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读了大前研一先生的《思考的技术》,深得体会。
“所谓线性思维,就是套用公式,就一定会得到正确答案的直线式思维方法。但是在非线性以及复杂系理论的世界里,只要初期条件有些许不同,结果就变得无法预测。”这是关于两者的基本差别,对结果的预测是否能够直接得出。
如今的社会,很多事情发生的原因以及非常复杂,举例说,人们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也不是简单的和唯一的,像马云的成功,像很多创业者的失败,都是基于特别的时代、特别的市场环境下导致的,我们都清楚的一点,马云早创业两年,或者晚创业两年,结局都是完全不可想象的,因此我们说成功不可复制。
大前研一对思考的阐述,不只可以称为技术,更可以称之为艺术的方法。
首先是要多问“为什么”。
在我的印象里,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里,都要求我们照着标准去做,有时候家长甚至会说“问这么多干嘛”类似的话,学校里则是用固定的答案要求我们尊重既定的流程,而对于这样做的原因极少提及,当学生有异见时,会被当做不守规矩来对待。
多问为什么,“可以让我们的思维朝着有答案的方向前进”。弟弟从小对拆卸东西感兴趣,虽然很多不一定能够再组装好,但是他对物理的东西有着一种好奇心,一直促使着他去研究深入,在我看来这是极其珍贵的,相比较我而言,我对物件的完整性更加在乎,所以失去探讨构造的可能,所以我对这样对任何事情抱着好奇心的人,更是支持了,我相信这世界上所有的答案,都来自于“为什么”的驱动。
然而生活中,我们见的最多的,反而是“我怎么学的会”“我怎么办的到”“我不行”等等这些话语,直接把自己封闭了起来,哪怕去尝试去挑战的机会也不会有了。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过这样的时候,我现在也在慢慢的改变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只有去做了的人才有资格对事情的难易程度下判断。
其次,我们应该去找出“自己的答案”。
我们绝大多数人习惯了伸手要答案,相信答案是正确的唯一的,稍微有些勤奋的,会去百度搜,但是,这些都还不能保证答案是你自己的。别人的答案来自他的经验和经历,比如有些人说创业的艰难有些人讲创业的快感,答案自然不同,你还是需要根据自己的筛选,去得到自己的答案。
很多时候,我们面临的问题,根本就没有答案。比如一直在讨论的逃离北上广还是返回北上广,比如换一个职位或者换一个部门,没有准确的答案。如果你问出这样的问题,谁也给不了你答案,有些人发现没有人能给出自己答案的时候,就变得恐慌,为什么很多人在毕业时候会迷茫?我想多半原因也正是如此吧,习惯了“答案”,便不会忠于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大前研一老师用非线性思维给出的建议,“了解当今世界复杂的体系,更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崭露头角。就算没有结果,也会提出假设,反复求证,直到找出答案,不管碰到任何困难,都勇于结束挑战、坚持到底。”
我也算是一个不愿意相信唯一答案的人,同时也喜欢去解决问题,但是在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有些问题不知道如何处理,仅仅靠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储备都是完全不性的,这种情况下,我通过理解非线性思维的本质,对自己给出了建议,那就是在日常的各种活动中,都抱有好奇心,去多思考每个事情的前后,将思考后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智慧,通过重复性的高密度的“训练”,必然能够倍数级的汲取能力。比如尽可能的和每一个认识的人交流,获得对方在某些事情上的经验,转化为自己使用。
非线性思维提供的只是一个框架,需要我们去释放自己的好奇心问为什么,同时也需要在问问题的基础上去搭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最后得到自己亲自获得的答案,不管是以后对这个知识灵活使用的程度,还是对答案本身的记忆程度,对我们而已都是多益的。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你一定要坚持,半途而废的人什么都成不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