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出以前的照片,林月亮发现最潇洒的男孩子要属周实。虽说他个头不是最高,面庞不是最帅,但他在一群男孩子中间就是让人一过眼就能够感到他的与众不同。这一点她在她的侄女们那里得到了肯定,她们翻看她的影集,看到她和同学的合影,问着问着这是谁?这是谁?就会一致认为,周实显得最特别。
照片上的周实和其他八个男孩一字排开,他在左侧第四位;他们的前边是三个女孩,蹲在男孩们的脚边。那一次是她们一行十几个人在周六的午饭后没有回家,而是相约骑自行车去河坝水库游玩,最后,大家登上山顶,留下了一些照片。
那是在1989年10月金秋的一天,刚刚秋收假期后,大家回到学校不久。也是林月亮离开学校的前夕。
照片上的男孩中她记忆最清晰的是周实和水一鸣。那时吕彦斌已经参军离开了学校。其他的男孩有一个和她同村,但基本没有往来,剩余所有男孩都是周实和水一鸣的死党(大多是周实的),基本都是他初中时就建立起的友谊,他们都在其他班级。所以,有几个林月亮也许当年知道,但如今已经完全叫不出名字。
三个女孩除了她自己,另外两个女孩中一个是当时她最要好的女友,名叫郝妍丽(这之后的未来,她因为帮助林月亮传递与黄洛勇的往来信件,而最终她却与他成就一段姻缘)。
另一个美丽女孩的名字叫庞丽。她们相处很短暂,庞丽只是在一班插班一小段时间,可能比叶子存在的时间还要短暂。但在她插班的那段时间里,她俩座位离得很近,交往很密切。在林月亮的记忆中,庞丽非常有个性也颇显得成熟,她有一头浓密的长发,自然卷曲,常常被她拢在一侧编成一条紧实的麻花辫;她的俩只杏眼很大很圆,嘴唇很厚很带感,皮肤偏黑,看上去比较有印度美女的味道。她是那种会让人很难忘怀的女孩,林月亮在和庞丽短暂的交往中,完全被她迷倒。同样的,喜爱美女的林月亮在内心闪念过一个只有自己知道的秘密——如果自己是个男孩,一定要热烈地追求庞丽一番。
那个周末的下午,一群男孩女孩玩得很开心。从留下的山顶照片上看,河坝水库里的水还有很大一片区域,蔚蓝蔚蓝的,皱起波波涟漪,水和远处的蓝灰色的群山交接在一起,蔚为壮观。在男孩们的头顶上,是大海一样蓝的天空和大朵大朵汹涌的白云。
那天有风。照片上,男孩子们的裤腿被风鼓动得有如两只装满粮食的口袋;女孩子中郝妍丽一只手正在抚弄被风撩乱的短发。
端详每个人那一瞬间的姿态,你会发现周实最特别。他撒露的表情最自在,他自己本性中最根本的东西表露无遗,我们可以从他的表情中看出这个人气质非凡。照片上的周实一身军装,外罩一件象牙白的夹克,夹克袖口摞起来,里面的军绿衬衣挽在夹克收口处,军绿衬衣敞开着四粒纽扣,再里边露出来一角白色的罗纹挎栏背心。他当时穿的军装应该是空军的装束,因为只有空军会有那种样式的衬衣。他面露微笑,一只手吊在朋友的脖子上,身子和头部微微向朋友倾斜。照片中的周实实在像极一个纨绔子弟。
在多年不见、而一旦相见的那一瞬,林月亮从周实身上看到,他还残存着当年那股特有的气息——一丝吊儿郎当,又充满潇洒从容的自在。那种自在和纨绔是天生的,无论他在十七岁还是四十一岁,本质从没有改变。
照片上的水一鸣背着手,站得直直的,挺拔的很像一个士兵正处在稍息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位林月亮曾经攀附着明里暗里赶着叫哥哥的水一鸣,后来真的成为了军人,并且在他们所有的同学中,他的军衔最高,达到正团级。
他娶的妻子也是他们的同学。安然她们几个在聚会的餐桌上不遗余力为林月亮介绍了许久,她妻子叫什么名字,是哪班的,有何特点,是位老师,他们的女儿十四岁了。林月亮哦哦回应了半天,假装明白了她是谁,附和着她们说他俩的确很般配。其实,她一点也不知道他娶的那个女人到底是谁。更不明白她配得上他吗,她一无所知。
游玩河坝水库那天,做为最熟知水库周围环境的林月亮(她家离水库最近)给大家做向导兼导游,带领大家走遍了水库的大闸,闸底,堤坝,旁边的山,和水库中捕鱼人栏在岸边一条孤独的小船。
她不时指点着告诉大家一些风景和她曾经在这里发生的故事。特别告诉两个女友:“看,水库往南那个长长的慢坡上,就是河坝乡中,我在那里呆了四年。”
快人快语的郝妍丽不禁用她特有的略带吃惊的口气问:“为什么是四年?”
