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乐】《东北民谣》:乐景写哀情的极致

作者: 朴谷 | 来源:发表于2023-12-06 23:55 被阅读0次

谷说·说乐

又一首毛不易的神作,介绍给大家。

他所有的歌中,我对《东北民谣》的喜爱,绝对可以排到前三。

原因之一,是它太有辨识度了。毛毛大部分歌都是轻吟浅唱,这首却是锣鼓齐鸣,旋律与歌词却又对比明显地激越悲凉,声声透耳入心。

原因之二,是《东北民谣》的历史厚重感。听完短短一首歌,仿佛读完一部厚厚的关于东北变迁的乡土文学,让人沉浸其中,热泪盈眶。

歌词是一如既往地拔尖,扣人心弦,用伯乐薛之谦的话来说就是“你的词写到我想给你跪。”

三九的梅花红了满山的雪

萧条枝影月牙照人眠

小伙儿赶着马车手里攥着长鞭

江风吹过他通红的脸

锣鼓声声正月正

爆竹声里落尽一地红

家家户户都点上花灯

又是一年好收成

好一个“梅花红了......雪。”我等描写这样景象,估计写个“满山白雪中,簇簇梅花红”就自以为不错了。而用“红”做动词,同样的景致,他的词却能在人眼前鲜活地跳动,我的则相形见绌,呆板得多了。“月牙照人眠”运用了拟人,仿佛襁褓中的婴儿在着母亲温暖的怀抱和轻声的摇篮曲中倦然入睡,为原本萧索的东北雪夜带去一抹温柔。

相比于前两句的细腻勾画,后面两句的措辞则显得朴实无华,简单地交代了“谁”,“干什么”,“怎么样”。我猜,风格上的转变是作者有意为之。前两句大有母性的宽柔,后两句则是粗犷的雄性风格,一阴一阳的语句为歌曲中的男女主角定好了基调,就待他们一一走上舞台。

副歌很明显是东北过年时庆祝的场景。这时候看不出什么,旋律也远没有一般歌曲的第一段副歌感情充沛。有时候听到这里会迷迷糊糊的:嗯,这就到第一段副歌啦?但是这一段的隐而不发更为第二次副歌的爆发作了一个阶梯式的铺垫,用自己的平淡强化了第二段副歌的感染力。

清泠泠的江水滔滔流了多久

像那游子一去不回头

姑娘含着眼泪孤单站在门口

一眼望断了多少个秋

大雪封门再送财神

烈火烧不尽心上的人

霜花满窗就在此良辰

我俩就定了终身

这两段画面的萧索已经呼之欲出了。

把“江水”比作一去不返的“游子”,姑娘的神态中,一个“望断”用得极好,望断了秋,同时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愁肠寸断的苦痛。

“送财神”道出时间正是家家欢庆的春节。在气候严寒的东北或许还保留着烧火的习惯,或者有意用火来突出年代感。亦或有一种更悲哀的解读,那便是焚烧纸钱来表达对心上人的思念,因他已经永远地离去了。好的歌词,就应该像这样,虽不隐晦,但是能经得起细细品读,品出不同的意思来。

整段唱完,不难勾勒出这样一个画面:别家都热热闹闹地送财神的夜晚,姑娘盯着烈火,摇曳的火焰中心上人的身影忽明忽暗。思绪蓦地就飘到了那个互许终身的良辰,耳鬓厮磨你侬我侬。而回到现实,不论因何,自己那心上人是再不能陪伴在自己左右了。

塞北残阳是她的红妆

一山松柏做伴娘

等她的情郎啊衣锦还乡

今生我只与你成双

锣鼓声声正月正

爆竹声里落尽一地红

家家户户都点上花灯

又是一年好收成

家家户户都点上花灯

又是一年好收成

听到“塞北”句,眼泪不自觉地夺眶而出。句中所含的悲剧美学真的很少有歌词可以媲美的。

“残阳”二字为悲怆的情绪定了调,后面的描写无一不是对这一基调的加强。

残阳作红妆,一山松柏作伴娘,这婚礼的排场实在是太大啦。但是这么大的排场又有几个人呢?只有姑娘一个,伴娘只是一棵棵不会言语动作的树木,更不提早已不知去往何方的新郎了。婚礼大喜的场面配上本就空旷寂寥的场面,使得姑娘心中的孤独悲凉无以复加。

“等她的情郎衣锦还乡,”实际上等得到吗?前文“一去不回头”,“烈火烧不尽心上的人”等线索无一不在暗示着,已经等不到啦,“今生我只与你成双”注定要成为乔峰式的“空许约”。

空旷覆满白雪的苍山是姑娘不愿面对的“婚房”,那么回到村落呢?

