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波兰音乐家维斯尼斯卡姐妹二重奏音乐会随想
这场音乐会多是小品曲目,上半场是十九世纪波兰小提琴家、作曲家维尼亚夫斯基的专场(6首舞曲),下半场有圣桑“引子与回旋曲”、德彪西“月光”、克莱斯勒2首等,加演有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
小提琴家演奏得不错,钢琴家弹得很好,她俩配合很默契。
边听音乐边在想,我们为什么要来音乐厅听音乐?家里有HiFi,有CD,都是世界顶级音乐家的版本,发烧音响可以将录制过程中所有的信息还原出来,不亚于现场版。现在还有网络,在网上,可以听到你想听的任何演奏家、任何曲目、任何一场音乐会。
台上俩位的演奏并不完美,亦非知名,所演奏的这些曲目都听得烂熟,各类媒体上有各种大家的演奏版本,可是我们还是想到音乐厅,一次又一次的听现场,哪怕是不完美,哪怕不知名。
这段时间学习上音田艺苗老师的音乐文章,有很多乐迷会问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听古典音乐?
她发文回复,古典音乐经历了漫长历史的发展和筛选,她是最值得聆听的,不仅如此,她还存在着穿越时间穿越时代的秘密,她有一种经典的品质。她是经过几百年音乐史的发展积累而流传下来。
古典音乐很难,她包含了各种乐器的演奏,作曲手法、音乐历史、音乐美学等,门类精细。就作曲技术理论来说,又分和声、复调、曲式、配器法。
可是,我的疑惑是:这些对我们乐迷又有什么意义?
她的回答是:我们都有被音乐感动的时刻,本质上音乐是一种情感,是一种原始的情感的语言,音乐让我们懂得情感。
曾经看到一段“演绎”(不知是否真实),有人把海菲茨的小提琴演奏技术、风格和帕尔曼的作对比,有怀疑帕尔曼的技术无法与海菲茨媲美,确实,从技术上看海菲茨堪称完美无瑕,就像机械师一样精准,可是帕尔曼说,音乐是表达人性的。他以自己的方式将小提琴演奏得柔美细腻温和,所以才会有电影《辛德勒名单》中那惊为天人、让人心颤的主题元素。
我们来到音乐厅聆听音乐,是想在琐碎、日常的生活中给音乐一个正式的位置,让音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感受古典音乐中那种纯粹的、原始的情感。
今晚俩位姐妹音乐家给我们一点小遗憾:缺乏激情,缺乏个性,亦步亦趋,中规中矩。
在乐器的演奏技术达到一定高度后,个人的风格魅力和现场发挥演绎的程度直接影响到音乐会的水准和音乐家的水准,假以时日,俩位音乐家定能多积累音乐会的经验,好好成长。
(现场照片由乐迷夏夏提供,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