人性根源于自然性,是“天”性的一部分,甚至和“天”性有紧张关系,但是却并不是和天性对立。所以天地不仁,正是说明人性的朴素本性。
天之道真的是损有余吗,狼吃羊,羊吃草,这在你认为是和谐,在老子看来是和谐,可是你有没想过羊的感受?自然界当然有平衡,这种平衡是一种制约关系。
你虽然提倡性善,却没有对个体的真切体悟,当然你有义愤,这是好的,可是义愤不能代替正义。
富人越富,穷人越穷,当然不好,但是孔子时代难道不是吗?孔子有办法改变吗,提倡你们的道德就能改变吗?你认为这是违背天道吗,这不正是自然的结果吗,当然这种结果是不好的,我们要改变,虽然只可能有相对性的效果,可这就是人的能量,改变的能量和可能。
我没说道德普遍之间的话,道德也是人心中的一种自然倾向,我们当然需要用这个来协调世界。
你的问题是囿于儒老之一偏,经典要读,但要博观,不要以为抓住儒家就抓住命脉了。
佛教的东西能看点,对你有好处。现代的东西你也需要补课。
逍遥的少年:
你说佛教猩猩的东西,我就不想多说什么了。天生天杀自然之理,狮子不吃羊,难道你去把你的肉送给他吃?否则狮子饿死了也是一种残忍,这就是佛教的逻辑,反人类反自然。
还有我并没有义愤,我所说的一切的一切都是想说明一个问题,不要把“道德”二字流俗化,没学过古典的就算了,学过了还这么说就是耻辱。
其实虽然他是以儒家的问题切入,但我后来发现,他更倾向道家。最后我们一人来一段总结:
磨牛沙:
我以为孔子可贵的是经验思维,不做纯哲学的推演,所以因此而有长久的生命力,在以后的世界进程中,儒家依然会有人相信,甚至可以把那些经验性内容作现代化的改造。这中间的一个大问题就是人性论应该回到孔子的朴素人性,再从人性与自然性的一致出发,这也是以后的现代文化的基本共识。
逍遥少年:
首先,如果人真的都能按照“道”的标准来行事,社会问题是肯定可以解决的,只可惜,“道”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但是人达不到“道”的标准,不是“道”的过错,一幅绚丽的画未必会碰到真正的识货者,“道”不会因为人们不理解它,而降低自身的标准。正所谓天下无二道,道一直在那里从来都没有变过,虽然难以达到,但这不是我们不去求道的理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