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的年满是团圆,而今年的年是思念。
没有人可以心无旁骛的过着一种生活,人在成长心在脱变,环境也逼着你勇往直前!知足常乐也不过是特定一段时间的自我麻醉。日子一天天,不论你在意不在意都从你指尖消失。
漂洋过海去圆梦也不过是为了多赚碎银几两!就如歌词里写的:人世间的慌慌张张,不过是图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世间万种慌张!……
此时此刻,我远在大洋彼岸的另一端。还有两天过年了,想起往日过年时的情景,热闹,团圆,喜庆,祥和。而眼下那几个美好的词和如今的我一个也不沾边,新加坡疫情的反复没有一点安全感,昨日感染超过5000例,国内发现一例,全体动员如临大敌!这里?国与国根本没有可比性!
独身一人在外过年,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的失落。家人嘴上满心欢喜,不曾显露一丝期盼,和以前一样。但是不忙的时候或者都坐一起吃饭的时候,可想而知的是心里也挡不住和我一样的牵挂和思念。
过年是小时候的我们最大的期盼,不止是好吃的,好玩的,最重要的还是那个年味和仪式感。
思绪竟然情不自禁的去了一个遥远的地方,那是我刚记事的时候吧。
20多年前的春节,大年初六,那时我还不够上学的年龄。我老姥姥(奶奶的妈妈)过80大寿。我们一大家子人去贺寿。
记得最清楚的两件事
一是我爸亲手做的“蛋糕”,想起来真是笑着笑着就满腹心酸。那时根本就没有见过蛋糕,只听说过,蛋糕是圆的还有奶油和蛋。所以我爸就按自己想的,鸡蛋煮熟剥掉壳,摆了一个圆形还是两层的,放到一个烙饼上,有六寸大小吧。我竟然还馋里面的鸡蛋!到了老姥姥家,我才第一次见到所谓的蛋糕是什么样子,也是今生第一次品尝蛋糕的味道。
虽然很多时候第一次总是难忘的,但是第一次吃蛋糕的味道却怎么也记不起来,只记得我爸亲手做的“蛋糕”,尴尬的放在了堂屋方桌上。不论别人如何看,我想我太姥姥还是很满意我爸这个大外甥杰作的,没有一点格格不入的感觉。就那么堂而皇之的放在显眼的位置!那时的亲情真切,穷而幸福。
第二件事就是放鞭炮,那时候过寿放鞭炮可是一件大事,到了吉日良辰,点燃鞭炮礼花就是提示着,亲人晚辈拜寿仪式的开始。一波波的亲人下跪磕头,说着祝福的话很有仪式感。
我没有跟着大人拜寿,而是跑到了放鞭炮的下面等着放完我去捡哑炮。我想80后的农村男孩子都知道吧,那种心情就像买彩票中奖,捡到带捻子的鞭炮就是奖品哑炮也是纪念奖!我正忙着呢,我有个表叔(我大舅姥爷的老三)和我年龄一样大,看到我在下面捡哑炮。一直叫我上屋顶,那时候我老姥姥住的还是小洋楼,平房上面还有一间房间放杂物也可以住人。我也不知道啥事,看他那么着急叫我,我就爬上去了。
原来是他叫我,是为了把没有放完的成盘的新鞭炮给我,那时候第一想法,亲戚就是这种感觉啊,不分你我有好东西要一起分享。因为鞭炮是个好东西,过年最好的心爱之物,没有哪个男孩子能拒绝。我被他的举动吓坏了,我可没有那么大的魄力拿着那么大盘的鞭炮放,最多都是把成卦的 (200-500头)拆下来单个放。成盘的(3000-10000头)就太夸张了!
转眼之间好多年不见了,老姥姥不在了。爸妈去走亲戚也是放下礼物就回来也不留下吃饭更别说带着我们了。爸妈的意思是:他们年龄大了,挣不了钱,腿脚不利索了,小时候感觉去了长辈还要给压岁钱,不是要不要的事,去了必须接。不然长辈不高兴!还有做饭菜,他们年纪大了,爸妈不想那么麻烦老人家了。其实我也知道姨奶奶,姑奶奶的也是图个热闹,可惜没有十全十美。后来大了拖家带口的,人更多更没有走动过。最后一次去我老姥姥家好像是十六年前!每年都是爸妈两人去的。
成长的代价就是,自以为是的习以为常变成了高不可攀的难以相聚一堂!
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蛋糕的花样也随着的价格的上涨丰富多彩,花样百出。就连女儿和儿子从出生到现在,竟然不知不觉的过去了十六年,每一年的蛋糕都没有落下过,由此就知道了,条件的确好了。不用再体会他们爸爸小时候因为自己的爸爸“没见识”而感到心酸和尴尬,还有难得的亲情和温馨。
但最终对我来说,生活也好,历史也好。不论时间如何碾压,如何变化,有些记忆永远无法磨灭,直到生命终结也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