林月亮毫不迟疑地答道:“我留级来着。”
她们便适时闭口不再穷问原因了。
由于学校还没有放学,月亮也害怕遇见熟悉的老师,她带领大家偷偷摸摸爬上慢坡,准备转过学校的公厕,然后开始爬山。
当走在那个悠长的慢坡,妍丽说:“天啊,这么长的坡,你们走了四年,这要往学校运点东西,还不累死!”
她的话让林月亮一下子打开话匣子,回想起有一年学校修理教舍,老师安排她们学生义务劳动的情景:“我们被分成几个人一组,有男有女,有高有矮,总之不能自由搭配。这是我们那个秃顶老师绝顶聪明的主意,他讲究合理应用人才,总是讲“搭配合理才能高效率”。我没有分到和好朋友们一组,投机取巧是不可能了,只能自力更生。一组六个人,两人装车,四人运。他们连拉带推,把一车细沙从那边河边沙地拉到学校的教室门口。我拿到铁锨就选择和占据了装车的工作,和另一个孩子把一车沙装满就可以休息了。等待他们卸完那一车回来,我们俩就再装一车,如此,有干有歇,觉得还可以;同样,运送沙子的四个人也是在我们装车时就坐下来休息,车满就拉走,谁也不帮谁。
“各组都拉了三四趟。老师说:‘够了,最后一车,收工吧。’我们装满最后一车,就往学校走。
“我扛着铁锨慢悠悠走在这个坡上,我们组拉车的其中一个男孩忽然冲我们俩大喊:‘不能伸把手帮忙推一下吗?!’
“我却特别自然地说:‘我不是干这个的。’继续往前走。
“显然那个男孩被我不帮忙气坏了!几个人把车连推带拉弄到坡头,他把车咚一声停在涌路上就冲我赶过来,劈头盖脸一顿数落:‘什么,你不是干这个的?那你是干什么的?你比我们都高级,还是你们家不用种地?你不是农村人,你不用下地干活?你是个千金小姐还是个地主婆!?’
“当时,看着他那张顺着太阳穴往下流汗的、被气愤涨紫的黑脸,我却不得已笑了:‘我的意思是说我是装车的,不是干拉车这个活儿的,可以吗?看看我的手,也起泡了!你们有谁说过替我们俩装过一锨的沙子吗?我们分工了,根本没讲好合作!’
