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是中国历史上一代英主。
康熙八岁就继位了,他可没有乾隆那么有福气,因为乾隆可以说是坐享其成的。但康熙呢?摆在他的面前可是一片乱摊子。
江山不稳、父母尽丧、鳌拜专权、三藩动乱、台湾不安、反清的势力等,可以说当康熙亲政以后,一直伴随着都是他的都是动荡波澜。
当他意识到这些后,他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康熙感觉到,首先要解决的就是:
明朝残存的抵抗势力的垂死挣扎。
第二,就是财政严重的困难。明末清初期间的战争,到1661年康熙继位为止,时间跨越了34年之久。不但击垮了大明,同时也熬干了清政府,长期的战乱造成了社会经济的严重的凋敝。
再就是腐败的官场,这也是让康熙头疼的一个大问题。
当时由于清军大举入关的时候,大量原来明朝的大臣投降。当时的摄政王睿亲王多尔衮为了迅速能够夺取全国的江山,稳定长期战乱的局面,对这些降臣几乎全部全盘接收。
此举虽然带来一定的好处,但是,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这样不但明朝腐败的官场的弊端不能及时的清除,反而传给了关外来的大清的官员。
其实,顺治皇帝心里是清楚的。如果自己处理不当,不但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势必会造成新建立的清朝统治的不稳定。甚至还有颠覆的危险。
当康熙亲政以后,清朝名义上已经统一了全国,但实际上有的地区一直未能纳入政府的有效的控制之内。
如南方数省便是三藩割据的势力范围。
他们是清初皇帝们不得已而为之留下的产物。
三藩的势力,在康熙亲政之初,也是有所忌惮的。因为康熙并没有足够的势力来震慑三藩的势力。
吴三桂、尚可喜、耿继茂本是三个背叛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叛徒,但是由于清朝初期的特殊的情况,而摇身一变成了清朝不能不重视的开国功臣。
由于三藩远离朝廷,随着天高皇帝远的局势,三藩军力也是日渐的强盛,他们的野心也是越发的膨胀。到了康熙的时候,俨然已经成为朝廷的祸患。
如果三藩严于律己,恪守清朝的法制,或许就没有清廷削藩的行动。
但是,三藩所做的事情,确实是让清廷无法忍受的。
尚藩在广东凿山开矿,煮海贩盐,对朝廷不交一文的税金,而且还利用地利位置垄断清政府的对外的贸易,大肆的走私。
耿精忠世袭爵位后,在福建的这块肥土上,横征暴敛,将各地的奇珍异宝肆意的搜刮到自己的门下。
吴三桂呢,做法更甚。
简直就是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他竟然用康熙的银子投资,私自公然圈占田地,更有甚者,居然自己制造起了钱币,流通各省,并且取了一个名字“西钱”。反清之心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光这些还不够,三藩的欲望其实是很难填满的。
朝廷才能有的驻防地上的人事任用权,三藩也竟然贪得无厌的操纵于手中。只要三藩提名的官员,连地方的总督、巡抚也无权插手。
吴三桂做得更是出格,他竟然白纸黑墨地要求朝廷让云南、贵州的官员都听吴三桂的差遣。吴三桂的意思就是他的权利仅次于皇帝。
但康熙也只好答应了,因为康熙知道,现在手中的势力还无法和三藩向抗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