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新闻说是银行柜员以后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像银行柜员这种重要的社会职位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那我们互联网从业者的工作呢?
互联网行业工作是目前最前沿的行业了,人工智能也是这个行业的产物,有一天互联网人突然研发一个东西,把自己给取代了,这太搞笑了。
人工智能的发展让我们比以前更有危机感了,作为互联网行业的一员,我觉得人工智能慢慢的取代人,不是没可能的。这就意味着很多人都会失业,那么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我们还有必要做职业规划吗?
刚毕业那会儿,很多人都做了一份堪称完美的职业规划,但现在已经严重"出轨"了,时代的发展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得多,很多当初的设想到现在都变了。
我觉得职业发展是分阶段的,不同时期每个人身上的使命和拥有的资源差别是很大的,所以可以分阶段来看:
职业早期,走出舒适区,多尝试,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业
曾看到一个兽医转运营的例子,原本妹子以为自己很喜欢小动物,会坚持当一辈子兽医呢,无意中接触了运营,发现自己似乎对运营更感兴趣,于是找了很多运营书籍,报了运营课程,自学运营,最后成功转行做运营。
我常听很多人抱怨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但问他喜欢什么他又不知道,就算知道也会拿自己专业不对口,没有相关工作经验当挡箭牌不去争取机会。互联网时代,免费的知识,付费的知识都不缺,实践的机会也不少,若是想尝试新的东西,门槛其实挺低的。
前段时间跟大学同班同学聊天,聊到彼此的现状,她说咱俩一年毕业的,为什么能力差距那么大呢?她毕业至今都呆在一个城市一个单位,而我换了城市,也换了工作,经历过两个创业公司,一个人身兼多职,在发展最快的互联网行业,每天都在密切关注行业动向和社会热点,我所做的事情已经经过千锤百炼,我在职场中的坎坷也是她无法想象的,相应的能力也得到了更多的锻炼。
所以职业发展早期,最好的规划就是多去尝试,尽量去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也尽可能走出舒适区多锻炼能力,而不是被职业规划书上面的条条框框框住。
职业发展中期,周密谋划,选定未来发展方向
我曾听一些做互联网运营的小伙伴说:我们运营的事情分为这么多模块,我到底应该是先做专再广泛涉及呢还是先广泛涉及,再专攻一项呢?为什么感觉我会了这么多东西,还是没有安全感呢,总感觉拿出其中一个模块跟做的专的人比还是没有竞争力,但是偶尔又觉得自己某一块还行,又怕其它的模块没有跟上来,会拖后腿。
很多职场专家建议人的发展应该是"T型"的,先广泛,再精专。我觉得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在一个行业呆了三五年,基础岗位差不多都尝试一遍了之后,就该有一项特别突出能力拿出手了。
到了职业发展中期还没有选定发展的方向,还是跳来跳去,很显然是不利于职业发展的,在面试的时候也会给人很不安定的感觉。
这个时候,如果你的职业仍然没有明确的方向,似乎应该求助于职业规划专家,术业有专攻,职业规划专家有一套相对科学的职业测评和分析方法,也有不少相关案例,或许对你有借鉴意义。
职业发展中期就不能冒险吗?当然不是,这个时期有了工作经验和资本积累,有些人会选择创业,这样固然要冒很大的风险,但是这个时候的人具备一定的社会经验,做决定不再莽撞,他选择去创业应该有足够说服自己的理由,所以外人就不必为他操心了。
职业中期是一个分水岭,一部分人会走向专业之路,一部分人会选择博一把。最后谁会赢很难说,最重要的是在这个阶段仔细权衡,给自己一个足够说服自己的理由,选择打工的就无怨无悔的打工,选择创业的也要做好血本无归的准备。
职业发展后期,职业规划与财务规划,双管齐下
前不久网络上疯传某大型通讯企业裁员,深圳一男子坐拥两套房,却陷入财务危机,因为两套房的房贷太重了,老婆生了二胎成为全职主妇,他又突然没了收入,家里经济一下子紧张起来。
为什么拥有两套房的社会精英会有财务危机,因为财务规划没有做好,房子是流动性很差的资产,急需用钱的时候没有那么快脱手,还有二胎和全职太太也不见得是明智之举。
他敢贷款买两套房,生二胎,让老婆当全职主妇,显然是对自己的职业太过乐观,危机已经兵临城下,竟然丝毫没有察觉。这也就算了,马上就要失业,也无法通过人脉关系找到下家。
人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不该只埋头赶路,也该理一理手里的资源,智力资源,财产资源和人脉资源都该有一个合理的配置。
社会已经在以我们想象不到的速度发展,既然变化是一定的,那我们就拥抱变化,在变数到来以前为自己多积蓄一点力量。我认为做到这些比做职业规划更有用:
一,不断学习,掌握适应变化的能力
现在知识付费之所以这么火,是因为大家都太焦虑了,很多人都感觉到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如果不学习就会落后。没错,学习的确可以让不确定的未来多一份确定,如果学习的量变能够产生质变,那么你就是定义规则的人,你就知识的生产者,而不是消费者。
基于你不断走在时代前沿,你会比别人更快的更新认知,更新技能,即便失业,也会比别人后失业。
二,拥有工作之外傍身的技能
最近几年特别流行斜杠青年,也的确有很多人身兼多职,以前这样的人会被叫做不务正业,但现在却成了时尚。例如知识型网红彭小六,平时在三线城市上班,晚上和周末做线上培训,已实现年收入数百万,还成功转型为一线城市出版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由职业者会越来越多,对平台的依赖会越来越少。更可怕的是即便你想依赖也依赖不了,创业公司大都活不过5年,很多大平台都命运多舛,企业倒闭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只有练就不依赖于平台的本事,才能有退路,当别人在讨要失业补助的时候,你已经能靠斜杠收入覆盖失业带来的损失。
三,尽可能融入几个圈子
为什么要融入圈子,因为圈子的寿命比公司的寿命要长,你应该能发现有很多大V名人之间都是认识的,他们都是一个圈子的人,他们创业的公司已经倒闭了,但是那个圈子还在。
以前人们很不注重加入各种圈子,社交面非常窄,找对象都在自己本单位。现在不同了,有各种各样的自组织,沙龙,社群,在这里,你可以接触到最新的资讯,可以产生合作,甚至得到工作机会。
所以我们要从同事圈走出来,加入同业圈,同行圈,看看他们有什么新资讯,新思路,看看别人最近在做什么,有没有新机会。
四,做产生复利的事,打造个人影响力
如果说有什么是能够产生复利的事情,我觉得影响力算一个,因为影响力是可以随着平台而迁移的,比如说博客时代的大V,转到微博平台上面,他会比一般人更容易获得种子粉丝,再到微信时代,他又可以把粉丝导流自己的公众号。
还有些有影响力的人,他不管是推出课程还是书籍,都会有人追捧。罗永浩就是一个把影响力利用到极致的人,不管是他卖英语课还是卖手机都有人买单,若是有天他转行说相声,应该也不愁观众。
只是这个时代的人们越来越重视影响力了,意见领袖层出不穷,人们的注意力也越来越分散。想要打造超高黏性的影响力,也需要持续不断的付出。
互联网时代要做职业规划吗?我想答案已经呼之欲出,比起做一份职业规划,未雨绸缪,多掌握一些筹码,快速适应变化,拥抱变化才是最有安全感的事。
郑喜月:魔都互联网运营喵,业余喜欢写作,曾任万科地产项目主笔,多篇文章被大号转载,关于运营和写作可以简信与我交流,文章对你有用的话,希望点个❤再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