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孩提时代,特别喜欢缠着父亲讲他年轻时的事情。有些事情直到现在还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就整理了几个小故事,分享给大家。
1)换粮食
因为爷爷不管事,奶奶是个女的。虽主内管家 ,但是对外不能没有个话事人。父亲上面两个姐姐,下面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上面的姑妈当时也已出嫁,在家里父亲的最大,便也早早当家了。
父亲当了掌柜的,可也还是个半大的孩子,当时除了在农业社多干活,多挣工分外,也没有任何的办法挣钱。父亲说在闹饥荒的三年里,家里只能以野菜为生。当听到可以去陕北换粮食,父亲和爷爷砍伐了家里的一棵大桐树,用架子车推着,走了两天一夜,换回了一些口粮。回到家时已经是四天以后了,脚也磨破了,肚子更是饿得咕咕叫。可他看到家人那期盼的眼神浮现于眼前,却欣慰苦算没白吃。这便是父亲的第一次出远门经历,途中不知道经历了多少苦难,只有那么淡淡的几句话,道出了他的担当与责任。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后来我把这个事情讲给孩子们的时候,他们简直觉着不可思议,还问到:“那爷爷为什么不开车子呢,开车子不是更快吗,走着多累啊?”我不得不在心里安慰着自己:“不能怨他们,没有在那个时代出生,是无法理解的,我们是有代沟的。”却也是不知如何回答孩子们的提问。
2)买自行车
随着后来的改革开放,实行了包产到户。家里的经济条件稍微有所好转,父亲仍然还是一家之主。眼看着村里和三叔同龄的人都结了婚,三叔还是一个人。父亲心里很是着急,忙着托人给三叔介绍对象,一直没有说到合适的。
后来,有人给三叔介绍个对象,是山东人,那便是之后我的三婶。在要准备结婚,女方家提出要一辆自行车。当时一辆飞鸽牌的自行车,要一百八十元,但是如果不答应婚事可能就会黄掉,父亲咬着牙槽答应了对方。可是,钱从哪里来呢?这时候刚好临县在搞大基建,在村里招人。父亲和奶奶商量后,为了给三叔娶媳妇,就报名去了。
在工地上干的是苦力活,为了买自行车,父亲每天只吃二两粮食,有几次在干活时,都差点晕倒。在知道父亲的情况后,工地上便有人给父亲取了个外号“二两”。差不多半年的时间,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才凑够买自行车的钱。奶奶看到父亲的样子,忍不住心疼,掉下了眼泪。就这样,父亲用省吃俭用的钱,按照约定买了辆自行车给女方后,三叔便也结了婚。
3)分家
三叔结了婚后,我们三家人住在一起。时间久了,难免会发生口角。这天父亲便把一家人召集起来,商量着分家的事。父亲开口说到:“给老二老三也都把婚结了,现在都成了家,随村里大流,我们也分了家,各自过好各自的。我在这里先表个态,家里东西啥都不要。”二叔三叔也都没有说话。就这样,父亲带着我们一家,离开老家,搬到了自家宅基地上的一间小房子里。
后来我问过父亲:“你帮着两个叔叔了娶媳妇,就这样分了家,啥也不要,难道不觉得亏的慌吗?”父亲的回答是:“我是一家之主,又是老大,就应该有个当家的样子。”听到回答,瞬间我觉得是自己狭隘了。父亲带着我们这个一家四口,又从头开始了,他又成了这个家的家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