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卫风·淇奥》
看那淇水岸边弯曲的地方,新生的碧绿竹林多么昌盛啊。那个有文采的君子啊,他的勤奋努力学问更精湛,他的品德琢磨更良善。他的神态庄重胸怀广,他的地位显赫很威严。那个有文采的君子啊,让人一见就难以忘怀。看那淇水岸边弯曲的地方,碧绿的竹林郁郁葱葱。那个有文采的君子啊,美丽的宝石垂耳边,宝石镶帽如星闪。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更威严。那个有文采的君子啊,让人一见就难以忘怀。看那淇水岸边弯曲的地方,碧绿的竹子葱茏连一片。那个有文采的君子啊,如青铜器般见精坚,如玉器般精炼美好。宽宏大量旷达从容,倚靠车耳向前奔驰。谈吐幽默真风趣,开个玩笑也不过分。
这是一首赞美卫武公的诗歌,卫武公继位之后,他能够传承延续卫康叔的统治之道,使得卫国强盛,百姓和睦,生活安定。卫武公是一位道德至善、深受百姓爱戴的国君,因他为周朝平定犬戎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周王任命为朝廷的卿士,即将出发上任,离开卫国,百姓们依依不舍。于是作此诗。全诗三章,每章九句。诗人以兴起笔。重章叠句赞美君子的儒雅风度和修养。
诗人在一个微风明丽的傍晚,看到在淇水岸边弯曲的地方,有一片竹林绿得青青翠翠,碧水东流和竹林在风中和鸣,这个地方真的很幽静,给人一种说不出的心旷高远的心思。在这样的一种心境下,诗人不由自主的联想起了卫国的一位绝世优秀的男子。于是他不由的赞美说:“瞻彼淇奥,绿竹猗猗。”以竹子起兴,看那淇水岸边弯曲的地方,新生的碧绿竹林多么昌盛啊。“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切、磋、琢、磨:是古人制作器具的方法。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这里均指文采好,有修养。一名真正的君子,要经历“切”、“磋”、“琢”、“磨”的:一个君子的性情竟然如骨般硬朗,如象牙般高贵,如玉般光洁,如石般坚定不移。举手投足之间,丰神俊朗,那该是如何的灼灼其华,照人眼目?如何成为一个君子呢?首先,修炼自己,在求学问道上勤奋努力,不松懈;其次,应该虚心接受他人的规劝和谏言,旁人的建议和提醒也是对自身的一种修炼和琢磨,真正的君子一定要做到谦虚接受他人的意见,不能自以为是。只有做到虚心勤奋,接受他人的意见,也就是说君子要从内外两个方面的“切”、“磋”、“琢”、“磨”,才能让自己从一块粗糙的石头变成一块温润的美玉。
这是《诗经》里第一次以竹子为兴来比喻美男子的形象,竹子的这种生生不息的生命状态和精神,那挺拔刚毅的品德,与君子的成长过程一致。一章与竹子刚开始生长时的生生不息来指君子的自修精进,二章写到竹子的郁郁葱葱来指君子的服饰符合礼仪规范,三章写竹子的昌盛成林来指君子品德高尚。层层递进,于是君子标准因此诗而立。
从诗中我们看到,一位真正的君子,要有内在的勤于修身养性,外在要遵守礼仪规范,在与人交往上喜乐大方、宽容和善、谈吐幽默风趣,开个玩笑有度不过分。这才是真正的君子的人格的魅力。因此诗,武公遂成了中国诗歌文化里的第一位奇男子也。而那歌中用于起“兴”的青青翠竹,也从此成了中国几千年文明里君子的象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