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味菜肴,苗家美食。
湘黔苗族,嗜酸如命。犹如辣椒之于湖南人,陈醋之于山西人……
为何苗家人对“酸”情有独钟?
据说,苗家人被华夏族赶入梅山,又被迫向西南迁移,进入十万大山,因长期居住于深山,多峻岭及沟壑,交通不便,缺少食盐,苗家人只得以酸代咸,久而久之,沿袭成俗。
苗家酸食可分为两类——酸汤与酸菜。
酸汤,酿也。在平时菜肴中掺入酸味调料,此与汉人的食醋略同。不过,酸汤做法亦有苗家特色。苗人将淘米水或豆腐水存放在瓦坛内,再放入一些老酸汤的沉淀物;或将叶子菜如白菜、芥菜等洗净煮沸后,加进一些酸醋或老酸汤渣,再盛入酸坛内,数日即成酸汤。
食时,取出酸汤再煮一次,加上辣椒、盐等调料,味道极鲜,味浓开胃,增进食欲;又作日常煮食鱼及其他(除荤食外)菜肴调味之用。
酸菜,腌也。即腌制之菜,种类甚多,如鱼、牛肉、猪肉、猪肉、鸡、鸭以及各种植物菜,均可酸制以食。
就个人而言,最有喜欢吃的是酸鱼和酸肉。
酸鱼有生、熟两种做法:熟制时先将鱼剖洗净,于锅中烘焙至鱼鳞渐起黄色,取出加少许盐,置阳光下晒几天,再拌入一些小末,然后装坛,于坛口的鱼层上铺一层桐叶,再用桐叶塞紧至满,倒口于地上,或倒扣于一水盆内,使空气不能流通,盆水随时添加,经月余,即成。
生制法则将剖洗净之鱼先拌入适量辣椒末、盐、香料,稍腌数日,再层层装入泡菜坛,每层之间撒上一层糯米粉或玉米粉,盖紧,以水封严,约经四个月,即成。
此外,酸鱼既可生食,又可煎食,色鲜味美,风味独具。酸肉制法与酸鱼生制大致相同,但腌时间只需十余天,多为煎炒或水煮食之,不可生食。
某人曾一度迷恋贵州镇远的酸鱼,打听清楚秘法后,回家“死皮赖脸”让老母亲入手,虽也成了几坛,终究情不自禁加入了湖南风味,辣的刺激远远高于酸味,自然也就欠点正宗的“口齿留酸”了。
至于酸肉的做法,与酸鱼大体一致。
贵州黔东南地方平台曾发表过一篇《台江苗族特色饮食》,文中详细记载了酸肉的制作手法:把猪肉切成不大不小的块,再自家设置的酸坛里,按一层肉一层盐的办法,层层压实,待盐溶化后,再把肉取出,再每块肉上,在均匀地搓上糯米饭和酒糟后,另加入一些香料和辣椒面,在放进酸坛里,盖严。这样做的肉,不但味道鲜美,而且可以保存一年到两年。
不得不说,苗家另辟蹊径,在常人不喜欢的“酸”味上,独树一帜,将味蕾刺激达到了另一层境界。此外,据中医五行五脏的说法,酸应对肝脏,吃酸对肝多有益处,苗家的养生之道却也是暗合医道。
PS:本文部分内容,如酸肉的制作手法,大同小异,有所借鉴,特此感谢走在前面的民俗文化研究前辈。咕噜咕噜,致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