“他愣了片刻,随即嘿嘿嘿笑了。转身回去拉起车就往教室跑去。别的同学先是目瞪口呆看我们俩,等我们争论过后,大家最后也都咧嘴笑了。没有人帮他,也没有人帮我。”
听着林月亮的故事,两个女友在她身边也呵呵笑了。
在以后的若干年中,林月亮常常会想起来运沙土那件事。想起自己曾说的那句“我不是干这个的”,这句话一次次印证在她以后的生活中。当她一步一步走的更远,工作变得更好,她会不由自主回过头去看刚刚经历的那个时期。然后在心底真诚的对自己说:“看吧,我说我的确不是干那个的!”。
那句话成为她对自己的鞭策和要求,也是自己对自己的承诺和鼓励。
那一天,林月亮边爬山边对郝妍丽和庞丽讲初中时候发生在山脚下这座校园里的故事,她们一起欢声笑语走了一路。
在山腰上,他们一次次停下来回头看山脚下的风景。水库的水域越来越小了;河坝中学的两排教舍逐渐变成了两排小纸盒子;山下的田野已经鲜有绿色,被翻耕过的土地成咖啡色,一条条一块块分布成网格状;有星星点点的小的像蚂蚁一般移动着的农民正在播种过冬的小麦;很远的地方,有一处被点燃的秸秆,正升起一股扭动着的灰烟;再远的四方,分布着一个个灰茫茫的村子。
爬山的一路上,一群男孩偶尔为能发现几颗挂在酸枣树上已经熟干的酸枣而争抢;山蚂蚱嗡嗡舞动着翅膀从他们的脚下惊飞,引得有人去追扑;蝈蝈的鸣叫吸引周实他们慢下脚步,蹑手蹑脚寻辨它的藏身地,但终究未果;野韭菜在盛开着也许是最后一季的小小白花,招惹着蝴蝶和野蜂嘤嘤嗡嗡的盘旋在它们的花颜上;男孩子们推推打打,互相取笑没有抓到蝈蝈和蝴蝶的无能;三个女孩儿在他们背后更是耻笑着他们一群的莽撞,缺乏智慧和天真。
当他们爬到山顶,愈觉山下的一切变的渺小得可笑。大家你一言我一语:
“啊,看你们那破学校,火柴盒似的”;
“才那么一洼水哎!刚才我们在哪儿来着”;
“那条船呢?”
“哎哎哎,我的帽子!”几个男孩不约而同,在大风的逼迫下把头上的帽子抓到手里。
他们纷纷合影留念。又在平阔的山顶上按山的走向从东南端跑到西北端,兴奋不已。
河坝的山,已经被开采掉了很大一部分,人们开采山石碎成石子卖出去挣钱,这是山的南侧;山的北侧靠西边也被临近的村人开采掉一部分,而东北侧由于连接着河坝水库还比较完整。山的东麓,由于山脚下就是河坝中学,还自然无损的存在着。
这所坐落在山脚下的乡中,只在南侧有一侧围墙,东侧外围是一个落差较大的陡坡,下面是一条学生们每天都必经的路,学校类似在一个高耸的孤岛上,只有北面那一个宽阔的慢坡做为出口。
林月亮和江淑文她们几个常常中午不回家去山坡上游荡,时间充足就爬到山顶。哪一处的酸枣树上结的酸枣肉厚好吃;哪一处的喇喇罐长得又大又甜;山坡上哪一处的风信子花正在开放等她们去采;夏天时山坡林场的杏子,梨,苹果,如何才能去偷摘不被发现;秋天的酸枣,核桃,柿子,甚至再晚些自动在树上蔫干的黑枣,林月亮为它们动了不少歪脑筋。以致多年中,她无数次在梦中,偷偷步入果园,对到手的果实,在梦中窃喜。
有一年,林月亮从城里回去看望父母。她和她的爱人,带领俩个孩子,还有她爸爸林志诚去看河坝水库。老人说,他也好些年没有去过水库也没有上过山了。
她们沿着她上学时曾经走过无数次的那条路,一直把车开到学校曾经的操场上(新中学早在好些年前就搬到了乡政府所在的平原上)。下车后,他们想先去爬山,但林月亮说:“我得先去看看我们的教室。”
校舍已经破败不堪,窗上的玻璃没有一块是完好的,上面布满尘土和蛛网,门和门框也早被人卸去,大约去当作劈柴了。
林月亮站在门口望进去,教室比记忆中更狭窄,小了很多,没有桌椅板凳等一块木片,只是老师的半尺讲台还座落着,但已是残缺不整,最能表达教室的定义的,是讲台以上的墙面上,还留存着黑板的遗迹,上面满满一层积落的灰尘,有的地方已经脱落掉,露出里边的石头和草灰。
在那间空荡荡的教室中,林月亮忽又听到了她们的打闹声,读书声,老师板书时粉笔与黑板摩擦发出刺耳的啾啾声;杨老师,张老师,贾老师,刘老师,乔老师,宋老师,王老师,毛老师……他们使用着大致相同又稍有不同的远近乡村的乡音,为面对的几十个孩子讲述着数学,语文,历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学,音乐……
一忽间,在林月亮的面前,他们那些人几乎同一时刻不分前后一拥上前,从她的记忆中纷纷跳跃出来,就站在她面前的讲台上。他们有的中年,有的年轻,有高有矮有胖有瘦有男有女,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可敬可爱。而下边的同伴们,已经安静的落座在各自从家里背来的,高矮宽窄各不相同的凳子上,书本摊开在面前七扭八歪就要散架的书桌上,手中握笔,张大一双双眼睛充满期待。
那一刻,林月亮的眼睛湿润了。
事实上,在上学的时候,他们几年时间加在一起给予她的全部,几乎都没有这一刻这么打动她。
我们该如何理解她这样的感情呢?
