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西红柿椒盐饼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霍松林先生千古!”正值丁酉新年,二月一号,母校陕师大发出的一条讣告震惊文坛。
“从辛酉到丁酉,凤凰飞走了。”在师大官微上,一位网友留下了这样一句伤感的话。
这只凤凰,是停留在97岁的霍松林先生。
哲人已逝,范德永存。
我虽不曾见过霍老一面,但对霍老的崇敬如望青山;我也未曾听过他的课,但我还记得半夜打开超星视频如痴如醉听他讲唐诗。一代师者仙逝,留下的却是学生后辈们永远的怀念。
旧文一篇,谨以此文纪念霍松林大师,纪念我远去的师大岁月。
大凡有过年少坏孩子劣迹的人,可能在长大的过程中总有那么几个严厉而慈祥的老师,她们或恨铁不成钢,或越俎代庖,或满心期待,时而为我们的不思上进感到失望,时而为我们取得优异成绩感到满心快乐。
这些都源于老师对于自己学生的热爱,年少无知的叛逆过去之后,当我们长大,成了别人成长道路上的布道者,这些终究都会在我们成长的脑海里留下一些印迹。
2009年初秋来到师大,直至工作几年,褪去了曾经的年少幼稚,这样的记忆却愈来愈显得深刻,心之所至,遂有三记,以表对师恩的怀念与感谢。
一、“学习不可空想,要去努力去做”
空想家的日子无异于自我精神世界的满足,对于改变现实世界最重要的是要去行动。
这是我上大学老师对我的第一个教诲。
上大学之后我计划了很多自己潜心学习的方向,但一路下来,还是迷惑于自己所学习的是不是正确,方向是不是有问题。学院的退休教授李裕民老师给了我很好的启发和告诫。
第一次见到李裕民老师是大二的一个夏末,我参与申请的一个科研项目要请教学院张老师,我们一同在院子的石桌上交流,我请教了老师诸多的文献学问题,老师悉心解答。
下午的阳光并不刺眼,梧桐树叶的间隙里,投射下阳光斑斑点点的影子,微风拂过,家属区充满了庭院静谧而深邃的感觉。快结束的时候已是夕阳西陲,地上的影子拉的很长,对面缓缓的走过来一位面容慈祥的老人,莫约年过半百,但精神抖擞,怀里抱着一个小狗,穿着休闲鞋,运动裤。
指导老师对老人问了一声好,老人看到我们就在桌边的石凳坐下来,并没有说话,面带笑容,一边爱抚着他的小狗。指导的张老师对我说,李老师也是文献方面的大家,你要要好好向他请教呢。
李裕民老师笑笑,轻声问:“你是学文献的?”
“是的,老师。”我回答道。
“那你一定要多读书哟。这个东西也不是那么好啃的,一定要一点一滴做起。”李老师说完,站起来就到了个别就走出了庭院。夕阳余晖里,一片灿烂的景象,李老师没有对我说多少话,但一个退休教授的形象都留在脑海里。
冥冥之中,我感觉还会和李裕民老师相遇。
阴差阳错的过了两个月我们同窗几个就去拜访了李老师。后来悉数又邀请李老师为我们做学术讲座,在李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
一次讲座之后在雨夜里送老师回家,一行好几位教授,还有编辑组同学,我一边撑伞一边请教老师问题的时候,说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对于学习和自己研究的那些兴趣感到困惑,我起初也觉得自己是不是缘木求鱼,内心里不是很坚定。
“李老师,我想如果在文学里面更多挖掘出有关历史的东西,是不是有了对社会生活史等其他问题有了更好的解决途径?我想以后钻研这个。”我撑着伞边走,便问了老师一句。
“这个想法很大,不过你别老是在脑子里想,学习不可空想,要去努力实践,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和可行的方向努力去做,做学问是一点一滴的。”李老师的一句话就像扔进脑海的石头,对我一直见异思迁的脑海激起了浪花。
那个雨夜老师也无太多的话告诫我,在送李裕民老师的途中的背影里,我似乎懂得了很多,对于自己以后学习专心致志的信念也坚定了许多。
二、读书,永无毕业
学院老师有很多讲课都很风趣幽默,其中又蕴含着很多深刻的道理,不论是学习还是对于以后的人生道路,都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有时候,作为一名老师不光是对学生的学习予以关怀,而是更多的是从生活出发,去关怀他们成长的环境,以及教会学生更多的人生道理。每一个老师都是学生道路上的忠诚布道者,勤勤恳恳、朴实无华。
