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胃溃疡......反正啥乱七八糟的胃病都是折磨。
早期的病理学家和临床医生在研究胃部疾病时也受尽了折磨。
最初,医生认为胃里全是胃酸,没有细菌能在胃里活下去,也是因为过多的胃酸让我们经常患有胃溃疡;20世纪初,还有医生提出胃溃疡是典型的心理影响疾病;又过了几十年,有医生发现,胃里不是无菌环境,一些胃炎患者的胃壁上出现了炎症反应。
一直到1979年,澳大利亚的病理学家罗宾·沃伦在一些胃炎患者的胃壁黏液层里发现了细菌,这种细菌在显微镜下,看起来像一个逗号,或者说是S型。沃尔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一个年轻可爱的实习医生马歇尔,而后,两个人一块儿把这种S形细菌培养出来。
因为形状弯曲,最初给它起名叫“胃部类似弯曲杆菌生物”。后来逐渐矫正更名,把这种S形细菌最终命名为“幽门螺杆菌”。(顺便提一句,马歇尔和沃伦获得了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其实这件事早在一个世纪以前,日本、荷兰、德国的很多科学家都做过,但都没啥大的成果。没想到被他俩搞定了。
马歇尔再接再厉,在这个基础上顿悟钻研、查阅大量医术,开始拿自己做实验。1984年,他给自己做了一项检查,他确认自己的胃里不含有这种幽门螺杆菌之后,给自己灌了一整瓶细菌培养液。
刚喝下去的时候没啥感觉,几天之后,马歇尔开始消化不良了。经过检查,他的胃里出现了幽门螺杆菌,而且得了胃炎,不止消化不良,而且胃疼,还有口臭。又过了几天,胃炎自愈了。
检查结果是胃里的幽门螺杆菌基本消失了,不过马歇尔担心细菌还有残留,就吃了点抗菌药物。这项实验就此结束了,也没再犯过胃病。
沃伦和马歇尔的研究结论是:幽门螺杆菌不是啥好东西,它能让人得胃病,就得用抗菌药物(抗生素)消灭它们。
这个故事对于生活在当下的我们是个福祉,我们的胃病可以被医治。
但有意思的是,幽门螺杆菌其实是一种极为古老的微生物,它几乎是从人类诞生以来就有,在人的胃里与人类共存亡。经过漫长而悠久的历史演变,如今这种细菌只在一部分人身体里出现了,它正在消失、灭亡。
美国总统顾问马丁·布莱泽提出过一个猜想:沃伦当初之所以能够发现幽门螺杆菌和胃炎的关联,是因为这些细菌不再人人有份,而是正在消失。换句话说,这种世代传承的细菌正在走上灭绝的道路。
消失原因是卫生条件的改善。从19世纪开始,城市居民就已经可以获得干净的水源。经过消毒的水可以防止霍乱、伤寒、儿童疾病、肝炎等病症的传染。不过这也切断了某些世代传承的微生物。
其实在最初,原始哺乳动物的祖先都只有一个胃,这为后世所有的胃奠定了基础。比如猪的胃里有猪肝菌、猎豹的胃里有豹杆菌、海豚的胃里有鲸豚杆菌、人的胃里是幽门螺杆菌。
而随着猴子、斑马、老鼠、海豚沿着不同的方向演化,它们的胃也朝着不同方向演化。不同的动物有各自独立的胃酸分泌系统、黏液层,以及在此环境下演化的微生物。
遗传学研究显示,人类携带幽门螺杆菌已经有十多万年。当前所有的幽门螺杆菌来自于五大祖系:两个组系来自非洲,一个来自东亚,还有两个可能是来自亚洲。这也是人类在世界上的迁徙轨迹。
11000年前,当人类从亚欧大陆穿越白令海峡来到美洲,他们把东亚的幽门螺杆菌携带到此,所以在居住于美洲大陆内陆丛林和高原的印第安人身上,仍能检测到纯种的东亚菌株。而南美洲沿海城市人群身上,广泛分布的是欧洲菌株,这可能是因为西班牙人的入侵。
幽门螺杆菌就这样一直呆在我们的胃里,一直到20世纪,开始逐渐消失。
目前来看,这只是一种治愈胃病的过程,但若是回顾这种古老微生物的繁衍历程,一种在人体内生存了如此之久的微生物即将消失,到底是好是坏,没人说得清楚。
有专家认为,人类自身的庞大抵御系统帮助我们演化出了一系列基因来抵御致命疾病。而幽门螺杆菌在我们祖先的漫长演化过程中都不离不弃,历史上的青少年们携带这些细菌一直都没有太多危害,也就没有理由去消灭这种微生物。
毕竟,微生物和人体之间是一种微妙的平衡关系,大家互不打扰,相安无事。微生物在人体内特定的微环境里居住,为人体细胞发送信号,告诉它们压力、体温、化学信息和免疫防御信号。
这是一种基于动态平衡的交流,炎症在某个部位起到类似于调控的作用。就像从一个人对胃炎的反应程度能看出他免疫力反应的高低;就像一个免疫力低的人哮喘的几率极大,而一个免疫力高的人,可能对病原体都没啥反应。
幽门螺杆菌的逐渐消失目前看来仍然没有太大的危害,但马丁·布莱泽却为此生出了一种危机感,他觉得一种古老微生物的消失似乎也意味着某种平衡将被打破。
“在亿万年的演化过程中,我们已经形成了特殊的基调,它不是随机无序的。随着我们肠道的微生物发生变化,敏感型的相互作用也在不断增加。”
如今,由于长期寄居在人类胃部的幽门螺杆菌逐渐消失,我们的胃部也要面临一种新的环境,连带着食管也在发生变化。
比如,你有时候会觉得“烧心”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