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墨学读书国学与传统文化
古之道术(墨家)的孝和所谓传统(儒家)的孝的区别

古之道术(墨家)的孝和所谓传统(儒家)的孝的区别

作者: 墨者永在行 | 来源:发表于2018-01-01 21:35 被阅读104次

墨子说:智亲之一利,未为孝也,亦不至于智不为已之利于亲也。《大取》只知道有利于自己的父母亲,不能算是孝;但也不至于明知自己有利于父母亲而不愿做。所以墨子主张兼爱的“交孝子”以及“兼政”即由执政者和国家承担起养老医疗等等责任。“兼政”即包括养老的制度化。对于执政者和国家来说,应当像孝子爱亲一样爱利天下,对民众忠信相联。“各亲其亲”在墨家看来是不足以称为孝的。所以《汉书》对墨家思想的普遍认识是:养三老五更,以孝视天下。这也是华夏古之道术的“孝治”传统。与儒家的移孝作忠式的“以孝治天下”完全不同。

面对墨子兼爱思想为基础提出的“交孝子”“兼政”主张,儒家孟子认为这就是无父无君的禽兽。“为民父母”是孟子也是儒家的根本主张。“慨悌君子,民之父母”不仅是孔子(家语)也是荀子所明确主张的,先秦儒家孔孟荀皆做如是解。而在墨家则认为,有德行友顺的君子会把民众当做父母一样:仁者之为天下度,譬之于无异于孝子之为亲度。《节葬》

不可否认,孟子也提出: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万章上)然而依据孟子说的:信以为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邻之赤子乎?彼有取尔也。(滕上)既然人不会像爱自己哥哥的孩子一样去爱邻居家的孩子,又怎么会以我之老及人之老呢?不爱别人的父母,又期待天下人来养自己的父母,又如此可能?

所以,只有像墨子说的只有自己先从事爱人利人父母,别人才会去爱我利我的父母。“姑尝本原之孝子之为亲度者。吾不识孝子之为亲度者,亦欲人爱、利其亲与?意欲人之恶、贼其亲与?以说观之,即欲人之爱、利其亲也。然即吾恶先从事即得此?若我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乎?意我先从事乎恶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乎?即必吾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也。然即之交孝子者果不得已乎?毋先从事爱利人之亲与?《兼爱》由此可见,如果真要达到孟子说的天下养,必然要走向墨子的兼爱的交孝子,舍此,还有其他路径么?

与墨子兼政思想不同,孟子在制度方面提出了养(老)天下的主张: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梁上)也就是说,孟子认为,分给民众一部分土地,让民众耕种,然后再进行孝的教育,就可以老有所养。抛开王道政治制度必须建立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和制民之产这种极权专制手段为基础不说,这仍然是“各亲其亲”。而推行这种王道仁政的前提是建立在“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上,即完全依靠统治者的个人心情。不得不说,理想虽好,可惜太过天真了。

然而在墨子的思想中,兼政是制度。墨子主张,你能做到,你就做,做不到,你就走人。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尚贤)

相关文章

  • 古之道术(墨家)的孝和所谓传统(儒家)的孝的区别

    墨子说:智亲之一利,未为孝也,亦不至于智不为已之利于亲也。《大取》只知道有利于自己的父母亲,不能算是孝;但也不至于...

  • 兼爱与孝——微信问答

    孝,是咱们的传统美德。在传统文化中,最讲孝的莫过于墨家。墨家不但对孝有着明确的定义,同时,将孝上升到社会稳定和谐的...

  • 论“孝”

    孔子宣扬的孝是儒家所谓的“仁之孝”,从内而外的孝。而鲁迅先生在文中(朝花夕拾)提到的二十四孝图中的孝,是一种“极端...

  • 儒家论“孝” - 草稿

    百善孝为先,孝也是至德要道,至仁要道。儒家讲救人义自然也重视孝道。那么何为孝也?何为儒家之孝也? 我认为儒家之效可...

  • 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

    孝是德之本,是天之经也。儒家提倡孝,特别是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孝治天下成为一种治国理政的思想。孝,也是中华传统...

  • 2020-05-29

    听易中天百家讲坛之儒家“仁爱”和墨家“兼爱”的区别。

  • “视民如父母,以孝视天下”墨子的孝道观

    孝,是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之一。对于孝文化的研究,历来多以儒家主张的孝文化为主,而缺少对墨子孝文化的研究。...

  • 孝顺

    孝顺是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历代皇帝多以孝治天下,把孝做为考核官吏的重要标准。儒家则把孝列为二十四经,以标榜孝的重要...

  • 中国人的孝

    孝的缘起 孝作为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几乎已经深入我们的文化和思想骨髓。但为什么只有以中国为典型的儒家文化圈形成了孝的...

  • 古今孝之说

    古之孝,从,应,顺,伴,今之孝,懂,愿,顺,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之道术(墨家)的孝和所谓传统(儒家)的孝的区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vlx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