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冷知识古典音乐古典音乐
《唱片中的西方古典音乐史》2.4.2.5

《唱片中的西方古典音乐史》2.4.2.5

作者: 静默斋谈乐 | 来源:发表于2020-01-08 05:29 被阅读0次

特罗威尔诗歌类型和音乐体裁

特罗威尔歌曲体裁从类型上可分为抒情型、叙事型、混合型和舞蹈型。抒情型歌曲在特罗威尔曲目中占了很大比重,体裁也和特罗巴多的非常相似,例如情歌、田园歌和黎明歌等,对于特罗巴多音乐的论述也同样适用于它们,这里不再详述。但也有一些体裁不再时兴了,例如讽刺歌。还有一些体裁的流行性达到了新的高度,例如分派竞赛歌,特别是在前面已论述过的阿拉斯圈子。此外,特罗威尔艺术,或者范围扩大到古法语歌曲,也具有一些独特的和新发展的体裁,叙事型、混合型和舞蹈型这三种类型将在下面重点讨论。

叙事型体裁

武功歌

法国北部的奥依语诗歌甚至比特罗威尔群体出现得更早,这和奥克语诗歌与特罗巴多的关系有所不同。早在十世纪之前,奥依语作者就已经开始创作一种关于英雄和军事的史诗类型,叫做“武功歌”。这类史诗赞美加洛林时代帝王和贵族的冒险和战争行为,在故事叙述过程中使用简单的旋律,简单到使听众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故事的戏剧性,而并未被音乐分神。

武功歌往往长达数千行,分成许多称为“籁司”(laisse)的行数不确定的段落或诗节,长度相同的诗行通过韵脚或半谐音联系起来。每个籁司有自己的旋律程式。像连祷一样,武功歌经常重复同样的旋律乐句。严格地说,旋律程式的重复对于每个籁司来说是正确的,但并不是说整部史诗只有一种旋律程式。带有完全记谱的音乐的武功歌没有一首保存于世,不过这并不奇怪,因为史诗是口头传唱和众所周知的,这种简短旋律程式也不难记诵,没必要记写下来。只有两个旋律程式引用于在其它作品中,一个是在亚当·德拉阿莱的《罗宾和玛丽昂的戏剧》,另一个是在巴约尔的托马(Thomas de Bailleul)的《阿讷赞的巴塔伊》(Bataille d’Annecin)。

现存的武功歌实例只有大约100个,大多数是十二世纪之后创作的。最著名的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武功歌是《罗兰之歌》(Chanson de Roland),由将近300个籁司组成,讲述了查理大帝的侄儿和将军罗兰与撒拉逊人作战的故事,罗兰和他的部队在龙塞沃山口全部战死,后来查理大帝为他报了仇。

还有一个寓言歌(chante-fable)的例子可以了解武功歌完整形态的某些方面。《奥卡辛和妮科莱特》(Aucassin et Nicolette)是唯一留存的寓言歌,讲述了一个有趣的反讽式的浪漫故事。这部作品是散文体的,穿插了一些旋律相同的歌曲段落。它一共有三种旋律乐句,两种对应不同数量的七音节诗行,最后以演唱五音节诗行的第三种乐句结束整个籁司。

武功歌除了它的娱乐性质外,似乎还有教育目的,适合对老人或劳作间隙的劳动者演唱,这可以使他们通过对不幸的沉思更容易忍受自己的痛苦。

行吟曲

我们已经了解过拉丁语和奥克语的行吟曲或不协和歌,实际上这类行吟曲应当叫做抒情行吟曲,而区别于古法语的叙事行吟曲或布列塔尼行吟曲。叙事行吟曲是一种通常为八音节押韵诗节体的长诗,经常和亚瑟王的故事有关。

