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悄悄瞄上白领精英

作者: 北京杜豆豆 | 来源:发表于2019-07-24 14:33 被阅读435次

    万卷好书225《100本互联网人必读》系列:《机器人时代》2:机器人,悄悄瞄上白领精英

    文/杜豆豆


    倾一生之力,读经典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大家好,我是杜豆豆。欢迎收听我解读的《100本互联网人必读》系列。

    华盛顿国家大教堂

    1

    1968年的一天,华盛顿国家大教堂里,牧师马丁·路德·金博士正在布道。他说道:

    “不可否认,当今世界正发生着一场伟大的革命。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场“三重革命”:一场技术革命,伴随着自动化和电脑控制带来的影响;接着是武器装备革命,伴随着原子弹和核武器的出现;再有就是人权革命,世界各地都在要求自由解放。”

    这段布道词中的“三重革命”观点,来自由杰出学者、技术人员和记者组成的小组写成的一份报告。除了报告中明确的两股变革力量——核武器和人权运动——已经成了20世纪60年代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之外,第三重革命——技术革命,却似乎被人遗忘了。

    报告中预测了这么一个观点:“电脑化会使一个经济体完全依靠机器进行生产,造成的结果是大量失业,贫富差距急剧扩大,最终消费者购买力越来越低,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下降,无法继续推动经济的增长。”

    但讽刺的是,“二战”后所有关于自动化的担忧都没有得到经济数据的支持,反而是失业率下降了,生产力提高,人们的工资也上涨了。

    难道,这些杰出人士的预言错了吗?还是太超前了呢?

    2

    显然,是超前了。因为,这些观点在信息时代,已然显出了端倪。对此,我们至少可以列举出“七大致命趋势”来验证。

    第一点,工资停滞。

    根据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数据,1970年到2011年,生产率增长了154.3%,而生产和非管理工人实际小时薪酬增长仅增加13.1%。

    第二点,劳动收入的熊市,企业的大牛市。

    鲍利定律告诉我们,长期来看,国民收入中劳动和资本的比例分别保持相对稳定。但统计数据却显示,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劳动收入所占比重开始降低。这一现象已经蔓延到许多国家。中国的劳动力比重下降速度更严重,是美国的3倍。

    第三点,下降的劳动力参与率。

    1950年代以来,即便女性涌入了劳动力市场,但男性的劳动参与率大幅下滑,还是导致了整体劳动参与程度的下降。甚至很多人骗保来躲避工作。

    第四点,就业机会减少,无就业复苏延长,长期失业飙升。

    “干得不爽,炒了老板鱿鱼!” “工作没了?再找一个更好的。” 话说得很轻松,事情做起来可没那么容易了。因为新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少,一旦失业半年以上,你面临的很可能是长期找不到工作。

    第五点,贫富差距急剧扩大。贫富鸿沟稳步扩大。

    1993~2010年,超过一半的美国国民收入增长额进了收入前1%的家庭的口袋。“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别傻了,这样的理念在真实的统计面前,一点依据都找不到。政策不管怎么变,都还是对富人更为有利,普通人嘛,原本难的只会更难。

    第六点,应届大学毕业生收入减少和就业不足。

    想要高收入就得有高学历。不过,最近有统计发现,应届大学毕业生收入2000~2010年间下降了近15%,而且50%专业不对口,很难按心愿找到合适的工作。

    第七点,两极分化和兼职工作。

    想找稳定的中产阶级工作?NO,没有了!你要么从事低工资的服务性工作,要么是专业的高技能工作。这一“就业市场的两极分化”现象从2009年经济复苏就开始了。而且,低工资的服务性工作往往还是兼职的。其中,四个中档职业类别受害尤其严重,它们是:销售,办公/行政,生产/工艺/维修,运营商/加工商/劳务工。而原因,正是“常规工作的自动化”,以及国际一体化和离岸外包。

    想找稳定的中产阶级工作?NO,没有了!

