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learning散文今日看点
年味变淡是从我们变得随便开始

年味变淡是从我们变得随便开始

作者: 笔耕不辍桃子曰 | 来源:发表于2017-01-21 22:21 被阅读6453次

    #年味变淡是从我们变得随便开始

    小时候是最有“年味”的。

    那时候我们小孩子过年一定要早早买好新衣,端端正正叠好放在床头,等着初一一早再穿。有一年商场快停止营业了还是没有备好新衣服,真是急得快哭出来。

    而年关将近,妈妈最焦虑的是家里的大扫除总还没空搞起来,早晚都要琐琐碎碎念叨着。大扫除那天必定也是很郑重的,要全家大干一整天,扫屋顶爬窗台,小孩子就算帮不了什么忙,也会里里外外地奔跑递抹布,兴冲冲参与迎接这一年里最重要的节日。

    大年三十贴春联用的都是现熬的浆糊。浆糊粘上的春联非常瓷实,光刮掉前一年的春联就是个大工程,非半天时间搞不定,还得全家上阵累得满头是汗。再接着熬新一年的浆糊,爬高上低把春联贴得里里外外满满当当。

    除夕晚上小孩子都是做好熬一宿的打算的,没有熬过去很早就睡下或者初一起得晚了的总要给鄙视。我们家没有住在孩子多又热闹的乡下,我也懒,从来不会守岁,但也睡不好,凌晨5、6点就会给断断续续的鞭炮声和亲戚邻居家来拜年的小孩们毫不顾忌咚咚咚的敲门声给吵醒。

    初一一大早在家吃过饺子就开车赶回乡下老家。先去爷爷家磕头拜年,基本腿还没着地爷爷就会半路拦住扶起来,拉着往桌子旁边坐,再胡乱抓些糖果塞进小孩兜里。接着男人一帮,女人一帮,小孩一帮,在村里转悠着,是不是亲戚的,只要认识,走在村里的路上见面都问“过年好”。到中午吃饭的时间,我们一家三口早就分散各家吃饭喝酒不知所踪。没什么计划,正好拜年到了饭点,就留在这家那家吃起来。

    我们堂姐妹三个是同年同月生的,每年大年初一还有一个必须的仪式,是三姐妹拍一张合照。在院子里挑一个干净的背景,三姐妹整好衣帽穿戴整齐,摆出剪刀手露出大白牙,咔嚓!当然是用胶卷相机拍的,拿底片各家多洗几张存在家庭相册里。虽然每次都只拍寥寥几张,但很奇怪当时的每张照片都拍得相当好,没有撩头发闭眼睛各种奇怪的动作,面容姣好笑容纯真。我们计划着一直拍到80岁。

    后来,

    有了全年无休的商超,再也不用费尽心思地囤积年货;

    新衣服早早就穿上身,不再“延迟满足”留到年初一;

    贴春联很少人家用浆糊了,随便的透明胶纸一粘,费不了十分钟功夫;

    年夜饭越来越丰盛,也越来越吃不出不同;

    春节晚会还是年年都播,但已沦落成我们刷手机的背景音;

    没有小孩会熬一整夜守岁,人们年初一起床的时间是越来越晚;

    我不再是需要磕头的年纪,而接受跪拜的老人也已不在人世;

    三姐妹各地求学工作嫁人,除了打开手机的拼图功能,真的找不出别的机会可以合影……

    过年的仪式越来越精简,到最后连对过年的期许都精简掉了,才渐渐觉得丢了什么。

    纪录片《舌尖上的新年》有这么一段话:“年味越来越淡,只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夜饭失去了吸引力……母亲每到过年就抱怨:吃什么呢?你们想吃什么呢?儿女们都说随便,您随便做。只好年年依旧。”

    随便的结果是,节日不再像节日,也不难怪,年味越来越淡。

    物质的丰富,让我们感受不到新衣裳、年夜饭带来的喜悦感,仪式的精简,让春节变成日历上沉闷而面目模糊的某一天。

    #仪式感到底有多重要?

    说起仪式感,人们最常喜欢引用《小王子》里的那句话:“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仪式,是会让平凡日子发光的魔法,是我们对庸常生活的复仇。

    比如婚礼,很多男人会不理解女人为了一个做给别人看的仪式去花费那么多心思和精力。其实,婚礼除了是做给父母亲朋看,也做给自己看。当我们在婚后的一地鸡毛里甩门而出去买刀的路上,也许想起了婚礼那天他热辣诚挚的誓词心中为之一动,就放弃买刀转弯去买了他最爱吃的菜。

    宋丹丹在参加李小璐和贾乃亮的婚礼后说:“参加小璐婚礼,几次眼泪涌入眼眶,突然明白:我,为什么会有三次婚姻?因为,我从来就没有一次像样的婚礼。”

    当然,并非少了结婚仪式的婚姻就一定脆弱不堪,而大摆豪华宴席的婚姻一定坚不可摧。但如果条件允许,不在乎排场和花费,我们需要一个仪式昭告天下也告诉自己:从此刻起,新的人生开始了!

