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 丨 文 / 张伟 滚雪球习惯养成社群主理人
这是椰子私塾第1026篇输出
可以没有实力,但必须养成一个好习惯。
1
我们要承认自己是不完整的。
去年特别忙。忙工作,忙读书,忙学课。感觉如风吹树叶,一瞬间就把24小时带走了,即便是在这种状态,看会视频或娱乐节目,觉得这是正当的休闲,倒是有了时间。
你或许也有这样的经历,即便再忙,总是感觉有点时间玩游戏。这显然是错觉,对不?
搜索关键词习惯,有1亿多个结果;在当当网上有6万多个与习惯有关的商品;如此多的方法,有那么人想要养成好习惯,为什么很少有人做到呢!这中间一定忽略了什么关键要素吧?
经济学上理性人假设这样说: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在经济学的假设中,每一个个人或群体等经济决策的主体,都是精于计算和判断的,不会感情用事,亦不会盲从;因此在经济活动中“理性人”做出的经济行为都是利己的,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这个理论被动物精神主义强力反驳,他们认为不能忽略人的感情成分,因为人的决策极容易受情结影响。比如,在天气晴朗时,情绪相对乐观,更容易做出冒险的决策。
2
理性还是感性?
回想一下,你在决定培养某个习惯时。是否做过理性分析,我相信,很少有人做吧。极可能的情况是,在某个场景触动下,大脑里冒出一个声音——我养成一个好习惯。然后开始行动,但随时这种情绪的消退,动力衰减之后,最后通常是不了了之。
另外一种情况。你也做了详细的计划,学习了一些方法。但最后也失败了。
其实上,是忽略了情绪对行动的影响。
或许在面对竞争时你会表现的更多强大,但面对自己内心,你的情绪会被放大,或许只是一点点外界的触动,都会对你造成巨大的影响。
理性更重要还是感性更重要。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达成自己的目标。因此:
承认自己存在感情成分,没有人能完全理性,这是接纳自己的开始。
最后小结
理性和感性,本不可分割。我们就是理性和感性的综合体。
仔细想想,你理性时有感性吗?或感性时一点理性也没有吗?接纳自己决策时存在感性层面,比抱怨命运,你会更理解自己。
或许你的感性并不正确,但我们可以让感性更趋于正确。
感性打败理性吗?理性能打感性吗?其实,它们并不是对立的双方,而是共生的兄弟。
-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