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正悄悄发生一场变革》的启示(八)

作者: 张春吉 | 来源:发表于2019-02-01 19:01 被阅读12次
读《教育正悄悄发生一场变革》的启示(八)
一、读书摘抄

苏迦特·米特拉的实验是从1999年开始的:在贫困地区街面的墙上放置并打开电脑屏,同时装上可以使用互联网的电脑,然后离开。实验发现,对于一群从来没有接触过电脑的13岁的孩子,似乎不需要去教他们,他们会自己自学而学会使用电脑。这似乎和以下个体差异没有关系:教育背景、英语和其他语言的能力、社会经济水平、种族和区域、性别、遗传背景、智力。通过实验苏迦特·米特拉发现,根本不用教,农村的孩子能够完成电脑基本功能的操作。

通过实验,苏迦特·米特拉还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那些贫困孩子通过街边的电脑学习,普遍出现了以下情况:

1.上课、出勤和考试成绩,尤其是电脑相关的成绩大幅度得到提高;

2.英语词汇和应用得到大幅度提高;

3.注意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幅度提高;

4.自我管理和协作能力大幅度提高。

苏迦特·米特拉对这种自组织的学习进行总结,发现以下规律:

1.电脑必须放置在公共的、露天的、安全的场所。孩子们,经常包括父母,在封闭的环境会感到忧虑,把电脑放进室内甚至学校,很容易和军营、控制、学习以及其他负面情绪联系在一起。把计算机放置在操场却是一个理想的方案。

2.不同程度的孩子分成一个小组。小组学习是建构主义就开始强调的学习方式,孩子们互相学习的效率比自我约束高得多,这也是为什么100个孩子配一个电脑的原因。

3.不能有成年人介入指导。成年人不允许使用电脑亭,电脑亭被远程监控以保证正确使用。

4.PC和互联网的性能和连接必须可靠。

苏迦特·米特拉的系列实验的结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技术变革的今天:

1.如果给定合适的资源,孩子们构成小组能够自适应和自组织地学习。

2.建构主义理论被长期证明是一个有效的学习理论,然而这些实验进一步可以重新定义建构主义学习:学习一个自组织系统。

3.通过公共电脑的协作学习是一个这样的过程:学习不是强加的,因此孩子们很容易接受。

4.评价体系是获得的而不是强加的,因此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具有一种选择学习绩效的能力。

5.教育质量和学校的偏远程度成反比。

读《教育正悄悄发生一场变革》的启示(八)
二、学习启示

        在这一章节里,通过苏迦特·米特拉的实验活动可以看出,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在具有充足资源和特定情境下,孩子们是完全可以进行自组织学习的。这种学习方式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当中也是经常使用和被广泛推广的,那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自主学习法”。这些学习方法的使用,培养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但是在具体应用这些教学方法时,还需要教师注意以下问题:

1.由于上课的地点在教室,情境教学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2.小组合作要根据教学内容提前做好分工,这样不是自发的行为,又会影响合作的积极性。

3.由于教学进度,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会影响小组合作的时间。

4.学生在没有压力自主学习是还是需要教师的引导的,面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完全靠学生自主学习得到的知识是有限的。

5.完全不需要老师,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需要更多的是时间,完成教学任务是不可能实现的,特别是低龄儿童。

        这些学习方法运用离不开我们教师,所以我们教师在运用这些教学方法时,要具有一定的课堂掌控能力,要巧妙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在一节课中尽量创造相关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读《教育正悄悄发生一场变革》的启示(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教育正悄悄发生一场变革》的启示(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fgd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