    比如吃饭,你以为去米其林餐厅吃一顿繁复讲究的法式大餐才是仪式?我在微博关注了一个漫画家,他把每天妈妈做的早餐都拍照,配文#早饭要吃好#,就是这份每天的早餐竟然让我看得津津有味。没有华丽的摆盘,文艺范的滤镜,但菜式多样营养均衡,升腾起的是最真实的人间烟火气。

    正像奥黛丽·赫本的经典影片《蒂凡尼的早餐》里,霍莉会穿着黑色小礼服,戴着假珠宝,在蒂凡尼精美的橱窗前,慢慢地将早餐吃完,可颂面包与热咖啡,宛若变成盛宴。仪式感,是心不在焉的生活里一顿隆重的早餐。

    比如化妆,我们都知道出席正式场合化妆是对别人的尊重,但平白化个大浓妆还自拍大头照发朋友圈什么的真不是多么讨喜的行为。我朋友圈就有这样一位“神仙”,一个因为工作原因加了好友却并不熟悉的朋友。当我看多了她隔三差五的浓妆大头照之后才渐渐明白过来,原来每次化上大浓妆穿戴得超级美艳是要去赴一场特殊的约会——住院化疗。

    有时候仪式不仅仅是生活里的小情趣,竟也是一种强大而积极的暗示。虽然我病了,但我并不会苍白憔悴狼狈不堪,滚蛋吧肿瘤君,你休想看我的笑话!禁不住莞尔,也禁不住敬重。

    #你永远不知道,孩子多需要仪式感

    马上又到新年了,今年跟往年又有了不同。我的身边多了一个刚刚脱离襁褓下地行走的小朋友,他活泼好动精力旺盛,正迈动双脚睁大眼睛急于探索这个新鲜的世界。往年感叹年味“变淡”只是随口一说,今年却心念一动,遗憾着我的孩子要在这样寡淡的年味里度过应属童年最美好记忆的春节。

    还记得那些儿时的仪式感唤醒过我们多少珍重的情感和记忆吗?因为不爱吃米饭姥姥每次给我盛好饭都要颠颠颠把饭倒扣,变成一个“锅盖”,每次我都在饭桌前端正坐着等待姥姥的“锅盖”作品;记忆里跟父母第一次出远门旅行结果拍的照片都糊了,我的脸也哭花;那些年抄着我们最爱歌曲的本子,逢年过节孩子们的小型歌会……

    所以,不要再因为怕麻烦而一再取消带娃出游的计划,不要小看一顿精心摆盘的辅食、一次精心安排的家庭亲子活动,不要再看不起那些“穷讲究、瞎折腾”,就是在这折腾里,孩子学会了感恩、尊重,留下了幸福和美好的回忆,也更懂得了时间和成长的意义。

    美国亚特兰大日报社做过这样一个研究调查,发现在家里“gathering stories and memories”(收集故事和回忆)所带来的幸福感远胜于物质的满足甚至学业事业上的成就。尤其是家庭传统,它给所有家庭成员留下的回忆和带来的幸福感是源源不断的,不会因生活的变化而改变。

    最近看bbc的纪录片《中国新年》,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个定居英国的妈妈,带着丈夫和一双儿女回北京过年探望父母哥哥。来之前她不忘让孩子们画了一幅全家人的画像,并且认真裱好千里迢迢带回中国。身患老年痴呆的老父亲手里接过那张“全家福”,目光灼灼泪水盈然。

    仪式感不需要繁文缛节、大费周章,也许只是那一点小心思、小用心,如同咖啡里的一点糖,就能给孩子一个更有色彩的新年——

    1、我们可以给孩子讲讲过年的意义和习俗,读读相关的绘本,做做传统民俗手工,比如剪纸。

    绘本《团圆》 剪纸

    2、我们可以让孩子拿起画笔,画一张年画,刚刚看到新闻,冉莹颖微博就晒出了两个儿子的画作,即便把家里弄得到处都是颜料又怎样?孩子们的快乐是无价的。

    3、拍一张全家福,不要只是放在电脑里,冲洗出来挂在墙上或夹在相册。

    4、让孩子参与特定节日的流程。比如从“小年”开始,告诉他们糖瓜沾、扫房日、推糜黍、煮大肉、宰只鸡、把面发、蒸馒头,而后剪窗花、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守夜、团拜……带着孩子完成这些,他们才会明白,原来,这就叫“过年”!