行吟曲的起源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最流行的理论认为它起源于凯尔特人,通过布列塔尼或十二世纪盎格鲁-诺曼人来到法国。十二世纪法国北部有许多来自爱尔兰、苏格兰和布列塔尼的器乐(特别是竖琴)演奏者和说书人,他们声称自己的歌曲来自布列塔尼祖先。这些古怪的诗歌和旋律吸引了最好的一些特罗威尔,并由他们改编成奥依语文本用于贵族宫廷。1155年,诺曼底的教士瓦斯(Wace)完成了《布鲁特传奇》(Roman de Brut)。这部近5000行诗句的传奇是献给已经嫁给英王亨利二世的阿基坦的埃莉诺的,叙述了亚瑟王的故事,也是使用“lai”这个词的法语用法的最早记录。这个词描述了器乐旋律,但在盎格鲁-诺曼语和古法语中一般指歌曲。在法国,出现了一些从布列塔尼题材获得灵感的作品。最早创作叙事行吟曲这种体裁的作者是法兰西的玛丽(Marie de France),她出生于欧洲大陆,很可能在英国宫廷待过,关于这位非凡的女性的其它信息,我们知之甚少。玛丽在1160年之后创作了12首叙事行吟曲,她声称它们改编自业已失传的布列塔尼原作。这些叙事行吟曲明显是用来演唱的,但没有音乐留存下来。玛丽的一部已经丢失的行吟曲手稿中留有空的谱线,见证了这类音乐也许曾被记写过。

法兰西的玛丽 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

还有几首带有“行吟曲”标题的诗歌插入到长篇叙事诗《珀西福里斯特传奇》(Roman de Perceforest)和《特里斯坦传奇》(Roman de Tristan en prose)中。后者甚至保存了音乐,大多数是最简单的音乐结构为abbc的诗节体四行诗,属于当时特罗威尔传统的诗歌和音乐风格。

真正的十三世纪法语行吟曲主要收集在《诺阿耶尚松集》中,共有17首,其中10首是抄写在一起的。还有一些数量较少而且也没有明显组织过的行吟曲出现于《国王尚松集》和《维也纳行吟曲手稿》(Wiener Leichhandschrift)。在两部法语尚松集的原始资料中,也发现了行吟曲,它们位于一组二声部经文歌后面,还有一部集子中的行吟曲附近也有一组经文歌。以上这些资料集很可能来自十三世纪晚期,但其中曲目的风格和早期行吟曲显著不同。

《维也纳行吟曲手稿》一页

通过对特罗威尔行吟曲曲目的概览,可以注意到在佚名作品和署名作品之间有着清晰的风格分野。那些佚名作品和加斯蒂努瓦的埃努尔(Ernoul de Gastinois,活跃于十三世纪晚期)的两首包括一些极端的不规则样式和偶尔的明显不完整的音乐记谱。这些只有部分文本被记谱的行吟曲最显著的特征是少数旋律程式可以应用于相当长的文本,这样就可以重构整部作品的音乐。有学者认为这些不完整记谱的行吟曲是即兴的,暗示了其凯尔特起源,也有人认为在继续前行前重复相对短小的乐句八或九次的倾向也许是行吟曲来自武功歌的某种征候。

现存的行吟曲形式的诗歌只有远不到一半保留了音乐,那时的曲体几乎不变地由诗体决定。早期行吟曲经常只是一系列诗行,大多数简短而且全都使用某一诗行的韵脚,有时行吟曲能够轻易地划分为更大段落,但并不总是像抒情诗那样诗节分明。十三世纪法语行吟曲形式的诗歌有三十余首,其中十三首命名为行吟曲,九首命名为不和谐歌,其它具有类似行吟曲的形式。它们的诗节数在6到19之间,每节诗行数在2到56之间,每行音节数在2到11之间,但行吟曲整体上倾向于使用更短的诗行。

行吟曲的主要特征是材料的重复,这种重复称为“应答”(responsion)。“小应答”(lesser responsion)是指立即或者几乎立即重复韵律格式,就像经典的对句式继叙咏那样,重复韵律和押韵格式,通常也伴随着音乐上的重复。但在行吟曲中,特别是在其早期阶段,一个单行或对句的格式经常在新的材料引入之前重复几次,这也造成短旋律片段的多次重复。到了十四世纪,行吟曲小应答已经成为惯例,通常以规则的四次应答的形式出现,音乐上也是交替出现的开放式(ouvert)和闭合式(clos)终止。“大应答”(greater responsion)表示在一首行吟曲的后部重复更大的诗段格式。这种大应答也出现在继叙咏中,二重循环结构就是一种典型的大应答。十四世纪的行吟曲简化到了一种单一情况:通常由十二个诗节组成,最后的诗节通常重复第一诗节的诗体格式,但音乐经常移位到别的音高上,从而打破了相同诗体配以相同音乐的传统惯例。