    3

    带来这七大致命趋势的原因是什么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技术进步以及带来的自动化”。

    1970年代以前,创新主要发生在机械、化工和航空航天工程领域,它们使生产力飞涨,工人工资提高。到了80年代,创新才集中到了信息技术上,对有IT技能的人来说,是有好处的。但是,对很多其他工人来说,并不是什么正面影响。

    90年代互联网发展后,技术泡沫创造了数百万新的就业机会,但也基本都是IT行内的事,而且远比不上生产率增长。到了21世纪,随着自动化提升以及外包,好工作开始消失,机器没有让员工更有价值,反而不断取代他们。

    另外,还有三个因素,或许有影响,但却并不能用来解释七大致命趋势。

    第一个,是全球化。全球化对某些行业和地区的巨大影响是不可否认的,但对美国工人的工资和就业影响不大,美国的制造业工人比例下降的最直接原因,还是技术进步。

    第二个,是金融化。金融行业的活动主要是“寻租”,既没有创造真正的价值,也没有增加社会的整体福利,它只是不断变着花样从经济的其他领域抽取利润和财富。它和社会不平等、劳动收入占比下降有相关性,但并不能用来解释“七大致命趋势”。金融部门的增长一直高度依赖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信息技术加速发展的衍生物。

    第三个,是政治。在美国,有些人会认为是因为工会力量衰退造成了社会不平等和就业市场的两极分化,但在加拿大,工会依然强大,却还存在着七大趋势问题。这说明,并非政治在作用。

    这说明,信息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对未来经济和就业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

    4

    “智能机器能否有一天侵蚀一般人的工作,揽去经济运行的大部分工作,这个问题不能从历史中学到,而是要由未来的技术本质来回答。”

    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信息技术的本质、它不懈的加速发展、它区别于其他力量的特性,以及它正在改变重要经济领域的方式。

    如果创新是繁荣的主要推动力,那么收入停滞也许意味着问题出在新发明和创意的生成速度上,而不是技术的影响。

    从历史上看,几乎所有技术都遵循S型趋势的发展路径,有加速期和停滞期。目前,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指数级增长持续了几十年之久,处于加速期。而其他领域的创新则发展放慢,进入暂时的高原期。

    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对其他领域带来推动力,但仅仅是量上的加速度,要实现真正的颠覆性创新,让收入中值再次开始实现实质性增长,还需要开启大范围的技术进步。

    那为什么信息技术就能有如此独一无二的增速呢?

    那是因为信息技术的一个本质特征是得到连续的S型曲线相对容易,每一次特定的半导体制造技术更新就会带来一段S型曲线。硬件和软件的共同发力,让信息技术同电力一样,不仅无处不在,而且涵盖了智能技术。

    和人力相比,由于大多数功能性机器人都能在某个领域,以更低的机会成本、更高的效率获得比较优势,因此智能机器代替人的工作自然就成了趋势。

    机器智能的影响无所不在,信息技术行业最为明显。互联网催生了一些企业,它们拥有巨大的利润和影响力,但雇用的劳动力却少得惊人。有人寄希望于信息技术普及带来的长尾现象,但事实上,这种长尾也是赢家通吃的状态,普通人靠新技术产生的长尾来赚取比固定工作更高的薪水,很难。

    所以,不要再相信那些轻轻松松靠公众号写稿就能月入十万的谎言,开微店或淘宝店就能维持中产阶级生活的神话,那些都是极少数。普通人对新技术的应用,更多的是休闲娱乐,对整体收入并没有太大作用。

    5

    看了宏观,让我们再以微观视角举几个例子,看看这些创新是如何日益威胁着高学历白领人士的工作的。

    2010年,一项自动写作技术“鹅毛笔”(Quill)被发明,并很快被众多顶级新闻媒体所使用,大约每30秒钟生成一篇新闻故事。据预测,未来15年由程序写出的新闻文章的比例将达到90%以上!如今,“鹅毛笔”正被设计成一个通用写作引擎,所写的分析报告赶得上最好的人工分析师。

    Google的在线语言翻译工具,能进行500对语言之间的互译,几乎任何人都可以立即免费得到几乎任何语言任何文件的简单翻译。

    WrokFushion通过将众包模式与自动化结合,几乎能完全管理和执行曾经高度劳动密集的项目,这大大减小了对内部员工的需要。中层管理将蒸发,文职人员和技术分析师等很多岗位将会直接消失。

