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槐论坛上现代诗是很少的。以前我把自己的诗,12年以前写的那些破玩意儿贴上去的时候,除了斑竹给加为精华外,几乎没有人理睬。后来,因为要下载三槐上面的课件,以及其他资源,所以就继续发帖子。遇到张长弓是我最大的收获啊!再贴一篇她的读诗笔记。而这首洛夫《我非温温顺顺的蚕》,是丰子恺的传记中读到的,当时就觉得非常喜欢。后来忘记了。现在三槐读到,遂了心愿。
我非温温顺顺的蚕
不吐缠缠绵绵的丝
皓首穷经
饱餐经典
吃尽诸子百家不留一根骨头
古典的
我细细地嚼
浪漫的
我轻轻地嚼
现代的
我疯狂地嚼
从二十四史到妇女宝鉴
从圣经到肉蒲团
从兴吃到 亡
从真理吃到谎言、
再从谎言吃到真理
弃圣绝智
我在执行老聃的 灭 书计划
我的 卵
在太阳底下
将孵出
一窝秦始皇的梦
长弓的笔记随笔:
每次读到洛夫《书蠹》诗中的这几句,就忍俊不禁。早就想贴这儿“众乐乐”了。作者是在嘲讽天下不解人情事理的读书人,不过也是在自嘲。只是本来已经就是书生了, 干脆佯狂,嘟囔着“我非温温顺顺的蚕/不吐缠缠绵绵的丝”,大模大样地啃书去也。
南怀瑾老先生在《论语别裁》中讲到,清入关后收揽天下人才,开个博学鸿词科,只要走个过场就可以高官厚禄享用着。第一年开考,有不少所谓的遗民持观望态度,结果第二年,考试的士子挤破了头。有人写诗,“一队夷齐下首阳,几年观望好凄凉。早知薇蕨终难饱,悔煞无端谏武王。”这诗写的极尽挖苦之能事,实在是有点刻薄。读书人保持操守 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当年一样,现在也一样。
新年将至,本来想说点好玩的事情,结果才发现论语不好玩,一肩担尽古今愁的论语信徒,累!《中国美学十五讲》看的倒是摇头晃脑,乐在其中,可是又有点虚,一说就俗。
只有骆玉明教授讲的《世说新语》,至情至性,因为本来张扬的就是人性中渴望舒展的一面,尽管魏晋时期的文人多灾难,但生命的活力也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
有时候的觉得, 今天和过去的每一天没什么不同,和即将到来的每一天也没什么本质的差别,只是正好处在了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临界点,于是就承载了这么多本来不必承载的希望与期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