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很不喜欢,以中国近代历史为背景的小说。不是因为质量问题,纯粹是我个人受不了去回忆,那段屈辱的,被别国铁骑践踏的日子。
我用现世繁华的叶子,想遮住我无意中看见的,那个已远去的悲惨世间。然而历史总是过分的坚硬与锐利,它无法被埋藏、被忽略。
人间净土白鹿原《白鹿原》的故事背景,就在晚清覆灭前,到新中国成立之间的这段日子。这期间发生了什么,小学生也能说出个大概来,在此也就不再啰嗦了。
时值内忧外患,山河沦丧,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更是前所未有的苦痛。
陈忠实先生用文墨,在近代中国土地上,圈出了一块净地。传说此地有白鹿精灵出没,给居民们带来福祉,所以这个地方便称作白鹿原。所有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村里生活着两个大姓:白家、鹿家。白家在村子里世世担任着两姓的族长,鹿家的地位仅次之。
村庄在族长白嘉轩的治理下,民风纯朴,生活安定而富足。如果朝权未倾,这里该是个世外桃源般的存在。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学为好人”是整个村子的信条。他们有信仰,有底线,以《乡约》为法度约束己身,他们终日劳作耕种,在亲昵的泥土里生息。读到这里,我感慨道,这不就是无数人期盼的大同社会吗?
但我喜欢白鹿原,是因为其中阐述的天道,与分明的正义。黑娃的死让我扼腕叹息不已,他从占山为王的土匪转变为一个醉心学问的兵士,却因为曾经的一些过节,死在了白孝文的手下。
可是当我仔细的回味了整本书以后,才发现杀死黑娃的,不是白孝文,也不是作者,而是天道。
即使黑娃在最后转变成一个学者文人,又怎样呢?他作过的恶仍在那里:他在雇主家帮工,却与雇主的妾——田小娥勾搭成奸;他革命不成,就径直抛下兄弟们和妻子,自己一个人逃亡;他上山做了土匪后,打家劫舍,恩将仇报,白嘉轩的腰因他而折。
天理昭彰,他最后死于枪下,不得善终,也是应得的果报。不止是黑娃,书中人物命运哪个不是这样?
终身行好事的人,无妄无灾,寿终正寝,即使百年后发生的浩劫,也躲避了过去。而素行不端,却以为自己可以瞒天过海的人,余生凄惨,最后只落得孤寡一身、冷清离世。
不记得是在哪里看到的一句话:“现在(文学写作)的好,是被错误定义了的好。”许多小说里,三观极其扭曲,故事结构混乱,偏偏受到普罗大众的热捧。
比如现在多数文学作品中,流行的一种隐性观点:“只要能够达到目的,过程中用了什么手段无关紧要。”也就是俗话说的成王败寇。可这真的正确吗?
从白、鹿两家的发家事迹,或许我们可以窥见真相一隅。白家祖上曾出了一个有名的败家子老大,把祖上的家业败得一干二净。白家老二无法阻止大哥的行为,只得自己默默做了个只有口的木匣子,一分一厘往里存钱,最后重新把老大卖掉的家产一一赎回。
鹿家祖上也是个平凡的农民,进城寻了个帮厨的差事,为了学到做菜技巧,与掌勺做了一笔肮脏的交易,继而一飞冲天,名震天下。
两个家庭殷实的家底背后,一个是沧桑,一个是肮脏。所以最后,他们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我叹服陈忠实先生,对书中人物命运的匠心独运。
从文学作品的角度来看,白鹿原这部小说,结构清晰严谨。作者文笔功底深厚,行文流畅潇洒,叙事顺序状似随意,却内藏章法。文字质朴平淡,引人入胜,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
说到这里,《白鹿原》能斩获茅盾文学奖的原因,也就不言而喻了。只可惜被封禁的那些年,白白使明珠蒙尘……
网友评论
如果您认为,我的意思是人人都像历史学家一般,对这段历史如数家珍,那么我这句话的确是错的。
不过您可能也错误估计了三十岁以上的人的文化水平,这段历史他们应该还是清楚的。
另外,非常感谢您费时用心的评论。我在写下这篇文的时候,没有想到会引起这么多的关注,所以许多字句不谨慎,欠斟酌。
在此,向大家致歉。
白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