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意“娘”这个概念了呢?
也许是去年的《开学第一课》引起的那场激烈争议,
节目请了一群“抹着厚粉、画眉画眼线、涂口红的娘炮”,
作为广大中国青少年的“励志偶像”有些过火……
也许是蔡徐坤成为“全网”焦点,
被热爱被唾弃,
也许是吴亦凡一面被追捧,
一面成为笑料。
也许是戏剧课的老师说“娘”是一种精致,
也许是欧先生时时刻刻关注他的胸肌和手臂。
看来,有关“娘”的骂战由来已久。
在印象中,
好像“娘”对于男人来说就是彻头彻尾的罪过,
“审美畸形”“男星阴柔化”,
就像是提及黑料,提及丑闻。
有的男人就是喜欢轻声细语活成“娘娘腔”,
可有的女人也爱咋咋呼呼活成“男人婆”。
你看,好与坏从来都不能轻易被拿来做决断。
错不在“娘”,
错在站在价值观制高点上有推波助澜的存在,
错在有人走错了舞台,
错在这是个需要热点需要矛盾的时代。
信息呈现原子弹爆炸之势发展的世界里,
人与人之间有些微妙,
男人与女人之间开始倒置,
男人越来越娘?
女人越来越刚?
茶余饭后,
我们很少关注时事,
娱乐圈吃喝拉撒恋爱分手那些事儿频频被推到热搜榜前列,
袁隆平成功种植海水稻却无人问津。
我们说起某某明星出轨个个都很带劲,
谈起国家谈起世界却往往只能说一句“牛逼”!
不得不承认,
大多数上网的人不过如此,
我们陷入了造势者为我们量身定制的怪圈。
02
同性恋渐渐被人接受,
抑郁症被越来越多的人理解,
可是哪个世道不需要话题呢?
你看到的那个化着精致妆容的男孩,
大多数时候都在荧幕上,不是吗?
演员的本职工作就是博取大家开心的,
娱乐圈处处皆人设,
有几人不是曲意逢迎地度过着?
大家喜欢看美好的人和事,
他们就把自己装扮成受众喜欢的样子,
而恰好,极大一部分人喜欢毫无瑕疵的面颊,
恰好,没法爱上“有攻击性”的棱角分明。
人人都很闲吗?不是的。
但无疑人人都是趋向孤独的。
在虚拟世界里带着玩味的姿态,
作为茫茫网络大军中的小角色,
可以肆意站在极端的某一边,
或成为成就的力量,
或成为摧毁的力量,
当然,还有更多的人冷眼制造点击率。
生存需要立场,
人们会偏执地站在大众认为对的那一方,
即使也有游移,即使尚存疑虑。
片面化的“假象”往往轻易就蒙蔽了大众的眼睛。
我们会因为惊鸿一面就喜欢,
也会因为真假难辨的绯闻就厌恶。
当全民都追求烈焰红唇,
你会疑心自己寡淡,
当世界崇尚“少女感”,
你也偶尔想要因为可可爱爱被人宠爱。
男星的“女性化”代表不了全民审美的妖魔化,
更不能笼统地成为谩骂一个人的借口。
至于偶像的引导性,
鱼龙混杂的平台上,
越是遏制越是葳蕤生长。
正是因为太多的不确定性,
人类的教育才显得格外有意义。
03
不公平这件事,
人们总是受害者,
也往往在无意间成了加害者。
青峰和马薇薇的对谈中提到:
娘不就是妈妈吗?
所以他们要攻击的其实是女性化的特征。
那有女性化的特征为什么不好?
那女性不好吗?
我们说一个女人很刚、很刚强,
就觉得她具备男性特质。
本质上是在夸她。
而说一个男性具备女性特质,
就好像成了骂他。
凭什么男性特质就一定比女性特质好呢?
人可以分好人和坏人,
但是如果你去分别男人和女人的话,
无非就是器官的差异而已。
太用这些所谓的标签去区分的时候,
答案就会变得非黑即白。
然而,世事常常都是有灰度的。
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
纵使新闻和热度需要很多的偏激。
而生存法则彷佛也在随时提醒着我们,
人就是要不断受挫,
没有谁一辈子只做绝对正确的事。
只是,
“娘”“刚”之类的形容词不该带上任何对当事人造成伤害或过誉的色彩。
就像百变的性格,
不论是外柔内刚还是外刚内柔,
抑或是内外一致,一样,
没有哪条规定说人就该生来如此。
在21世纪倡导自由,倡导随心,
我们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感动,
我们渴求着改变,
渴求着挣脱固有牢笼,
也渴求着被认同。
任何形式的抗争都值得被尊重。
一如你一个人也能过得很好,
一如孤独创造了历史上下数不尽的伟人……
04
这个世界会改变吗?会。
这个世界会变成你完全想要的样子吗?不会。
面对满屏的“小白脸”,
我们以为自己看到的是祖国的未来,
我们看到男人涂眼影,
抹口红甚至掐着兰花指。
我们以为我们看到的就是孩子未来的样子,
以为会没有人再有勇气锻炼、健身、保护人,
以为那些卖弄“风骚”的身姿是我们终将面临的宿命。
会吗?我想不会。
是吗?我想不是。
演员负责演戏,
他们需要各种各样的噱头,
需要被喜欢被关注被议论被践踏被维护。
当然,为什么就不能是他们真正追求的“美”呢?
明星是怎样的存在?
我想,没有几个孩子是真的要成为他们。
有关梦想,没什么可以被阻挡,
有关明天,相信都有自己的远方。
如果一定要讨论,
我希望,“娘”是天性,也可以是营销手段,
可以不喜欢,但不该是罪过。
世人皆有自己的“粗鄙”。
抖音快手为了博眼球的妖魔鬼怪远比“娘”更要令人发指,
尽管他们原本也只是众多敲着键盘贡献舆论导向的其中的一个。
外在“娘”绝对不是什么可耻的有辱道德的大事儿,
我们评判一个人的高度,
难道不更应该关注善良、坚强、勇敢和忠诚吗?
为什么偏偏要以怀疑的眼光去揣测去相信?
我想,正面的一切,
远远都比对于“娘”的嘲弄要有意义地多。
譬如一个人的聪明,
譬如一个人的才华,
譬如一个人的“不自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