    IBM的沃森系统从2013年,就被用于大型医疗机构诊断问题并完善患者治疗方案、训练医学院学生的诊断技术、变身企业销售高手和客户服务人员提供个性化协助等等。

    Facebook Cyborg(赛博格)智能软件应用程序可以同时监控和管理几万台服务器,对问题进行自动修复。事实上,如今大量的IT网管已经失业了。2011年,苹果公司耗资10亿美元、占地几百英亩建立的数据中心,员工只有50个,靠的就是“赛博格”。

    2012年,旧金山Good Data公司使用亚马逊的云服务对其6 000家客户进行数据分析,其执行总裁说,“以前,每一个(客户)公司的工作量至少需要5个人来完成,这就需要3万人。而我用180人就能做到。”

    Eureqa是一个使用基因编程算法的大数据分析工具,能够变身成为自行进行实验的人造科学家,或者具备创造力的艺术家。

    2012年7月,伦敦交响乐团演奏的《通向深渊》并评论家誉为“充满艺术感且令人愉悦”。该曲是由名为“伊阿摩斯”的一个运行音乐人工智能算法的计算机集群创作的。这样的创作它已经完成了几百万首。

    伦敦大学教授西蒙·科尔顿创建的人工智能程序“绘画傻瓜”,能完成有创意的绘画作品,甚至表达出抽象的情绪状态。

    还有股票交易所的机器人交易员造成华尔街数万个工作岗位的消失,离岸外包与人工智能结合带来的大批呼叫中心工作人员、IT人士、报税人、涉外律师工作的消失.....

    不敢再列下去了,怕我自己的工作也忽然消失。

    机器人上岗写稿,30秒钟生成一篇新闻故事

    6

    人工智能正在悄悄瞄上白领,威胁临近,还是要做好准备才是。

    有人说:应该学会“用机器赛跑”,而不是“与机器赛跑”。人和机器合作,这样的建议可行吗?

    听起来似乎有道理。来看看现实如何?

    第一种方式,是人来主导,以“人+机器”来对抗单独的“机器”或“人”,从国际象棋对抗大赛的结果看,似乎是有优势的。但这种胜利是短暂的,因为能够运用多种算法的“元”国际象棋计算机最终会打败人类团队。而且,雇主们是否愿意做出巨大的投资来为合作中的“人”买单还是个问题。

    还有,能够有实力与“机器”合作打败机器往往只是一小股精英人才,这些“基因天才”根本不存在失业问题,和大范围、系统性的失业问题根本不沾边儿。

    还有第二种方式,就是人机协作。试想,如果你是律师事务所的老板,有一批文档要做出“相关”和“不相关”的判断,你是愿意采用全自动化的方式来实现呢?还是把这些工作交给一帮法学院的毕业生来处理?不用想,全自动化更节省成本,明智的老板都会这么选择。

    人机合作,愿望很好,但在未来显然不现实。

    7

    技术带来的,不单单是便利,还有破坏力。认清这一点,可以让你更为清醒地走好自己的路。

    那么,除了对个人职业上的影响,人工智能还会对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有哪些前沿科技?对我们未来的工作和经济有怎样的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下次接着讲。

    今天的解读就到这里。倾一生之力,读经典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我是杜豆豆,感谢你的收听。下节我们继续解读《100本互联网人必读》系列的第四本书《机器人时代》,欢迎持续关注。

    人机合作,可行吗?

    (未完待续)

    创作不易,非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觉的文章有用,别忘了在文末点赞哦。

    读更多好书,请访问我的文集连载:《一生必读的万卷好书》。更多新媒体知识:《新媒体讲堂录》。更多区块链知识:《区块链科普》

    我是最高级别的“简书会员合伙人”。欢迎您加入“万卷好书读书会”:会员已超200人,需群主拉入。有兴趣的简友请加微信dudoudou189联系我。读书会座右铭:在浮躁的时代,安心读书写作,养育心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机器人,悄悄瞄上白领精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iot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