曾经坐在这里的林月亮,还太小,弄不懂什么叫做珍贵。站在空荡荡的教室中,她才发觉自己长大了。
如果记忆还忠实于那个年代,其实林月亮最想念和最想感谢的是那位教她音乐的毛老师。一位在80年代农村中颇显时髦,长相妩媚,穿着似城市美女的女老师。
她之所以能够如此打扮时尚,据说是因为她嫁给了一个北京来的下乡知青。后来,知青返城,虽还他没有把她带到北京生活,但他们的小女儿已经被带过去,每到假期她就去北京与他们相会,正在等待机会调往北京。她全身上下的穿戴都来自北京的商场,当然她和农村中的女子就会有天壤之别,本质不同。
那一年,学校接到上级通知,要求学校和学生们准备表演节目,出席大王庄镇的文艺汇演。于是,三个年级分别有一些女孩子被毛老师挑选出来,在周末指导她们进行集中排练。有一个节目是集体舞蹈,音乐配的是“我的祖国”,当时因为领唱不是林月亮,她心中戚戚了很久。但当毛老师告诉她让她独唱一首“游子吟”的时候,林月亮的心中又充满了对毛老师的爱戴。
上台那天,她们老早骑车赶到大王庄镇政府。在一个通常用来唱戏的戏台上搭好的席棚里,毛老师用她自己的化妆品给女孩们描眉毛,画眼睛,涂上红艳艳的胭脂在两边颧骨上,另外一些胭脂在嘴唇上(只有她自己使用一管口红)。基本上,她们除被掩盖住了真面目以外,也降低了露出真面孔被哄笑的危险。一群女孩除了她们自己明白身份,谁也辨不清她们谁是谁,以致下了台,她们可以一抹脸,坚决不承认刚才在台上扭扭嗒嗒出丑的就是本人。
那样的妆容,可想而知,女孩们不但不美,反而都被丑化了。但林月亮和毛老师合作的游子吟还是赢得了很多掌声和欢呼声。毛老师用一架风琴为月亮伴奏,她用自己饱满的热情和感受,几乎唱出了虾球坎坷的命运。
那次汇演,林月亮得到了一等奖,奖品是一只印着毛主席头像和语录的带盖搪瓷茶缸。回到家,她把它送给了爸爸林志诚。这是第一次,她唯一靠自己的付出所得能够捧给父亲,而不是用他的钱购买的礼品。那样纯洁而没有任何动机的礼品,在她的人生中能够心甘情愿的捧给别人,少之又少。
故地重游,林月亮慢悠悠走遍了两排教舍,希冀着能够找到哪怕一丝一缕她曾在此生活过的足迹。可惜的是,无论教室,老师办公室,拐角处的食堂,她们在冲刺阶段曾经住宿过一段时间的宿舍,走遍了,都没有一处留有她的痕迹。
她忽然很后悔,为何当年没有做一件国人所到之处(尤其是世界著名的名胜古迹)普遍爱做的事情——在某一棵树干上刻下一个标识,以供自己日后来到时,围着它上下左右辨识,然后惊喜的发现它,抚摸着它因随树木生长而扭曲变形的痕迹。即便需要像猎狗一样凭借着若有若无的信息,这里嗅嗅,那里闻闻,需要反复肯定再否定并终于肯定:“这里,是这里,就是这里,我寻找的就是这个!”那将多么令人感觉到幸福。可是,因为当年自己没有做这样的印记,如今便无从寻找到那份惊奇的喜悦。她的行为合理合法了,却不知道,有一天会不合自己的心情,不合自己的心意。
她忽然想到:“二中呢?不会也败落破毁至此吧?我希望最起码高中的校园还如我的记忆一般。”
