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五行”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的《甘誓》与《洪范》两篇中。
《洪范》中对五行的解说就已经很系统了。“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我在这里也就列举出“五行”的最早出处吧。其余的什么相生相克那些东西我就不多嘴了,“百度”搜一下“五行”显示出来的内容比我能写出来的详细多了。
这里想重点讨论下现代人对“五行”的认识,就是我们对待“五行”这个东西的态度;我们现代人对待“学术”、“学问”的态度。
近代以来“阴阳”、“五行”多被学者们,特别是所谓的大科学家指斥为封建迷信,而欲禁绝之。以致“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南怀瑾先生也多次说过,其实相信科学的人是最迷信的,他们是迷信科学,觉得所谓的“科学”都是正确的。其实世间哪有什么事情是绝对正确或者错误的呢。对错都是相对的,而且都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换而改变。昨日是、今日非的事例已经不在少数,化肥、农药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而且今日是、明日非的事情一定还会不断的发生,因为所谓的“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在科学的世界里,并没有什么永恒的真理,有的只是那些现在还没有被证明是错误的观点——《为什么E=MC²?相对论普及读本》前言”。人类嘛,本来就是在不断否定自我的过程中进步的。
现在来看看中华先民对世界的认识,那是一种高度概况之后,对其基本原理的表述。所谓“阴阳”,现代的所谓科学不是也提出了,这个世界有正物质和反物质吗?正物质就是人类现在能感觉到的。人类不能感觉到,但是确实存在并能作用于我们生活的就是反物质。这不是和几千年前中华先民所说的“阴阳”一样吗?只是名称表述不同而已。“五行”其实也是古人对于世间物质的认识以及运用的一种表述,其实和我们现代物理和化学学科是一样的道理。中国“木火土金水”、还有古印度的“地水火风空”和现在的元素周期表,原理不都是一样的吗?只是数量不同,分类的角度不同而已罢了。而且现代元素周期表是在不断更新的,总还是有新发现的元素,现在谁又敢断言,人类已经确切的知道了构成宇宙的所有物质?其实,中国古人早就看透了这一点,所以我们不按照单个的元素去分,而是按照这些元素的某种属性,给所有的物质分大类,然后用五行来概况、来表示。这不一定说古人就比西方人或者说现代人有多高明,但这至少也是一种表示、解释、运用物质的一套方案,而且这套方案的适用范围是非常广的,能够包罗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运用的简便程度也是非常高的,只要那套口诀背下来,口口相传,不识字的人都懂得运用。
所以在我看来,还是中华先民睿智,现象的东西,能满足基本需要就好,最重要的还是掌握基本原理,从而用这个基本原理,才能解决所有遇到的问题。《周易》就是最好的明证,只是可惜,现代人已经很难了解和运用这个工具了。并不是现代人笨,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我们现在太聪明了,我们发明了那么多“好东西”,以至于我们被越来越多的现象所迷惑,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反而距离那个指导宇宙万物运行的基本原理越来越远了。
归纳远比探索和发现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