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庄漫笔——齐物论(七)

作者: 悟庄 | 来源:发表于2019-07-05 11:02 被阅读3次

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最后这句话,是大有深意。“而”是称呼子游,“调调刁刁”形容的是风吹过后,树木枝叶仍旧在轻微摇动。

树欲静而风不止,在此地,则是风已止而树不定。这好像我们常说的“惯性”。比如社会的一些制度、习俗,虽然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被革除、抛弃了,但是人的思维惯性尚没有完全将其遗忘干净。以前鲁迅先生写过一篇小说,是讲有一个村子,里面的人听说了革命党要来剪辫子,都惶惶不安。其中有一个地主,他很聪明,把自己的辫子盘在头上,然后戴一顶帽子。这样一来,人家看到了会以为他已经把辫子剪掉了。这条辫子的去与留,反映的就是人的思维惯性。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许多根本性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个时代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都依稀保留有历史上发生、出现的事件、制度的痕迹,仿佛历史是在重演。类似金融危机、世界战争这样的“人祸”,比地震、海啸等天灾更为可怕,影响更加持久。佛教对此解释的最清楚,这些人为的灾难,实在来讲,都是众生共业所感。什么是业力?众生因为无明,也就是不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不认识本觉自性,而沉溺在生死轮回当中,从无始劫以来,造作的一切,都储存在我们的阿赖耶识当中,成为了“种子”。当“种子”遇到境缘,便会生起现行,又会继续造作,所以我们会随业受报,生活在烦恼与痛苦之中。只有转识成智,截断生死轮回的链条,我们才能免除这些麻烦。

《三教合一》 明宪宗绘

憨山大师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是:“此暗喻世人是非之言论,而唱者已亡,而人人以绪论各执为是非者。”今天学儒、学佛、学道的人,有很大一部分是并没有真正认识这三教的圣人,而是将圣人当作了“神明”,把学问搞成了宗教。这些儒释道的弟子,门户之见非常之严重,各自执持着自家的观点,互相诽谤攻讦。如果圣人看到今天自己的学生是这个样子,必定是万分的痛心。孔子主张“和而不同”,怎么样去同与自己意见、观念不同的人“和”?就是要包容,要有极大的包容心,肯定所有人、事、物的存在价值,使“道并行而不相悖”。古人一直在讲三教和合,其实不仅仅是中国的儒释道,人类所有的宗教、学术、文艺,都应该和睦亲爱如一家。憨山大师的这个注解,说出了庄子“齐物论”的良苦用心,教诫后人之处颇多。

相关文章

  • 读庄漫笔——齐物论(七)

    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最后这句话,是大有深意。“而”是称呼子游,“调调刁刁”形容的是风吹过后,树木枝叶仍旧在轻...

  • 读庄漫笔——《齐物论》(十一)

    缦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如秋冬,以言其日消...

  • 读庄漫笔——齐物论(十二)

    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 下面这十二个字,概括了人的各种情绪变化...

  • 读庄漫笔——齐物论(十三)

    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讲完了上面一大堆话,庄子感叹到:“已乎,已乎!”也就是“罢了,罢了”的意思。...

  • 读庄漫笔——齐物论(四)

    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不闻天籁夫! 这句话是子綦指点学生“道”在何处,其中透露出的消息,就是我们要了解的宇...

  • 读庄漫笔——齐物论(三二)

    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 什么叫“因是”,就是顺任万物的自然,“已”有...

  • 读庄漫笔——齐物论(三一)

    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 接着上文“道通为一”,这...

  • 读庄漫笔——齐物论(二一)

    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道怎么会隐藏起来,而...

  • 读庄漫笔——齐物论(二二)

    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 儒和墨是庄子的时代,学术界的两大巨头,两...

  • 读庄漫笔——齐物论(三)

    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 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一段文字。前面说过,子游见到老师的神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庄漫笔——齐物论(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wss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