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早晨从中午开始》写的其实是路遥先生创作《平凡的世界》的全部过程,读完我挺震撼的,看和听结合读了三四遍,有一个最大的感慨:“为写一部长篇巨著,付出了那么多心血,难怪会引起那么大反响。”最后也做了一个决定,接下来的读书计划要加上《平凡的世界》,一定好好品读和学习。
大概在我小升初阶段,大四岁的表姐在看《平凡的世界》,她说好不容易才借到的,写的太好了,值得一看。我听她介绍立马来了兴致,央求她让我瞄一眼,好奇到底写的什么。没想到看了前几段就放弃了,一点儿也不感兴趣。表姐说,你还小,不懂,长大了就明白这书写的有多好。
是的,那时我阅历有限,对过去的年代没有任何看法,也不关心,当然不会考虑去看那么厚的书。但是这件事我一直记着,二十年过去了都没忘。因为后来常听到人们议论,也看过一些电视剧片段,每接触一次,就会想起当年表姐推荐的经历。可惜,一直没机会读到原著,这次终于下定决心去读了。
读了《早晨从中午开始》,省视自己的写作,才知道自己为什么不会写小说,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因为我太关注自我,对外在的世界和事物没有认真观察过,压根看不清它们,也就谈不上好好感受,更没办法表现除自我之外的事物了。这是我一直的短板。
路遥先生在动笔之前,为了深入了解1975至1985年这段历史,花了三年时间阅读相关著作,也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家里的书报堆成一座座小山。看了此处,我才明白写小说不是凭空捏造和纯属虚构,尤其是想要写出有深度的现实主义作品,一定是基于真实的社会背景,经过合理架构和加工才能做到。
还有小说里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灵魂,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取舍,赋予他们独特的个性,在故事里担任不同的使命,连出场顺序都大有讲究,这样细细规划,只为了更好的展开故事。
路遥先生对作品篇幅的精确把控,把每日的工作量都算的清清楚楚,前期也做了大量准备,也具备高水平的写作能力,看似胸有成竹,可是开头写的也并不顺利。接连三天写了又揉成一团,产生自我怀疑,也深感受挫。
当时路遥先生已经“接连两届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拥有足够的写作实力,没想到也会为写作发愁。他这样记录着:
三天以后,竟然仍是一片空白。
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开始在房间不停地转圈圈走。走,走,像磨道里的一头驴。
从高烧似的激烈一直走到满头热汗变为冰凉。
冰凉的汗水使燃烧的思索冷静了下来。
冷静在这种时候可以使人起死回生。
一场激烈的思想斗争,和短暂的迷茫之后,他终于找到了灵感,精神饱满的进入写作状态。并且他对写作自有一番独特的见解,在前辈的指导和自我总结下,他遵循了自己的看法,最终写出了满意的作品,达到了新高度。
看到这一段我突然就想到,写作是一种很私有化的事情,只有当事人才有权做主,哪怕高人的指点很有见地,也要批判性的接受,这真不是狂妄自大,而是因为基于写作这件工作的特殊性。对待前辈的教导,要虚心接受,更要有自己的判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可以借鉴但不能照单全收。
执着的路遥先生因为想要提前了解矿区生活,也为了摈除杂念,便独自一人前往条件艰苦的矿区开始写作。饮食差劲,心境孤苦,身体抱恙,都没有劝退他,看到这里心生佩服,也不免为他捏把汗,真的太不容易了。
他付出了大量时间、精力,不惜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坚持写作,这种“工匠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赞扬。可是我也另有一种考虑:沉浸式写作才能出好作品,但不应该如此废寝忘食,以牺牲健康的沉重代价来获取成功。
说实话,我自己虽然写作水平不佳,却一直有记录生活的习惯,且都在晚上休息前做复盘。安静的写作环境,也没有白天的琐事缠身,夜晚人的思维也偏感性,这种情绪饱满的状态下很适合写东西,所以我常年在晚上写作。
有时也会为了写完一篇长文整晚不睡,第二天早上去补觉,醒了又继续修改。虽然我没有写出多好的文章,只是坚持着个人爱好,那种忘我的状态特别自足,完成一篇满意的文章也特别有成就感。然而第二天精神不佳,要是赶上工作和家事缠身,没能补充睡眠,整个人一两天都处于疲惫不堪的状态。
到了三十岁以后,身体活力大不如从前,我更能体会到保持足够睡眠和保养身体的重要性。人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真的遇到两难境地,大部分人还是选择牺牲健康来获取眼前的利益。
比如迫于生活压力,像拼命三郎一样废寝忘食的工作;舍不得花钱,小病拖成大病;明知道酗酒抽烟和熬夜对身体不好,为了一时痛快,承担健康风险……只有等到身体亮了红灯,人们才会重视健康,可就怕身体透支,华佗在世也无能为力。
真的想呼吁大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为自己的身体负责,这样才有未来美好的生活。写作完成后的路遥先生,最后不也感叹自己苍老许多,甚至掩门哭泣吗?虽然功成名就了,也换回不了珍贵的健康。
纵观全文,我认为人总要热爱点儿什么,为了这件热爱的事情全身心投入,甚至忘我的不去考虑名利和得失,那么想失败都难。如果暂时失败了,那也一定积累了相关经验,试了错,才能转向正确目标,毕竟人生是一个漫长过程,放眼未来,以后的路还长,总会有一个满意的结果。
现阶段的我正热爱着写作,也正在为此努力着,因此结缘认识了一群同样热爱写作的良师益友,在彼此鼓励的创作氛围中乐此不疲。读完路遥的这篇创作随笔,心中涌动着无限的动力,我希望自己可以在写作这条路上走的更长远,为热爱,也为自我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