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看一副画作的时候,画作的性格,往往反映的都是一种画家自身的特点。或者是崇尚古典的,或者是光怪陆离的,又或者是悲天悯人喜欢描绘现实的。鲍里索夫-穆萨托夫是属于这一种略带一些忧郁,崇尚古典的画家。
鲍里索夫-穆萨托夫出生于1870年,逝世于1905年,又是一个短暂生命的天才画家。画家的作品自带一种忧郁浪漫的气质。这跟他从小的境遇有关系,出身不高,并且画家在两岁的时候,从椅子上摔下,自此之后都带有一些残疾,一生驼背。这种人生经历的画家,一般都会视绘画为自己最后的避风港,他们不会去追求什么大题材,或者说是有深沉历史感的绘画作风格,但是往往对内心的忧郁,悲伤,感动以及一些细微的情感,会体会的特别深刻。
穆萨托夫进入俄罗斯画坛是1890年代,在这个时代,俄罗斯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都已经走入到了一个死胡同,属于革命的前夕,各种各样的思潮,各种各样的主义理论以及各个阶层之间的争斗都已经走到了顶峰。在绘画上也是如此,自小有残疾,或许对画家的性格有了过度沉重的塑造,穆萨托夫就像是固守着一片自己的小小园地,在这一片小小的园地里,画家孤独的,略显忧郁地品味绘画给他带来的美好。
画家在巴黎学习的时候就对高更异常的推崇,他希望寻找一个时期,能够将人与周围环境世界最自然的关联表现出来,穆萨托夫的画作,景和人的搭配十分的和谐,没有一个绝对的侧重,而是将景色和人物完整的统一起来,在他的笔下,描绘了很多浪漫的花园,以及公园中的人与景,就像这一幅《池塘》一样。
池塘在绘画的符号体系中,是典型的浪漫主义的象征,尤其在这幅画作中,透着回忆中最浪漫的美感,夏日,傍晚,池塘,静谧,没有特别鲜艳的景色做烘称,仅仅是最简单的蓝天白云,倒影,绿色。简单的搭配,让池塘看起来就像是一面镜子,又像是一双明媚的眼眸。
说到这里,可以再举一个池塘或者说是水作为一种浪漫符号的体现。在前几期晓松奇谈里,冯小刚带着自己的新电影《芳华》接受了高晓松的采访。他在回忆起自己在文工团的生活时,就说道,在《芳华》的很多场景里,会有一些过度的渲染,但这就是在他印象中最美好的样子,要有水,要有水边上那些青春靓丽的人。水似乎是一种浪漫的反射镜,又或者是起到一种折射扩大的效果。让整个画,整个电影,或是整个氛围都变得特别的浪漫而有气质。
这幅画作创作于1902年的夏季,到当年的秋季创作完成。值得一提的是,当1902年秋季这副画完成的时候,画家也与画中的主人公,也就是穿蓝色裙子的姑娘走入了婚姻的殿堂。由此可见,在创作这幅画的时候,画家的内心是涌动着浪漫与爱情的冲动。带着这种浪漫的爱情的感觉,也让这幅画的情感变得细腻柔软,这种浪漫温柔的心境,也把这种感情传递到了笔触上。
但就如我们前面说的,画家的内心是忧郁的。在这幅画中场景虽然和谐温暖,静谧,但是正是这样安静的景色却更易让人们去体会自己内心的忧郁和小小的伤感。也正是这样的静谧,会让人去静下来慢慢的体会一下自己内心的种种感伤或不快。
作者在创作这幅画时,内心的感受曾向自己的未婚妻诉说过,“这幅画,我要么只有创作成功,要么就永远不会,仿佛过后就开始了新的生活,所有的一切以另外一种形式笼罩着我,我想用这一幅画的真心当做与你结婚时的礼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