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遭遇审美困境,在这个时代显得非常突兀!
当人们第一次看到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海报的时候,心里或许会有一万头草泥马路过,这是什么情况?这个社会的审美究竟是怎么了?
看了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介绍,实际上这部电影的规格非常高, 而且还有不少的外国嘉宾参与,也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尤其是看了今年的活动安排,实际上这个电影节的活动、品质以及参与的电影也都非常不错的。
但即使这样的规格,这样备受有关方面的重视,它所发布的海报依旧是丑到没有边际。回顾了一下历届的北京电影节海报,实际上都不怎么好看,但是2019年的这一届着实是最差的,让人倍感痛心。
绝对不是我国没有优秀的设计师,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海报就非常的出色,其他一些商业活动中的海报也有非常不错的代表,但是为何到了具有高规格的北京电影节,就那样的令人无语。想必还是主办方自身的审美问题以及是否尊重专业的问题,如果一位设计师拿出这样的设计稿去交代,绝对是有辱自己的专业,但是为何最终还是形成了这样的终稿并正式公布出来,这就是某些部门的不专业战胜了专业。
不知道北京电影节的海报具体的花费是多少钱?说实话这样的海报拿手机的一些p图软件几分钟就能做出来。是否花了冤枉钱这是其他方面该去谈论的问题。
虽然后来官方对于北京电影海报做出了一个解释性的说明,看完这个说明也是让觉得非常无语。这段解释简直是小学生的水平,而且还硬要扯上什么中华五千年文明沃土以及七十载家国情怀,我实在是不知道看不出来在哪里体现出来了。从这段介绍说明就可以非常明显看出来,绝非是设计师的问题,而是某些最终拥有决定权的人的审美出了大问题。
中国国内的审美困境确实让人感到忧心!尤其是近期一些地方接连发生的事情, 比如上海某地统一风格的招牌形象,虽然一方面反映了公权力的边界问题,但是也反映了我们的审美出现了问题。类似上海这样的招牌风格在全国也有不少,只不过没有一个做的类似上海这样的彻底,有些地方还弄个颜色,上海倒是省事了,直接就是黑底白字。
虽然后来有关门也立刻表示整改,但是这里的整改是因为黑底白字的招牌触及到了人民的日常情感底线,绝非是认为自己的审美出了什么问题。
大家或许还记得今年春节期间的的故宫灯光秀,同样由于故宫的灯光秀太丑而遭到了很多人的吐槽。一个具有历史深厚底蕴的地方、有着中华文化记忆承载的地方,所花费巨大力气搞出来的灯光秀和很多迪厅的灯光照明几乎没有分别。
哪怕是在上海、故宫这样的地方所呈现出来的审美如此不堪,更不用说其他一些三四线城市等审美境况了?
行走全国各地的大街上,看到各地的建筑、道路两旁的招牌、标语、广告,简直是让人感到绝望。尤其是在一些新的开发区之类的地方,统一的招牌、店铺样式更是让人感到困惑。怎么今天全国各地的审美就已经沦陷成这个样子了。记得在好些年钱,就有人专门针对我国的审美问题,比如人们的穿着、街上的招牌、标语、建筑设计等等做出过批评,并在当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但是几年的时间过去了,依旧没有任何的变化和改变。
或许会有人说这是因为我国刚刚经历了经济的发展,刚刚解决了温饱的问题,其他方面的需求要慢慢来。的确我国的经济刚刚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但是环顾四周,一些不及我们的国家,也有不少在审美上表现的不错的。比如泰国,东欧一些国家,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足,但是审美上水平绝对胜过我们。走在泰国的街头,感觉随处可以作为拍照的背景。
对于美的欣赏现在应该是我国非常急迫的一个问题,前北大校长蔡元培曾经提倡【以美育代宗教】,这在我国应该是努力的方向。对于美的欣赏应该从小学就要开始教起来,让大家逐渐懂得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不美的。
我国历史的陶瓷、古装的衣服、建筑都在审美上来说有着那样高的造诣,尤其是走在江南水乡的建筑,简直是让人陶醉。但是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国的审美开始变得一塌糊涂。虽然从目前社会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年轻一代在审美上已经比老一辈的人们有所进步,但是其水平依旧非常的低下,急需要改善。
除了当今社会中有存在的很多审美困境是由于大家缺乏对于美的欣赏之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公共权力的滥用以及不尊重专业,
在北京电影节中例子当中,最终能够决定使用哪一个海报的自然不是设计师本人,而是电影节的主办方,甚至是某个握有权力的人,简单的根据个人的喜好,而没有听从专业的建议。
在上海墓地样式的统一招牌当中,虽然与当地有关部门的审美有关,但是主要还是在于当地的权力究竟可以延展到什么地步,这个需要社会讨论。公共部门把握沿街招牌的安全性、宏观的把握就行了,为什么要深入到连颜色、字体也管了呢?如果管那么是否可以请专业设计人员来负责把控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