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艺调频巢湖文海简诗
袁枚记载的“桥亭卜卦砚”今在何方?——闲读《随园诗话》(150)

袁枚记载的“桥亭卜卦砚”今在何方?——闲读《随园诗话》(150)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0-12-03 22:59 被阅读0次

    【原书卷十四·八】

    周月东游海潮庵,得谢文节公小方砚,额镌“桥亭卜卦砚”五字,背有元人程文海铭。周珍重之,抱砚以寝;临死,乃赠查恂叔。一时题者如云。钱辛楣云:“眼中只有石丈人,江南更无厮养卒。”纪心斋云:“远过一片韩陵石,留伴千秋玉带生。”尤贡甫真州市得东坡石铫,容水升许,以铜为提,铸茨菰叶一瓣,上篆“元祜”二字:盖即周穜所馈东坡物也。郑炳也题云:“炼石天留云气古,煎茶人去水云干。”谢登隽云:“毋矜酒户大,独许石文深。”未几,有人买献上方矣。一砚一铫,主人俱绘形作册,传播艺林。余在扬州汪鲁佩家,见桓圭,长七寸,葵首垂缲,质粹沁红,真三代物也。惜无人题咏,终年蕴椟而藏。物亦有幸有不幸焉。

    周焯,(?-1750年),字月东,号七峰,天津人。雍正十三年(1735)拔贡生。

    海潮庵,天津古刹,位于城西。道光七年改为辅仁书院。

    谢枋(bīng)得,(1226年—1289年),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信州弋阳(今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人。宝祐四年(1256)进士。除抚州司户参军,即弃去。五年为建康考官,出题以贾似道政事为问,暗讥时事,忤似道。谪居兴国军。咸淳三年(1267)赦归。后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力拒元将吕师夔的围攻。信州失陷后入建宁唐石山,变姓名,已而卖卜建阳市。宋亡,居闽中。至元二十三年(1286)为程文海所荐,辞不起。福建行省参政魏天祐强之北行,至大都,不食而死。有《崇真院绝粒》诗明其志。门人私谥文节。有《叠山集》。

    桥亭,指福建三明境内最古老的桥梁——万安桥上的亭子。据《建宁县志》记载:万安桥,横跨濉溪,原名镇安桥,始建于南宋绍定元年(公元1228年),石头桥墩、木质桥面,桥高10.3米、长92.7米、宽6.1米,六个桥墩,墩上各建一个桥亭,桥亭相连,形成桥面长廊,桥东建有濉川阁,清乾隆十五年改名为万安桥。谢枋得曾在桥亭内为人卜卦为生。

    程钜夫,(1249年-1318年),初名文海,因避元武宗海山名讳,改用字代名,号雪楼,又号远斋。建昌军(今江西南城)人,祖籍郢州京山县(今属湖北)。元朝名臣、文学家。南宋末年,随叔父降元,入为质子。因受元世祖赏识,累迁至集贤直学士。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拜侍御史,行御史台事,于江南推荐赵孟頫等二十余人,皆获擢用。丞相桑哥专政,程钜夫上疏极谏,几遭杀害。其后历官大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翰林学士承旨,并参与编修《成宗实录》、《武宗实录》。延祐五年(1318年)去世,年七十。泰定二年(1325年),获赠大司徒、柱国、楚国公,谥号“文宪”。历事四朝,为当时名臣,其文章雍容大雅,诗亦磊落俊伟。有《雪楼集》三十卷。

    查礼,(1716年—1783年),原名为礼,又名学礼,字恂叔,一字鲁存,号俭堂,别号铁桥、榕巢,顺天宛平(今北京丰台)人。查为仁弟。乾隆元年(1716)举人,历官户部陕西司主事,广西庆元府同知,太平府知府、四川宁远府知府、四川按察使、布政使、湖南巡抚等职。四十六年,卒於京师。生平于诗、词、书、画无所不精,富于藏书,建有藏书楼“隐书楼”、“铜鼓书堂”,藏书其中,于唐宋名人手迹、金石、书画、彝鼎、碑刻之属,无不收藏,鉴赏无数,其中名人镌刻积至千余种。编纂《查氏一门烈女编》,初由查礼刊刻,后由子嗣再刻、三刻。著有《铜鼓书堂藏印》4卷,收录秦汉铜印600余方。画学著作有《画梅题跋》。另有《铜鼓书堂词话》。子查淳将其诗文、杂著汇为《铜鼓书堂遗稿》32卷。