    5、与孩子一起做一下年终总结,总结过去一年的事情,比如长高了多少,交了哪些好朋友,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读了哪些书......认真的记录下来。

    6、准备一个成长日记本,每年问同样的问题,记录孩子的回答。放在特定的盒子里,谁也不许看,若干年后再一起打开,估计会感动到泪崩

    ……

    怎么样,有没找到适合你家的灵感呢?有人说,无论孩子将来遇到怎样的风风雨雨,只要他能找到回家的路,始终都是幸福的,而指引着他们回家的,就是这些看似琐琐碎碎但却刻骨铭心的家庭小传统。

    刚刚看过刷爆朋友圈的那首《春节自救指南》,也许是已没了被催婚的压力,这一刻,竟怀念起那七大姑八大姨包围的烟火日子。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DXPing:http://www.jianshu.com/p/5a805b1820a0这是在抄袭你的文章
        笔耕不辍桃子曰:@DXPing 谢谢哦,刚看见,好像已经删掉了
      • bded27844528:大爱这篇文章。写的深刻。
      • ff7b5a5efe55:现在的生活真的太需要繁文缛节了,不然孩子们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生活没了盼头和期待,没了乐趣,我需要仪式感!
      • 10597b557213:这个比较有感触,尤其是婚礼的仪式那块。确实有道理。有些道理也是需要别人点透的,学会了很多道理,希望过好这一生。:smile:
      • 辰girl:看来古人的仪式还是要传承一些下来,让我们的节日也带着浓浓的感情在里面。现在人都淡化了仪式感,觉得这个不重要,那个不重要,最后什么都没有意思了。
      • 醉笑三万场不诉离殇:很赞同,表达出我心里所想,羡慕可以说出完整度高的自己的想法。
      • hunterch2017:小时候上学老师告诉我们繁文缛节是个贬义词,现在大了,反而觉得生活中其实还是需要这些东西。在进行那行琐碎仪式的过程中,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才得以传承,才对得起文明之邦的称号。
        我是酱小油:@hunterch2017 礼仪之大,故称夏;章服之美,谓之华.
      • 432a7b65a14f:被废弃的东西必然有其跟不上时代步伐的地方,我们也要看到被保留的部分,最起码无论抢票多难我们都知道要回家团圆,一起庆祝新年,这就很可贵啊。用现在的自己怀念过去的时光只是个人怀旧而已,怀旧挺好的,有人情味。
      • 5581c024b456:说的很赞!我们许多的传统,如果能很好的保护和延续的话,有时候停下来慢慢的感受这些东西,心也不会那么浮躁。
      • 以身侍佛:感恩当下,感受幸福,立即行动!放假陪女儿剪剪窗花、画画儿!谢谢分享!
      • 待到烟火清凉:每年的联欢晚会也要变成一仪式吧。。
      • 王者再临:很不错这样的想法。
      • 52cd234b915b:年味这种感觉是不是和年龄有关😂
        乱码的孤独: @泰迪的礼物 我觉得是😂
      • 岁匕:年,是老祖定的规矩,无规矩怎可称谓年。很多传统的文化和技艺已丢失,现在仍在逐渐消失,再千寻也寻不到了。古人乃神人的后裔,人是个群居的动物,平淡是真,那么又有谁甘心平淡呢?!只不过得到的不惦记,得不到的总惦记。人不过就是这么个双重的东西,我过年过的只想保留个心境。爱,无所谓;无所谓的又怎么是爱。理解作者和友们。且行且珍惜,且行且悟道,答案在变化中找,一定不少,笑。😀
      • 职场小咖秀I:是的 小时候过了初五还很有年味 现在长大了 哥哥姐姐都各自去了不同城市 过了初二就只剩自己在家
      • 5872524e44ea:谢谢你的文,看完真觉得自己好好检讨一下
      • 2c15cdcbe80a:生活的确需要仪式感
      • 法夏子:我很庆幸每年还能坚持看春晚,吐槽之外更多的是静静欣赏。在倒数“5、4、3、2、1”的欢呼中迎接新年。若是在镇上,烟花爆竹声会持续几十分钟,最后在李谷一老师的领唱下,难忘今宵!然后美滋滋地睡上一觉,早晨六点又是一阵噼里啪啦,虽然有些讨人厌,却也是欢欢喜喜!:blush:很赞同作者的仪式感~很喜欢写的文章
      • d239e7943ea6:游子在他乡,年味儿永远不会变淡
      • 05df7326525b:不知从何时开始爆竹声中一岁除变成了麻将声中一岁除
      • 了不起的我J:今年本命年,希望年味更浓烈。
      • 素心宝贝:很赞!
      • 9ca275fadd95:太赞了
      • bqb:胖轩的头发居然直了!
      • 苏长亭: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就是将世界的盛大美好呈现给她,且带着她慢慢寻找,直到她意识自由独立。😊笔者孩子定是幸福的。
      • 小资小憩:社会发展,时代不同,人的观念也随之发生改变,但是,这种对传统文化的仪式感,应该现代人们应该根植于心的,因为这是体现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载体。
      • 白开水z3:仪式感,真的很重要。
        白开水z3:现在快餐式的生活,让人们觉得所有仪式都雍容复杂,繁而简之,简而化之。慢慢的所有东西都失去了味道。

      本文标题:年味变淡是从我们变得随便开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kynbttx.html