对行吟曲的年代顺序的猜测是:佚名行吟曲可能来自约1100年,达尔比耶的戈蒂埃的冷淡无趣的三首是十三世纪早期的,然后是勒维尼耶兄弟的略微自由的作品,十三世纪中期的代表人物则为科兰·穆塞特、加斯蒂努瓦的埃努尔等人。埃努尔的两首作品是《圣母行吟曲》(Lai de Notre Dame)和《旧约和新约行吟曲》(Lai de l’ancien et du nouveau testament)。这两首作品由较短的押韵诗行组成,没有明显的格式,很少有清晰的诗节样式,使用大应答。二者都是宗教主题而非世俗的,《旧约和新约行吟曲》还使用了二重循环结构:ABCDEFG EHIJ EHIJ EIJ EIJ E AB,这些都让人联想到仪式性的继叙咏,它们也许是一种继叙咏的本地语版本。在大约1250年到《福韦尔传奇》出现的十四世纪初这段时期,法语行吟曲的记录有一段空白,但如果和德语曲目一起考虑的话,这种体裁的传承可以说是连续性的。十四世纪之后,行吟曲在马肖的手中继续发展为前面提到的简化的标准化形式,这已经超出了本章范围。

唱片推荐

标题:纪尧姆之歌——行吟曲、战争和政治歌曲(1188-1250)

演奏:Diabolus in Musica,Antoine Guerber(指导)

厂牌:Studio SM,D2756

唱片简介

典雅爱情并非十二和十三世纪法国特罗威尔艺术的唯一主题,在这温情脉脉和彬彬有礼的理想世界外还存在战争和暴力,骑士制度就是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典型产物。骑士世界也反映在叙事型歌曲中,包括赞美贵族丰功伟绩的武功歌、可能起源于布列塔尼亚瑟王题材的行吟曲、规劝布道的十字军歌曲、讽刺式的政治歌曲等。本专辑收录了一些此类题材的稀有曲目,包括费尔泰的休斯的攻击布朗歇摄政的政治歌曲、贝蒂讷的科农著名的十字军歌和佚名作品,特别是武功歌《纪尧姆之歌》和加斯蒂努瓦的埃努尔的《旧约和新约行吟曲》,是这两种体裁的范例,重复的旋律程式应用于长大的文本是它们的典型特征。“音乐魔鬼”古乐团模仿凯尔特游吟诗人口头传统,独唱并使用雷贝克琴和琉特琴伴奏,但在行吟曲中使用了三名表演者代表不同角色和表现戏剧性。

标题: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

演奏:Alla Francesca,Brigitte Lesne,Pierre Hamon

厂牌:Zig-Zag Territoires,ZZT 051002

唱片简介

大多数人是通过瓦格纳歌剧了解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的爱情故事。然而,这个著名传奇最早起源于凯尔特传说,第一个记写的版本出现在约1170年,盎格鲁-诺曼特罗威尔贝鲁尔和托马创作了这一主题的法语诗,法兰西的玛丽也在她的行吟曲中发展了故事情节。这个传奇很快被德国诗人改编成德语版本,此外还有英国和北欧的多个版本。后来通过说书人的添油加醋,特里斯坦又和亚瑟王传奇混在一起,中世纪散文体手稿就有八十多个版本。在叙事框架内,还插入了一些可以演唱的歌曲,目前仅有两个版本保存了音乐,其中之一就是本专辑采用的十四世纪《维也纳行吟曲手稿》,包含了17首单声部行吟曲。与通常的中世纪歌曲集不同,这部手稿的音乐从头到尾都是记谱的,重复乐句也略有变化。Alla Francesca改变了行吟曲演唱顺序并穿插了一些当时的舞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唱片中的西方古典音乐史》2.4.2.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jqd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