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夫妻双双下岗
经济学家把过去的经济危机总结成规律,未来如何走向?经济学专家也许就变为经济砖家,他们和普通人一样茫然。
作为经历过经济危机的人,只看重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现在要把握的,还有对未来的规划和努力方向。
樊永远不会关注经济学家如何解读经济现象,但是清楚的记得九十年代末,工商业改革,她所在的糖厂倒闭,成为一名下岗工人。雪上加霜的是丈夫也下岗。
社会必须变革,家庭的困难只能自己解决。樊和丈夫抱着女儿,拿了一点简单的行李来到这个小镇淘金。
2 寻求出路,开一间小小的化妆品店
樊从一马平川的河套平原来到这个沟沟坎坎的黄土高徒,不为耕种,只为寻求一家人的生机。
大姑姐早先来到这里,开了一家洗化超市,生意兴隆。开始的时候他们在大姑姐的店里帮忙,时间长了,樊觉得各种不合适。
通过观察大姑姐家的生意,她想自己开一间小店,与丈夫商量,他没什么建设性意见,只是好大喜功的空谈。
樊拿出自己的一点积蓄,又东凑西借的筹措了一些,在小镇最繁华的步行街,开了一间化妆品店。
樊的丈夫,下岗前是技术很好的电工,而小镇当时处于大开发阶段,找个工作很容易。
但是每个地方他干不了多久,不是别人炒了他,就是自己炒了别人,没有一处能干长久。回来还会骂骂咧咧:“这个工地老板太操蛋,活儿太累,工资不高。”
以前国企的大锅饭吃惯了,不想受累,还想挣大钱,结果处于不断的辞职和不断寻求新工作中。
后来看到妻子的化妆品店收益很稳定,找工作的热情也懈怠了。
一样是下岗职工,选择不同,看问题角度不同,一切都不同了。
樊每天起早贪黑,小店的生意越来越好。当时,小镇还没有几家美容院,樊添置了两张美容床,雇佣了一个美容师,小小美容院就算开张了。
随着业务的增大,前店售货,后店美容的格局非常逼仄,客人容易流失。樊又在附近的街面租了一个大一点的店面,楼上美容护理,楼下售卖化妆品。雇佣了四五个美容师,美容院正式营业,生意到了突飞猛进阶段。
孩子一点点长大,樊买了楼房,买了车,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丈夫后来干脆不出去工作,每天在小区里和人们打麻将、侃大山、吹牛。偶尔来到店里参与经营,美容师和他不太融洽,美容院里有个大男人晃来晃去,客人也感到不舒服。
樊对丈夫一直是包容又忍耐,让他在家照顾孩子,给孩子做个饭之类的。他哪里能听进去樊的劝说,觉得美容院就是他的,他是指挥者和掌舵者。
樊痛苦而无奈,生意蒸蒸日上,家庭冷冷清清,有时很晚回家,丈夫连个影子也不见,偶尔询问一下,被他粗暴的堵回去了。
煤炭形势大好的时候,小镇的经济飞速发展,美容院也乘上了东风,樊第三次扩大美容院规模。
第三次的扩大整修,美容院无论是设备还是环境都上了一个台阶。客人也源源不断地增加。生意好,不见得家庭生活好。挣钱多了,丈夫花钱无度,樊以为他打麻将输了,后来才知,丈夫可能还有别的问题。
从此樊开始掌控他的支出,一直以来就是樊在养家,这点底气还是有的。
夫妻吵吵闹闹几十年,现在女儿也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樊觉得淡化夫妻关系,好好做生意,关怀女儿,关怀自己,好好活吧。
3 让利别人,给自己减负
去年春天,机缘巧合,北山有一间很好的门店出租,地理位置好,有很多停车位,环境也好。樊决定第四次扩大美容院规模。
这次樊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跟随自己干了十几年的俏厨娘和海梅带进来。让她们入股美容院。
樊有三个考量:第一,俏厨娘和海梅在这个美容院工作过十几年了,这是给与她们的工作奖励;第二,俏厨娘和海梅已经有丰富地美容师工作经验,一直也参与营销,经营理念也成熟。俏厨娘和海梅主要负责美容院工作,她主要管理楼下的化妆品店,分工合作,积极性带动了,生意也会有个好的开端。
第三,樊感到精力大不如前,减少工作量也是迫在眉尖。她们加入进来,代理商的学习和会议大多让俏厨娘和海梅出去,让他们成长,也把自己解放出来,陪陪女儿,陪陪家人。
最主要的是她们相处了十几年,他们之间是老板和员工的关系,是长辈和晚辈关系,也是朋友的关系,今后还是合作者的关系。
5 经历几多人生风雨,归来仍旧单纯美好
樊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今日仍旧活的纯粹,单纯美好。岁月在她身上没有留下伤痛的痕迹,追求容貌的美丽,追求身体地安康和安宁。
也许是与从事的美容行业有关,小巧玲珑的樊,很少有人认为她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女子。
樊,个子小,胆子小,声音小,但是近二十年,把一个小小的化妆品店发展成当地有名的美容院之一,却是大手笔,大气魄。
曾经的下岗职工,今天已是不同往日,只要努力,人生就有无限的可能。普通人演绎着经济发展轨迹,与经济学家无关。
附:美容师系列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