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成长自己,我加入的“重量级”微信学习群很多,比如“乡村教师茶学堂”“《教师的使命》共读”“全息对话”“爱研会交流群”……
加入这样的学习体纯属自愿——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想在一天也行,想在两天也行。所以,每个群每天都有或多或少的变化,可谓进进出出。
我也有自己建的成长专属群,名曰“七乡师者•教师成长营”,也是自愿式参与。我每天同样感受着不断的变化、不断的进进出出,也饱尝着有人加入时的激动和有人退出时的灰心。
聊“随意进退群”的看法之前,我先谈谈我建这个群的一些想法吧。
这个群建于2021年7月,目的是把全县开展教育科研时需要交流的科研爱好者集聚在一起,集思广益,达成“一群人才能走得远”。
问题的集中、解答的智慧、开展的一致、抱团的温暖、学习的促进……科研的道路是艰辛的、孤独的,只要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就能找到方向、就能找到蕴藏在研究中的快乐和幸福。
所以,我在美好的“蓝图”预设下,大胆建了这个群。在群里,我可以统一向大家谈我的一些科研看法;我可以统一提醒日常科研开展的事项;我可以统一给大家分享一些较好的科研经验……当然,更期待的是大家有问题可以统一发在群里,我们集中智慧突破难关。
这样下来,我们就会少走弯路,领导指导工作也不用零散地、重复性地进行。
其实,我还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全国轰轰烈烈的学习成长背景下,我们也可以慢慢地规范、慢慢地“共读、共写、共享”和“共成长”。所以,我会把我看到的好信息发到群里,把自己读到的好书分享到群里,同时把自己每月能外出交流的信息通报到群里。
我有一个美好的梦想:只要坚持,只要不断地抱团,只要不断地交流一些好的教育理念。“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效应一定能够达成。
遗憾的是,教师成长的路任重而道远。很多时候,我们大多的老师在所谓的工作压力下“不读书”“不写作”“不合作”;更遗憾的是“教书人不读书”已经成为教育最大的问题。
所以,我的“成长营”难免“入伙”的老师太少;也所以,难免“不给面子”的老师太多。
纵观“进进出出”的随意,其实我内心五味俱全,我很失望,对环境的失望,也是对教育的无望。当然,我更明白的是我的无能与焦虑。
有时候我想:是不是我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有时候我又想:这就是“二八定律”的最好体现。
既然如此,我或者我们也就只能尽力而为。或者,我不能太着急,教育是慢的艺术,教师的成长也得遵循慢的规律。
又或者,我下定决心:一定要“长大”,让自己有一定的影响力。
这让我想到了张文质老师在其卓著《教师的使命》中所说:一个真正有影响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觉的、耐心的学习者,是一个对教育有自己立场的人,以一种温和的、耐心的、持之以恒的方式,一点一滴地呈现与表达出来;一个真正有影响力的教师坚定地把教学视为自己的命业,视为一种信仰,视为生命的全部价值所在。
然而,看到随意的“进进出出”,有时我还是不太合理地质问:难道天下真的会掉下馅饼?难道真有那么好的事让你加入一天就有所收益?
没有那么好的事,只有付出,并坚持地付出才能就会产生奇迹。而且会出现你沉浸了三年五载才会收获对你有用的一句话,但正好这句话让你改变了一生。
所以我想说:不是我破坏“随意进退群”规则,而是我们应有一份耐心和静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