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乐理系列修身养性火星人有共鸣
为什么要学乐器?给你一个最实在的答案

为什么要学乐器?给你一个最实在的答案

作者: 芊语芊寻 | 来源:发表于2017-12-12 12:56 被阅读2326次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呢,就是传说中那个打小每周上特长班长大的孩子。

    只不过,与如今的许多琴童常被父母威逼利诱的苦逼官设稍有不同,我还算喜欢音乐。

    也正是因为兴趣的保驾护航,我得以抗过了枯燥的基本功练习,并熬过了厌烦期,顺利地走到了今天。

    如今,音乐似乎已经超脱了兴趣的层次,升华而成了我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每当我试图总结所谓的人生感悟或思考时,那些能够被称之为经验的,十之有八九,都是练琴的副产品。

    一首曲子,不同的人演奏,水平高下立现。区别在哪里?

    细节。

    初阶的演奏者只能顾“面”,大面儿上不出纰漏,能顺下来就算阿弥陀佛了。

    等有一定水平之后,才开始有能力顾“线”,从大面深入到每一个乐句的推敲。

    而真正的大师则能够顾“点”,在他们那里,每一个音符都十分考究,不仅音高、时值精准,更能够注入充沛的感情。哪怕是休止符,也一定是当下情绪的延伸。

    但是,对“点”的照顾却并不代表点点都要突出。恰恰相反,而应该是为了要突出某些“点”,而不得不弱化掉另一些。

    音乐的感染力在于对比。没有弱,就衬不出强;没有低,就显不出高。而所有对比的基础,就是先理清每个“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谁先、谁后,谁强、谁弱。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于是很多人就信了,一头扎进了浩浩荡荡的细节中去。埋头苦干,累得要死要活不说,结果却常常是抓住了芝麻,丢了西瓜。

    其实这句话真正的含义,应当是:重要关键的叫细节,其他可有可无的只能算是细枝末节。决定成败的是前者,而非后者。

    所以,比一头扎进细节蛮干更重要的,是站在顶层先向下望望,看清楚哪里是关键,哪里是重点,然后再去埋头打磨。

    真正有能力的人,并不意味着能做好每一件事,而是能把重要的大事做到100分+。

    就如同再有名的将军,也绝不可能每一场战斗都胜利,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名声。因为人们记住的,永远都是那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中,他们打得有多漂亮。

    这就是我在学乐器的过程中,由练琴所汲取到的最重要的一点领悟。

    而这一点,放到实际的工作中,也是颇有价值的经验。

    曾经看过一个案例,公司里来了两个实习生。第一个呢,事无巨细,把领导交办的所有小事都尽善尽美地做好,于是天天加班,苦不堪言,最后受不了辞职了。

    而另一个呢,进来以后只干了一件大事,将公司里的业务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打造了一个创新的信息平台,结果得到了客户和领导的好评,被留在了公司里,还成了团队中的骨干。

    如果每一件小事都付诸同等的精力,就好像每一个音符都用同样的力度。没有对比起伏,就突出不了重点,就没有表现力。再强,也一样是平淡。

    这是一个崇尚快的时代,无论是畅销书,还是爆文,都信奉快字诀。

    随处一看,都能看到《5分钟快速学会XXX》、《10分钟看懂XX》等吸晴的标题。

    可是就我20几年练琴的经历来看,学乐器这件事儿但凡与速成沾边儿的,最后多半都是个豆腐渣工程。

    上大学的时候参与组织艺术特长生的招生考试,我就发现不少这样的豆腐渣工程。

    许多人曲子奏得有模有样,可一到了试谱就抓瞎。连毫无难度的切分都可能识别困难,实在让人大跌眼镜。

    还有很多琴童的家长,都以自己的孩子刚学了没多久就可以考X级为傲。

    拜托,西天取经,一路才刚开始好吗?

    练琴这件事儿和盖房子一个道理,基础没打牢,越往上越危险。想要快?一定得先从慢开始。

    当年练琴的时候,曾遇到过一首技巧要求很高的曲子。尤其是快板一段,我越是着急想快,就越是手指打绊,绕不清楚。

    后来我索性一个音一个音地慢慢细磨,结果理清楚了之后,反而轻松地达到了要求的速度。

    这一点启发让我一直受用至今。

    工作中的我是个出了名的优质小快手,其实我快的秘诀就是开始要慢。每一项新的工作,刚接手的时候且要慢慢磨几遍,还非得一边做一边总结。等到梳理结束,总结完毕之后,再来考虑提速的可能。

    所以,哪有那么多轻而易举地“又快又好”呢?

    不过都是背后有足够的“慢”来做基础罢了。

    乐器的演奏,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从模仿自己的老师,到模仿大师的经典版本,这是进步的必经之路。

    但是,对乐器的学习绝不能以模仿来结束。因为比模仿更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风格。

    很多年前,北京台有一档很火的综艺节目,叫《超级模仿秀》。全是老百姓参与,看谁模仿明星唱歌更像,谁就是冠军。节目很火爆,一时也红过很多小刘德华,小张学友,小邓丽君的。

    我不知道那些选手最后的境况如何。我只知道,自己曾经也好模仿别人唱歌。直到有一天,当我想摘掉“小XXX”的标签,变回我自己的时候,却没有人记得我的名字。无论我做何努力,说起来永远都是“小XXX”。

    那一刻我才理解,做别人的影子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成也由此,败亦在此。

    后来我练琴,就特别不爱和大师的版本一样。总是喜欢瞎琢磨,折腾自己的风格。

    当然,那样的尝试在传统看起来的确是离经叛道了一些,何况结果并非总是成功的,甚至也有被老师骂的时候。

    但是我却乐在其中,尤其是演奏之后,听着别人的评价从“你是XX的学生吗?”慢慢变成了“这曲子奏得有点意思”之后,真的满心都是成就感。

    久而久之,我无论干什么都痴迷于形成自己的风格。独特而一致在我看来才是最有价值的特质,这比千篇一律的完美看起来要生动得多。

    从前上学的时候,只要一写文说自己学乐器的收获,总会归结于“艺术陶冶了情操,修养了身心”的套路之上。

    如今看来,那样的总结实在太套路、太超然、太不接地气儿了一些。

    到底我们为什么要学乐器?

    其实除了掌握一门技艺,享受演奏的过程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造就一段独特的经历,并能从中顿悟很多道理,体会思辨的乐趣。

    还有,由此掌握了对美的领悟和鉴赏能力。

    有人说,一切艺术都不是维系生活的必需品。

    诚然。维系生命的必需品是食物、是水、是空气、是繁衍生息。

    但艺术存在的价值在于提升生命的质量。对精神层面享受的追求,对美的感悟才是人被称之为高等动物的根本。

    说到底,一个人只有掌握了对美的感知能力,才可能在平凡的世界中发现不平凡的精彩。才可能由衷地发出这样的赞叹:

    原来生活是如此美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要学乐器?给你一个最实在的答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rcr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