王大伟老师应该是学院里最具人气的老师,他讲课充满激情和力量,丝毫不比年轻的老师讲课缺少青春的气息。他引导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另外还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告诉我们读书永无止境,要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学习和充实自我。现如今王老师不再在三尺讲台上继续播撒激情和鼓励下一代的师大人,但又有更多的老师们却在默默地践行着他所做出的榜样。
与王大伟老师一样,退休的老师里面给予我最深切教导的还有朱士光老师。去年冬天,我们杂志编辑部一行四人去采访朱士光老师,在会客室里如同亲友一般攀谈了一下午,朱老师用自己的人生经历给我们上了印象最深的一课。
朱士光老师毕业于中山大学,其间随着国家需要在学习方向上做了很多改变,先是打算学习哲学,期望在思想的领域做出一些贡献和成绩,后来随着国家对于青年知识分子要做建设突击队的号召,打算学习水利工程建设,后来考上研究生后转去学习自然地理了,尽管和老师里最初的理想偏离的很远,但朱老师仍然觉得为国家终究是做出了诸多贡献,也没有觉得遗憾。他用老师史念海先生的话告诉我们:“宁可劳而不获,不可不劳而获,以此存心,乃有事业可言。”这是史念海先生之前师从顾颉刚先生的谆谆教诲而又教导我们的,现在想起来心里感到很欣慰。
那个冬后的下午,阳光和煦,树荫斑驳,一切似乎在孕育着春天的到来,草木都在静谧的世界里努力的生长。朱老师也在查阅资料学习,听他说他参与编写的最新的清史著作《清史稿》马上完稿了,老师参与编写了其中的《地理志》部分,朱老师开玩笑说自己也要青史留名了,你们要不断学习,读书永远都与毕业无关。
三、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大学里学校给我们分到一个和蔼可亲的“妈妈导师”,也是让我记忆尤为深刻的。学院里的女老师我们都习惯的称为“姐姐”或者“妈妈”,而我们的导师郭海文老师更像是一个和蔼慈祥却又很严厉的母亲。郭老师上课要求严格,在指导查阅文献的时候悉心教导,把课堂搬到图书馆,有时候更多操心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就像母亲一样,话叨叨地说不停。但谁都知道无非也是为了大家好,这样严厉而和蔼的老师大家就在背后称她为“郭妈妈”。
记得2009年的冬天流感肆虐,害怕大家感冒生病,郭妈妈给我们买的小药包,每人发一小份,散发着一股中药味道,也不能吃,大概是护身符一样的东西。大学还迷信呢还是怎么了?后来也不知道被我扔在哪个角落里去了。
随着后来回家,我母亲告诉我说,我高考的时候她去庙里文曲星那里烧香了,许了让我考上的愿望,母亲还专程在我报名之前去还了愿。后来我想起“郭妈妈”给我们发小药包原来是护佑我们平安的,我感觉到了原来这是一丝母亲朴实的关怀和爱。
这件事已经过去快三年了,每每想起,我总会想到母亲和蔼的样子。
每年教师节学校广播里放《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首歌的时候,我才知道等我们以后成了老师、成了父母也会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的关爱。
在我的眼里,父母抑或人生道路上遇到对自己有所指导和启示的人都可以为老师,在经历了年少的青春岁月,褪去稚气的时候,生命里就有了太多的老师,我们就应该怀有更深切的感恩之心。不仅是大学四年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关爱,还有在故乡父母的不言之教,长辈的谆谆教诲和我年少无知年代的一个巴掌、一次罚站。
我带着感恩的情怀写下这些记忆,希望师恩永存,每一个作为学子的心能够身怀感恩之心,感恩每一个可以以之为范的人,谢谢他们教会和指引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远、更优秀。
遇见 一个别样的你作者:西红柿椒盐饼,80后,教师,爱吃西红柿。喜欢就点个赞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