同行几人催促她:“走吧,几间破教室有什么可看的!”的确没有什么可看的,却仍然让人流连。
那是2000年,她的爸爸70岁。看着矍铄的老头在山腰甩下他们一大截,已经快登临山顶,林月亮心中既是敬佩又是幸福——爸爸还能爬得动野山,他还没老。
1989年那个秋日,林月亮他们一群十几个男孩和三个女孩度过了愉快的半天。那半天中,没有谁知道或者说得清楚谁在谁的心中激起了一小片涟漪,也许没有什么所谓的爱意,却一定不乏青春期异性间进一步的了解或者好感。
林月亮早已想不起是哪个男生,为她们三个女生拍下了三张难得的瞬间。这些照片何其珍贵,给她的记忆添加进足够的养分,使得若干年后的今天,当她打开相册,猛然发觉自己曾经的真实。
其中一张照片上,三个女孩互相携手也作搀扶状走在水库倾斜的内侧堤坝上。风很大,她们的头发飞舞凌乱,上身的夹克衫和裤子都向后鼓满空气,步调很一致,全是右脚着地,左脚在后侧刚刚抬起离地。她们的脚下是被水冲洗了若干年,又被风吹雨淋日晒若干年,比她们年龄不知大过多少倍的、青白色、形状完全没有规则的、大小不等的石头。它们如此坚固而执着,每一片都刻画着永恒的时间。
库坝上的一根线杆在照片上显得高耸入云,直插云霄,仿佛它的另一个功能是搅动在蓝天上飘浮着懒惰的一动不动的白云,让它们勤奋的跑起来转起来,好变幻出不同的幻影,从而达到这样一种效果——每一刻当你抬头仰望,你看到的已不是上一次你看到的那幅画,刚刚才是万马奔腾的壮举,转眼,马儿们已不见一匹;现在,正有滚滚浪潮一浪一浪席卷而来;再过一刻,也许你看到的又已经改为一大堆一大堆,仿佛棉花制造的平静的海洋。而照片上的那一瞬间留下的画面,非常像一张众猴嬉戏图(只不过猴子全是白色的),左侧最大的一团非常像悟空,而那只线杆正好充当他的金箍棒;他望向的方向,分别有四五团白云,就像四五只小猴翻着筋斗向他飞奔而来;越仔细看越觉得悟空在咧嘴向它们微笑,仿若鼓励着它们,赞许着它们。
另外两张照片都是三个女孩蹲在船头上。其中一张林月亮和妍丽的手中均握着一把水草,那东西她们老家叫榨菜。林月亮实在查找不到它的科学命名,她只记得那东西很好吃,洗净撒点盐用油在锅上一煎,又有一点淡淡的腥味又有浓浓的香味,一点不亚于煎鱼。三个女孩都没有望着镜头,而且分明是在看不同的风景。船,水,山,天,红、蓝、紫,她们的衣衫颜色各不相同,她们都在微笑,却不知那一刻她们都在为何出神。
同样是在船上的另一张,紫衣的郝妍丽摆弄着手上的水草,红衣女孩庞丽一手搭在林月亮的背上,一手搭在自己的左腿上,眼睛落在妍丽的水草上;妍丽聚精会神像在数着水草的叶片数量;唯独林月亮,握住水草的右手搭在船舷竖起的一只杆子上,左手同样搭在自己的左腿上,一脸稍显严肃状望向镜头。
两张照片镜头的切入点,船,水,山的位置完全相同,应该说两张照片的曝光时间相隔很近。但仔细比较,你会发现,唯有天上云彩的形状,位置略有不同。
可见,天上的云和人的表情一样,变幻莫测且稍纵即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