    钱大昕,(1728年—1804年),字晓征,又字及之,号辛楣,晚年自署竹汀居士,汉族,江苏嘉定人(今属上海),清代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乾嘉学派代表人物。早年以诗赋闻名江南,乾隆十六年(1751年)特赐举人,乾隆十九年(1754年)中进士,官至詹事府少詹事,乾隆四十年(1775年)居丧回乡,潜心著述课徒,历主钟山、娄东、紫阳书院讲席,出其门下之士多至两千人。

    石丈人,即“石丈”。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十:“米芾诙谐好奇……知无为军,初入州廨,见立石颇奇,喜曰:此足以当我拜。遂命左右取袍笏拜之,每呼曰‘石丈’。”后用为奇石的代称。丈,丈人,唐以前是对老人的尊称,后来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由于丈、丈人为同一人称,遂将“石丈”也称为“石丈人”,还是代指奇石。此处,以奇石来代指砚台。

    厮养卒,秦汉时担任炊事杂役的兵卒。亦称养卒。《史记·张耳陈余列传》:“有厮养卒谢其舍中曰:‘吾为公说燕,与赵王载归。’”裴駰集解引韦昭曰:“析薪为厮,炊烹为养。”

    纪心斋,乾隆时进士。(资料缺)

    韩陵石,指好文章。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六:“梁·庾信从南朝初至北方,文士多轻之。信将《枯树赋》以示之,于后无敢言者。时温子昇作《韩陵山寺碑》,信读而写其本,南人问信曰:‘北方文士何如?’信曰:‘唯有韩陵山一片石堪共语。薛道衡、卢思道少解把笔,自馀驴鸣犬吠,聒耳而已。’”后因以“韩陵石”借指好文章。清·姚鼐《哭孔㧑约三十二韵》:“文富韩陵石,书摹邹峄碑。”

    玉带生,意思是古砚名。宋末文天祥所藏端砚,后归谢翱。入元又归杨维桢,以砚有白纹如玉带,名为“玉带生”。 清·于敏中《西清砚谱》卷九:“砚高五寸许,宽一寸七分,厚如之。形长而圆,旧端溪子石也。下砚面三分许,周界石脉一道,莹白如带。墨池上高寸许,镌‘玉带生’三字篆书;侧面石脉下周,镌宋文天祥铭三十八字;末署‘庐陵文天祥制’六字。”清·赵翼《汪水云砚歌》:“昔文丞相有砚玉带生,至今四十四字传其铭。”

    真州,指江苏仪征。宋真宗曾下诏在此熔铸四位远祖皇帝的金像,因所铸之像仪容逼真,而得以“真州”、“仪真(征)”地名。

    石铫,音shí diào,意思是陶制的小烹器。宋·苏轼《试院煎茶》:“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

    周穜(tóng),字仁熟。宋泰州人。神宗熙宁九年进士。调江宁府右司理。哲宗元祐初,因苏轼举为郓州教授。上疏请以王安石配享神宗,朝士愕然,轼即自劾举官不当。久之,擢著作佐郎兼崇正殿说书,迁权起居舍人。历知扬、桂、广州。

    郑虎文,(1714年—1784年),字炳也,号诚斋,浙江秀水人。少年丧父,品行卓越。乾隆七年(1742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三次担任顺天乡试同考官,不久升迁为赞善。二十一年,充河南乡试正考官。 二十二年,充会试同考官。 二十三年,提督湖南学政。 二十四年,提督广东学政。在治学方面无所不通,尤其擅长写诗和文章。著有《吞松阁集》

    谢登隽,字才叔,号易堂,徽州祁门人,祖居芜湖,乾隆三十年(1765)乙酉拔贡,乾隆三十六年(1771)辛卯举于乡,初任国子监学录,升学正,与翰林院庶吉士王念孙二人同为《四库全书》篆隶分校官,升国子监助教,出任宜昌府同知,历署汉阳、黄州府,升宜昌知府,卒年六十二。致力诗文词赋、书画、篆刻创作,且精于鉴古,画作潇洒出尘,著《退滋堂诗文集》。

    汪鲁佩,(资料缺)

    桓圭,音huán guī,古代帝王与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于朝聘时各执玉圭以为信符。圭有六种,表不同的爵秩等级,“桓圭”为公爵所执。《周礼·春官·大宗伯》:“公执桓圭。”郑玄注:“桓圭,盖亦以桓为瑑饰,圭长九寸。”