“锣鼓声声正月正,爆竹声里落尽一地红。”毛不易很会挑选场景。他偏不写鞭炮“噼里啪啦”燃放的过程,偏偏要写爆竹燃尽过后那满地的红纸,正如周杰伦形容的那样烟花易冷——这里是爆竹易冷。

“家家户户都点上花灯,又是一年好收成。”华灯初上,正是除夕夜大家在室内躲避外面的风雪,家家户户团团圆圆包饺子,清点下一年以来的收成。想象一下,在这么一个阖家欢聚的时刻不论是在黑洞洞空无一人的室外,还是在烧的火只能映照自己孤独身影室内,我们的女主,会是如何一番心境?天大地大,可有她的一方容身之所?

在我听过的歌中,这首《东北民谣》可称得上是乐景写哀情的极致。旋律什么的我分析不来,只能写写歌词中的乐景哀情,不然就从曲子的角度来说,也能找到这么鲜明的对比。

让我们从整体再来看看这首歌。歌曲的第一层描写的是东北的一个姑娘和一个小伙定下终身后,小伙远走他方,再未回来的故事。往深一层想,地势坤,歌曲中的姑娘能不能指的是东北这片土地本身?小伙能不能是经济中心南移后,大量背井离乡去讨生活的人?

很多原本生于斯长于斯的男男女女,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只能去大城市,以期赚到大钱,衣锦还乡。但我们也知道,在如洪流般的城市化的进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人后来再也不能或者不愿回去,留在了大城市,一如歌中所唱“像那游子,一去不回头”。正是在歌中反映了这一现象,我才认为毛不易的这首歌超过了一般的流行音乐,达到了纪实文学的高度。

毛不易自己就是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出生于90年代的他见证了那个人口流失严重的时代。看着东北的点点变迁,对于情感细腻的他来说,是愁思,更是创作源泉。正是对家乡这份深沉的依恋,成就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东北民谣》。

相关文章

  • 人生思索——我读《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散曲家马致远的一首著名的小令。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的佳...

  • 国学 || 唐诗艺术⑻

    02 唐诗的“情”与“景”③ 除了以上已经讲的几种方式外,唐诗中还有“以哀景托哀情”、“以乐景衬哀情”这样的表现手...

  • 以乐景衬哀情

    导入:两个童年有什么不同? 记叙文六要素概括文本内容。 齐读《诗三首》 分析文本《红楼梦》: 怎么表达悲伤的?齐读...

  • 生而为人,对不起(一)

    内有大量剧透,慎入。 在做古诗鉴赏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种套路,啊不是,是遇到一种写作手法,叫以乐景衬哀情。 以乐景...

  • 哀乐相生,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曾其哀乐

    写作技法中的哀乐相生,是一种反常的写作手法。但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却能更好的呈现出哀与乐的表达效果。 《红...

  • 《人生自有诗意》(三百八十四)

    不读诗 无以言 这是一首不知作者是谁的诗。本诗以乐景写哀情,而且暗用了“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和“昔我往矣,...

  • 乐哀

    《乐哀》 我在客厅乐又哀 风 你从没关的门吹我的脚踝 难道你用的是左手? 光 你先触摸我的脸庞 难道你是习惯于伸出...

  • 哀 乐

    原来你手中捧着的娇艳玫瑰 是为了祭奠我的葬礼 生前我就喜爱这火辣的瑰色 不料你都还记得 以前都是我求着你才肯给我买...

  • 2017-09-20

    «诗经·采薇»中有句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后人对此啧啧称道。何也?有人说是以乐景衬哀情;...

  • 古风.兄弟

    同根并蒂樱,血脉手足情。 弟乐兄先笑,兄哀弟泪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说乐】《东北民谣》:乐景写哀情的极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tls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