    韫椟而藏,音yùn dú ér cáng,把东西放在柜子里藏起来,旧时比喻怀才隐退。《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

    【闲言碎语】

    本条诗话里说到了三个古董。砚台、石铫、桓圭。袁枚也是收藏家,对古董收藏与鉴定很有兴趣,水平究竟如何,估计与其作诗的水平相比,是天壤之别,最多算个收藏爱好者。因为没有见到他以鉴定古物名世的记载,也没有见到他收藏有特别有名的古董。

    前段时间看了一个视频,说到了古董的定义。此人说的漫谈形式的,不是啥专门定义,我觉得还是有道理的,分享一下。他说,古董,必须有三大特点:一是有年代,就是时代久远,至少在乾隆以前。乾隆年以下的老物件,不能称古董。二是有名,就是一说出来,大家都知道,而且在当时就有名,后来还传承有序,要与名人、名事有关,有文章或史书记载、著录。三是精美,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其工艺、技巧水平代表了那个历史时代。达不到以上要求的,都不算古董。

    按照这三个标准来衡量,“桥亭卜卦砚”是古董,“东坡石铫”也是古董,而“桓圭”则有点欠缺了。

    “桥亭卜卦砚”来历不凡。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鉴赏类三》第五条,有《周七峰藏谢迭(叠)山卖卜砚》曰:“周七峰得片石于败寺中,石支案,厚积垢,归而涤之,则砚也,厚一寸,广五寸,修九寸许,黝质细理,朴淳尚拙,额泐‘桥亭卜卦砚’篆书五,侧有程雪楼草书铭,漫灭不可读,背泐‘宋谢侍郎砚’,盖谢迭(叠)山物也。明永乐丙申,洪水去,桥亭易为迭(叠)山祠,掘地得之者。迭山去信州,度事不可为,变姓名卖卜建阳市,誓将与砚同隐。而宋亡,志不果,趣之北,死志既决,欲令精魄与砚并沈(沉),乃瘗此砚于桥亭下。”

    上文中说的谢叠山,即是有民族气节的爱国诗人谢枋得。与文天祥为同科进士,曾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后卖卜于福建建宁桥亭。宋亡后,谢枋得被逼去大都之前,已下必死决心,并将其使用的这方砚埋于卜卦处。明永乐十四年(1416)七月,洪水去,桥亭易为叠山祠,闽人赵元扫地而得卜卦砚。此后沧桑三百年,卜卦砚奇迹般地辗转流落于津沽。

    雍正初年,周焯在天津城西北角文昌宫旁海潮庵泥垢中,幸得桥亭卜卦砚。爱不释手,日摩挲于案,夜“抱砚以寝”,并名其诗集为《卜砚山房诗钞》。乾隆十五年(1750),周焯病逝后,按原约定,由周子将砚赠予查礼。查礼对卜卦砚非常珍爱,且在砚的底侧、右侧分别作隶书铭,“一时题者如云”。

    查礼授户部陕西主事时,时为陕西巡抚毕沅幕府的洪亮吉(后中进士并授编修),在陕西谒见查礼,见到卜卦砚,作《卜卦砚歌并序》。乾隆二十年(1755),查礼任太平府知府时,吴省钦(学官)、钱载(礼部侍郎)、王昶(刑部郎中)、许宝善(监察御史)诸人,赋诗咏卜卦砚,吴省钦并作《宋谢文节桥亭卜卦砚歌序》。

    据周汝昌《红楼梦新证》载:“谢叠山的桥亭卜卦砚……不知何时遂归刘氏(刘铨福)。”刘氏,大兴人。生于嘉庆末年,卒于光绪中叶,曾官刑部郎中。可见,刘氏得此砚,当在光绪年间。

    唐浩明编《曾国藩诗文集》中,有曾氏为《谢叠山卖卜砚为刘太守题》诗:“辰阳太守亦可怜,老抱石兄喜欲颠。”可知,辰阳刘太守(宽夫)得此砚,在刘铨福之后。

    20世纪30年代,此砚为天津经营古旧图书的文运堂购得,并转售给收藏家徐世章。20世纪50年代初,徐先生的后人将此砚连同其他古物,一并捐献给天津艺术博物馆,现藏于天津博物馆。要想一睹“桥亭卜卦砚”的,只有去天津博物馆了。那么,东坡石铫是啥样的呢?另文再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袁枚记载的“桥亭卜卦砚”今在何方?——闲读《随园诗话》(15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rav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